新闻网首页 > 新闻中心 > 小头条 > 正文

中印举行边界问题会晤 双方表示保持边境安宁

来源:新华网-- 2009-08-09 06:00:06 字号:TT

    新华网新德里8月8日电 第13次中印边界问题特别代表会晤7日至8日在新德里举行。中方特别代表、国务委员戴秉国和印方特别代表、国家安全顾问纳拉亚南在坦诚、友好的气氛中,就解决中印边界问题深入交换意见。

    双方表示,将根据双方达成的解决边界问题的政治指导原则,努力推进框架谈判进程,寻求公平合理和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在边界问题解决之前,双方要共同努力保持边境地区的和平与安宁。

    双方还就发展中印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和共同关心的国际地区问题交换了意见。

    双方商定下一次特别代表会晤将在中国举行。

    新华社新德里8月8日电 第13次中印边界问题特别代表会晤7日至8日在新德里举行。中方特别代表、国务委员戴秉国和印方特别代表、国家安全顾问纳拉亚南在坦诚、友好的气氛中,就解决中印边界问题深入交换意见。

    双方表示,将根据双方达成的解决边界问题的政治指导原则,努力推进框架谈判进程,寻求公平合理和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在边界问题解决之前,双方要共同努力保持边境地区的和平与安宁。

    双方还就发展中印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和共同关心的国际地区问题交换了意见。双方商定下一次特别代表会晤将在中国举行。

    又讯 (记者李明波) 中印边界问题成为了近期舆论关注的热点。中印边界全长约2000公里,分为东、中、西三段。双方争议地区面积共约125000平方公里,其中东段约90000平方公里,中段约2000平方公里,西段约33000平方公里。

    中国政府一直认为,中印边界从没有正式划分过,但历史上早就形成了一条传统习惯线。在英国殖民者来到东方之前,中印之间从没有发生过边界争执。自从英国完全控制了印度之后,企图通过破坏中印传统习惯边界线,以扩大英属印度领土,但均遭到历届中国政府反对而没有实现。

    中印边界谈判最早起步于1981年。2003年,中印两国开始建立特别代表会谈机制,确立了解决边界问题的三步走战略,即先确立解决边界问题的指导原则,然后确立落实指导原则的框架协定,最后在地面上划界立桩。

    2005年,温家宝总理访问印度,双方达成了《解决边界问题的政治指导原则》。这是迄今为止,两国特别代表会谈机制在边界问题上取得的最大进展。

    东段边界:印方成立所谓阿邦

    长约650公里,争议面积达9万平方公里。该段争议最大的就是所谓“麦克马洪线”。1987年,印度在该地成立所谓“阿鲁纳恰尔邦”。

    中段边界:印方上世纪50年代侵占

    长约450公里,争议面积约2000平方公里。印度政府上世纪50年代侵入中印边境中段地区设点驻军,占据地盘,以造成在边境领土争端中对己有利的既成事实。

    西段边界:处于我国实际管辖

    长约600公里,争议面积约为3.35万平方公里。争议地区主要是阿克赛钦归属问题。一直处于中国政府的实际管辖之下。 (李明波)

    印方边界增兵数万异动不断

    今年6月,印度所谓的阿邦向印度国防部移交了8处前方机场的控制权,印军同时增派两个师约6万人的驻防,印度在这个地区部署的兵力达到10万。

    部署苏-30战机

    继向边境增兵6万人后,印度6月15日又正式将4架苏-30战机部署到印度东北部靠近中国边界的地区。印媒称,这是印度要将先进武器转移至紧邻中国边界地区的战略步骤。此后印度政府又决定向中印边境地区增加部署一个独立炮兵师。

    增派重型坦克

    印度媒体7月报道称,为加强对中印边界锡金段争议地区的控制能力,印度向该地区派遣了俄制T-72重型坦克与装甲运兵车。

    印度展现“军事肌肉”是给自己在谈判中壮胆

    来自中国外交部网站的消息称,中印两国本月7日~8日开始,将就边境问题在印度首都新德里举行第13轮会晤。中方派出重量级人物、资深的亚洲问题专家、国务委员戴秉国出席,而印度则由印度国家安全顾问纳拉亚南出席。

    但我们看到,临近会晤之际,印度军方动作连连,在中印争议地区附近频频增兵,包括向非法侵占的所谓“阿鲁纳恰尔邦”(即中国藏南)增兵,修建机场进驻苏-30战机中队等等。分析人士认为,这些显然是在为中印边界制造气氛,向中国展示“军事肌肉”以在谈判中为自己壮胆。

    对于印军的军事动作,中国广播网报道指出,在短期内印度既没有能力也没有必要做出发动战争的决策,一个民族再“伟大”,也不会狂妄到去做两败俱伤的事。如果中国真的希望在短期内解决藏南问题,战略上印度增兵六万没有多大意义。因此,通过谈判解决争端,也是印度方面愿意看到的。 (综合中新、中广及外交部网站消息)

    印度三种心态致边界争端难解

    据《世界新闻报》报道,过去60多年中,中印围绕边界问题展开了数十轮谈判。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研究员、南亚东南亚研究所副所长胡仕胜撰文称,边界问题似乎正在走入死胡同,主要原因在于印度方面固守“承认现状”的思路,以及与之相伴的三种心态的羁绊。

    不良心态一:

    “殖民遗产天然继承者”

    中印边界争端缘起英国殖民者1914年炮制的、被中国历届政府所拒绝承认的《西姆拉条约》及“麦克马洪线”。1947年独立后,印度自诩“大英帝国天然继承人”,要求全盘继承英帝国在藏特权及侵略遗产,坚持认定中印边界已经划定,声称若要谈判,中国须首先承认“麦线”。

    不良心态二:

    “放弃特权换回报”

    独立后的印度继承了大英帝国的“西藏应为中印缓冲区”的地缘政治观,甚至曾怂恿达赖出走寻求“藏独”。1954年4月中印两国签订协定,印度被迫放弃在藏特权。但尼赫鲁政府想当然地认定,中国政府承认了两国边界现状,这是对印度“放弃在藏特权”的回报。随后在这种“要求回报”心理的驱使下,印度推行更冒进的“前行政策”,并最终引发1962年的边境冲突。

    不良心态三:

    “谁控制谁有理”

    在过去几十年中,印度一直在努力“造成既成事实”、迫使中方承认印度对有争议地区的“实际管辖权”。在这种心态下,印度不断地在东段边境争议区采取单边行动,加强对争议地区的行政管理与机构设置,不断往争议区移民,不断加强印控争议区的军事力量。

    当前,印度从国家领导人到学者,毫不掩饰地宣称,“印度不会让出一寸领土”。近一年多来,印度有人又开始兜售“以西换东”方案,以实现印度“承认现状”之目的。依据该方案,印度愿放弃历史上原本就不属于它的西段“争议区”,来换取中国承认其对东段的合法占有,但这种“占有者通吃”的心态显然不被中国政府所接受。(记者 吴强)

分享到:
-

-

相关阅读青岛新闻

我要评论 提取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青岛新闻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