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导演谢晋 资料图
1979年,电影《啊,摇篮》的编剧来到上海,指名这部影片要谢晋导演。那时,谢晋还在厂里扫地。他被叫到厂长室,厂长把剧本递给他,告诉他不用扫地了。谢晋借机提出要求,说要有两个副导演。厂长问谁?他说一个是石晓华,一个是黄蜀芹。
这样,原来也在“改造”的她们,被“解放”出来。黄蜀芹说:“我1964年从电影学院毕业分配到上影厂,15年了,连电影的边还没沾上。谢导自己刚刚有了点转机,就想到我们。抗战时期,谢导就读于由南京迁入江安的国立戏剧专科学校。那时,我父亲黄佐临从英国留学归来,正执教于这所学校。谢导是父亲的学生。他不忘师生情,有了机会就立刻把我也解救出来。紧随着,我又跟他拍了《天云山传奇》。他是我艺术道路上的指路人。”
谢晋,在中国电影界是一位叱咤风云的人物,他在事业上的成就,用“辉煌”两个字来概括,决不为过。可是,命运偏偏“捉弄”他:他和大雯非近亲结合,双方祖辈智慧超群,可他们的3个儿子中,有2个是低能儿,唯一的女儿智力也不太好。只有谢衍智力超群,并且继承了父亲的事业。
谢衍,今年59岁,年轻时去安徽农村插队落户,因为有文艺天赋,后来被调到县文工团,再后来到杭州市话剧团、浙江电影制片厂。80年代初,自费去美国,学习电影编导,与李安是同学。
谢晋泪,从来都是藏在心里的。表面看来,谢晋性格开放热烈,大大咧咧,率直真性。其实,他内心深沉、坚毅、博大,感情细致丰富。
19年前,谢晋曾经在报上刊登过一则“寻人启事”:寻谢佳庆,男,33岁,痴呆并患癫痫病……如有发现,请即打电话通知谢晋、徐大雯。
谢佳庆是他们的四儿。发现阿四不见了,夫妇俩心急如焚,找了整一夜,第二天一早赶到新民晚报社,要求登一份“寻人启事”。大雯泪流满面,担心地说:“这么长时间不吃不喝,会有生命危险的。”谢晋也是热泪盈眶,动情地说:“每次我拍片回来,阿四总要守候在门口,时间再长,夜再深,他也不走,等我回来。”
当晚7时许,一位工人在上海西南郊的田林新村,发现了阿四。谢晋夫妇立刻赶去。看到阿四,谢晋激动万分。环顾这里,谢晋不由得又感慨万分。原来,这里正是他30年前拍摄成名作《女篮五号》的外景地!
在一次聚会上,谢晋捧着手中的酒杯,没有畅饮,看着桌上的菜肴,没有动筷。他自语般地、沉重地说道:“我那阿三,2岁时就得了哮喘病。这么多年来,每当夜深人静时,听到他喉咙里发出的怪声,我心里就难受,恨不得有回天之力,治好他的病。最近,他的病犯得更厉害了。我带他到华山医院去治疗,医生说,他的肺,和80多岁老人的肺差不多了。我哀求医生,无论花多少钱,也要治他的病。”语调颇为凄惨、悲凉。在场的都失去了笑语,谁都为之动情。
谢晋继而苦笑道:“照中国传统说法,他们是"讨债鬼",我前世欠了他们的"债",今世要来还。可是,我今生今世还不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