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网首页 > 新闻中心 > 小头条 > 正文

新疆千名官员财产公示 推行中几乎未遇阻力

来源:解放网-新闻晨报-- 2009-02-25 07:43:08 字号:TT

    从乌鲁木齐乘飞机往北,在一个小时的飞行中,目之所及,全是被白雪掩盖的茫茫戈壁。飞行的终点,是一个因为遥远而很少被人提及的城市——阿勒泰。但在即将过去的这个寒冷冬季里,“阿勒泰”这三个字却频频出现在全国报纸和电视中。和这三个字联系在一起的,是“县(处)级领导干部财产申报表公示”,这也被部分媒体和专家称为新中国第一个付诸实施的公务员财产 “阳光法案”。

    到昨天为止,在阿勒泰廉政网上公示财产的官员已经接近1000名,包括阿勒泰地区辖区内六县一市四套班子、公检法、地直机关全体县(处)级干部等。

    公务员财产申报制,从1988年提出到今天在阿勒泰的破冰,其间已经有20多年。第一个“吃螃蟹”的阿勒泰也因此在新中国廉政史上刻下了自己的名字。

    [法案诞生]

    隐性收入是申报和公示的关键

    在阿勒泰市解放路上有一个广场,和广场一路之隔的东面,是一座6层的办公楼,阿勒泰地区纪检委就在这座大楼的三楼。大楼门口,挂着铜质的纪检委牌子,和纪检委的牌子相比,白底黑字的“阿勒泰地区预防腐败办公室”牌子显得更加醒目。

    昨天上午,阿勒泰官员财产申报制的起草者和推动者、地区纪检委书记吴伟平在三楼最南头的办公室里接受了记者的专访。高大的身材,一副宽大眼镜框后面,一双眼睛炯炯有神。

    吴伟平说,2008年3月31日,他为阿勒泰预防腐败办公室揭牌,这既是新疆自治区第一个预防腐败办公室,也是全国第一家地市级预防腐败机构。吴伟平告诉记者,成立预防腐败办公室,一个重要目的就是为“公务员财产申报制”提供一个组织和审核机构。

    为了起草这份“阳光法案”,吴伟平查阅了大量资料,包括美国的“阳光法案”。草稿写成后,他又广泛征求意见,纪委内部每人都收到了一份征求意见稿。经过多次讨论修改,文件送到地委。地委同意后,2008年5月25日,这个题为《关于县(处)级领导干部财产申报的规定(试行)》(下称《规定》)很快印发。

    和以往的干部收入申报制相比,吴伟平的“阳光法案”实现了三个突破。一是将我国普遍实行的收入申报,扩大到财产申报,包括家庭财产。二是,申报对象不仅看行政级别,还看其是否有权。《规定》要求县(处)级干部申报,但审计、财政等部门关键岗位的科级干部也要申报。三是明确规定与职权密切相关的财产收入都将向社会公示。“收入只是财产的一部分,隐形收入才是公务员滋生腐败的阴暗角落,这是申报和公示的关键部分。”吴伟平说。

    [法案推行]

    “阳光法案”推行中几乎未遇阻力

    昨天中午,阿勒泰上空阳光灿烂。阿勒泰地区纪委办公室一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公务员财产申报制”就像现在的阳光一样,在推行过程中几乎没有遇到阻力。

    昨天上午,吴伟平在办公室里也向记者提到这一说法。“所有申报对象的填写都很认真、很积极。”他还向记者强调,阿勒泰对官员财产进行公示的做法,完全是地委自发的行动,得到了自治区上级部门的支持,但不是由上级指定的那种试点。

    2008年5月25日,《规定》印发。9月16日,“新疆阿勒泰地区廉政网”正式开通。2008年年底,地区纪检委组织首批55名申报对象进行培训。

    但“未遇阻力”的说法很难让人信服。十届全国人大代表王全杰曾做过一项调查,结果显示,97%的官员对“官员财产申报”持反对意见。有网友据此质疑,难道阿勒泰的官员全部属于剩下的3%?“阻力肯定是存在的。”阿勒泰市气象局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负责人对记者说,但相对于发达地区而言,阿勒泰地方财力有限,拨款都是专用;企业也少,权钱交易的腐败案也少。因此,推行阳光政策肯定要比中东部发达地区的阻力要小很多。”[应对质疑]

