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8月17日电(记者任芳、张旭)奥运会带来的经济和投资增量在中国经济和投资总量中的比重很小,奥运会不会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分水岭,不会改变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大势,不会影响中国经济增长潜力和经济发展的基本面。
在17日北京国际新闻中心举办的“奥运会与中国经济发展”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王一鸣等做出以上判断。
专家认为,四大因素决定奥运会后中国经济保持较快发展。王一鸣说,第一,过去7年中国经济主要推动力是储蓄率较高,城市化和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规模巨大,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市场潜力巨大,劳动生产率和全要素生产率提高,以及积极主动参与经济全球化,这些基本动力不会因奥运会结束而发生变化。
第二,中国作为一个大国受奥运经济的影响较小。北京市经济仅占全国经济总量的3.6%,北京奥运会场馆建设和基础设施投资也仅占中国过去4年当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0.55%到1.06%。
以北京和青岛为例,北京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杨开忠说,奥运会对北京过去7年的经济增长贡献率最多10%;青岛市发改委国民经济综合处处长刘岐涛说,7年来通过筹备奥帆赛对青岛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约占青岛国内生产总值的4.5%。
第三,中国正处在工业化中期,城市化率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从基础设施到制造业、服务业,都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和市场潜力。奥运会结束后,中国的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和城市建设的投资规模,不会出现“后奥运衰退”。
杨开忠介绍,2006年以来北京投资的强劲需求主要来自城乡建设、新城建设和重点镇建设。奥运后这些建设的力度相对于奥运筹办期来讲,将有增无减。今后7年,仅北京轨道交通的新增通车里程至少要达到360公里,远高于奥运筹办7年新增的149公里。
刘岐涛表示,奥帆赛对青岛服务业的拉动作用将会持续较长时间,助推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特别是青岛服务业、旅游、物流、会展、信息产业将得到较快发展。
第四,中国政府采取措施努力扩大国内需求,在优化结构的前提下保持合理的投资规模,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促进房地产稳定健康发展,这些措施将有效避免经济大的起落,促进中国经济持续稳定较快发展。
王一鸣同时指出,随着外需拉动经济增长的因素减弱,以及中国经济周期性回调,还应看到“后奥运效应”对经济发展的叠加影响。为此,要有效发挥奥运场馆和关联基础设施的作用,降低体育场馆利用不足带来的资源闲置和浪费;加大环保和生态建设投入,促进了经济转型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此外,要充分利用奥运会对现代服务业的带动效应,促进和引导金融保险、商务服务、现代流通、信息传输、房地产、旅游会展和文化体育等服务业发展,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同时充分发挥举办奥运会带来的精神财富和品牌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