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文化节成崂山经济“引擎”
“乘数效应”拉长产业链带动村民增收
“如果用一列崭新的动车组来比喻崂山区旅游的话,那么旅游文化节毫无疑问就是‘火车头’!”崂山区第四届旅游文化节有关负责人对记者说
。
记者获悉,第四届崂山旅游文化节自4月26日开幕以来,“富民增收”的办节宗旨已经得到了诠释。从单纯以旅游为重点的第一届节会举办,到今天的以“立足三农、富民增收”为根本前提,形成了一条依托农业,集旅游观光、餐饮、住宿、渔业、农产品贸易为一体的产业链,崂山旅游文化节凸现“乘数效应”,成为带动崂山经济腾飞的强力“引擎”。
节会促渔民投身服务业
6月5日上午,刚送走两位客人,黄佳爱还没来得及打扫房间,一对情侣已经把行李放到床上“占位”,而对黄佳爱来说,自家的家庭旅馆从旅游文化节开幕以来几乎每天都是这样“火爆”。黄佳爱今年50岁,是崂山区沙子口街道西麦窑社区的农民,2004年以前,他以出海打鱼为生,既有风险又不稳定。后来他响应街道政策在自家的小院里接待游客住宿,当年纯收入就超过了3000元,而这一数字到去年时已经被更改成2.1万元。“现在我年龄大了,经营着小旅馆,虽然只有3个房间10个床位,但也能轻轻松松赚满腰包了。”
像黄佳爱这样走下渔船通过从事旅游服务业致富的,在崂山区早已屡见不鲜。第一届旅游文化节举办时,“山海人家”家庭旅馆经营农户只有八家,到今年节会举办已经发展到110户,而且旅馆的生意也由原来的旅游旺季发展到现在的一年四季。
四个街道各打“特色牌”
崂山旅游文化节的规划以崂山区农业资源为主,包括沙子口、北宅、王哥庄、中韩四个区域的农业资源及其周边山、海、林、地资源,在各自资源优势的基础上,崂山旅游文化节在各街道发挥的“乘数效应”不尽相同。
沙子口主打“山海休闲游”的口号,为广大市民及游客推出了观光、采摘、品尝、娱乐、住宿、求知、商务会所等各种特色活动。“樱红果美招游客,足不出户农民乐”是北宅街道的真实写照,北宅借着生态保护区和饮用水源保护地的优势,发展了以生态旅游业为载体的农业观光旅游、农家宴、农家乐、农家旅馆。王哥庄则立足产业开发向纵深扩展,发展以茶为媒的生态旅游业,规划建起了中国茶叶博物馆、观光式茶叶加工车间等,进一步提升了茶旅游的档次和其对茶产业的支撑度。中韩街道则围绕“花”做起了文章,推出网上订花、购花和花卉养护一条龙新服务,将产业链扩展至新兴的互联网服务业。
一个节会拉动整个产业链
“靠山吃山”是过去崂山区农民生存方式的真实写照,如今,这种传统的单一型经济模式被多元化、产业化模式所取代,从而形成崂山区经济发展产业链,使崂山区的资源得到更广泛更深层次的挖掘。
据统计,第一届崂山旅游文化节仅节日收入2000余万元,带动相关产业增收5000多万元;第二届崂山旅游文化节节日收入7160余万元,带动相关产业增长34%;第三届节日总收入1.2亿元,带动相关产业增收9600万元,比去年同比增长64%。数据显示,崂山旅游文化节充分发挥了“乘数效应”的巨大作用,坚持“以旅富民”的方针口号,不仅推动了整个崂山区以旅游农业为特色的都市农业的发展和形成,而且推动了整个青岛旅游休闲业的不断进步。
(通讯员 宋娜 贾伟 王宁 记者 柳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