    官员秘密申报内容一并网上公开

    2009年1月1日,首批55名县(处)级官员的财产申报表出现在阿勒泰廉政网上显要位置。2月17日深夜,其余900多名官员的公开申报表也挂到了网上。

    相对于在廉政网上公示的申报内容,公众显然对秘密申报部分更感兴趣。有网友认为,只要秘密申报不公开,就可能暗藏玄机。

    公众对秘密申报的关注度更高,这一点吴伟平心里非常清楚。“但任何事物发展都有一个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循序渐进。”这是吴伟平向记者强调得最多的一句话。

    为了减少公众对秘密申报的好奇心,2月17日,阿勒泰纪检部门通过廉政网向社会公开了秘密申报的总体情况。

    初步审核发现,在不动产和动产申报方面,少数领导干部购买了两套房产,其中在乌鲁木齐市购买者居多,也有极个别在北京、上海购买了房产,也有购买汽车的。无论在哪里购买的房产,申报的干部都将资金来源、购置时间、地点予以了说明,这些房产大部分是上个世纪90年代和本世纪初购买的,大多通过银行贷款或分期付款。

    对谁在京沪和乌市拥有房产,阿勒泰纪委语焉不详。昨天上午,吴伟平向记者透露说,实际上只有两名官员分别申报了在北京和上海的两处房产,这两套房产也不是以官员本人的名字购买的,而是因为其子女分别在北京和上海工作,作为父母,他们在子女买房的时候提供了赞助。“因为我们要求申报的不仅是个人财产,还包括家庭财产,所以他们把赞助过的子女房产也进行了申报。”吴伟平看着记者说,这证明了官员们对待申报的认真和诚实态度。

    那么,是否会有官员在外地拥有灰色房产却不申报呢?对于这个问题,吴伟平没有直接回答,而是盯着记者反问道:“你认为有没有呢?”得到记者肯定的回答后,吴伟平再次强调,任何改革都不可能一蹴而就。

    目前,阿勒泰纪委还在对诸如房产等秘密申报部分进行审核,如果发现明显有问题的将进行调查。吴伟平还表示,下一步将逐步缩小秘密申报的范围,官员更多的财产会被公示。

    [“阳光法案”的前世]

    20年前已初见端倪

    官员财产公开申报制度,起源于230年前的瑞典,有“阳光法案”、“终端反腐”之称。1883年,英国制定了世界上第一部有关财产申报的法律。

    在我国,早在1988年,全国人大便起草了《国家行政工作人员报告财产和收入的规定草案》。但是,据当初参加过这个规定起草的人回忆,1988年的这个规定仅仅只是作为一种党内监督的形式,而且后来也没有真正付诸实施。更值得关注的是,关于官员财产申报制度的呼声从这时候开始,已初露端倪。

    1994年,全国人大将《财产收入申报法》列入立法项目,然而经过十几年的酝酿,《官员财产申报法》的制定仍是障碍重重。

    大部分官员表现平静

    被“阳关照耀”下的阿勒泰官员,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态呢?记者在采访了多名被公示的官员后发现,大部分官员对此表现平静,也有少部分官员坦承“有压力”。

    哈吉木拉提·赛特汗,阿勒泰地区民政局局长。在他的公开申报表上,年度基本工资为24060元,各类奖金、津贴、补贴和福利费总计18947元,第三项劳务所得和第四项礼金写的都是“无”。

    这名高大健壮的哈萨克汉子告诉记者,他的工资卡平时都放在妻子手里,每个月的工资和奖金都是固定的。填写申报表的时候,他跑到财务处查看了自己的全部收入,很快就填好表格。“没有任何其他收入,公示出来也没有压力。”

    刘成,现任阿勒泰市(县级)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刘成一再强调自己支持财产公开制度,但也坦承“合法收入被公开,也有压力”。刘成解释说,中国人一贯不喜欢露富,他认为有些官员出于减少猜测的考虑,内心并不愿意公开个人及其家庭财产。

    “阳光法案”所带来的压力还体现在阿勒泰廉政账户上。从《规定》印发到首批55名干部财产被公示的半年间内,地区纪检委共收到申报对象上缴款物价值76万余元。“没有压力,廉政账户上不会多出来这么多钱。”阿勒泰纪检委一名工作人员对记者说。

    在阿勒泰首批55名官员的财产公示之后,还有媒体根据公示排列出了一个“阿勒泰官员收入排行榜”。对于这个“副产品”,吴伟平告诉记者,他没有关注,也不会担心收入落差对干部心理造成的压力。 (晨报特派记者 杨育才)

分享到:
-

-

相关阅读青岛新闻

我要评论 提取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青岛新闻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