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国产品牌塔塔
据美国《国际先驱论坛报》有关报道,目前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已制定了在印度发展的“大计划”。通用汽车公司首席执行官瓦格纳称,印度可能成为通用汽车面向全球的生产中心。通用公司计划在增加现有工厂产量的同时,还要另建一新厂。此前,通用公司已计划在印度投资2.23亿至3.35亿美元建立发动机和变速器制造工厂。
除通用汽车外,自去年年中以来,福特、日产、本田、现代、大众、戴姆勒-克莱斯勒等跨国巨头纷纷加大在印度的投资,且这一趋势仍在继续。印度政府公布的经济预测显示,2007年该国汽车行业将吸引约180亿美元的高额投资。到2010年,印度的乘用车制造厂可能增至20家。
跨国汽车公司在印度密集增资扩产 飞速发展的印度车市会成为下一个中国么
美国汽车另一大巨头福特汽车计划在印度投资7500万美元,届时其在印度的总投资额将达到4.5亿美元。
日本日产汽车公司今年年初宣布,将先期投资4.2亿至五亿美元在印度建立20万辆年产能的汽车生产厂。新工厂将于年内开工建设,预计2009年下半年投产。另外,公司将与法国雷诺以及印度一本土汽车制造商共同建立首家汽车装配厂,三方共同投资约九亿美元,该厂年生产能力为40万辆,建成后将成为印度最大规模的汽车配件厂。
今年1月中旬,日本本田汽车公司决定投资180亿到240亿日元(约合1.5亿至二亿美元)在印度再建一家主力汽车工厂,新工厂2009年上半年投产后的最初生产能力为五万辆,最终将扩展至年产20万辆以上。2007年,本田在印度现有工厂的汽车年生产能力将达到10万辆。届时本田在印度总的汽车年产能力将达到30万辆以上。
韩国现代汽车郑梦九2006年底表示,公司将于2007年10月前在印度增加投资14.7亿美元,新建第二汽车生产厂和研发中心。第二工厂的年生产能力预计为30万辆。
在欧洲,除了雷诺公司外,意大利菲亚特汽车公司日前也与印度本土汽车企业塔塔汽车公司联合宣布,双方已签署协议,准备在印度组建合资企业,生产乘用车、发动机及其他汽车关键零部件。德国大众则正在印度北部旁遮普邦新建一座汽车制造工厂,预计建成后年产汽车10万辆。
此外,世界豪华车巨头也不甘放弃印度这一飞速发展的新兴市场。戴姆勒-克莱斯勒集团2006年11月宣布,公司计划投资约5500万美元在印度兴建第二家汽车厂,梅塞德斯系列的所有车型都将在印度市场亮相。另外,公司还打算将Actros重型卡车引入印度市场,年销售目标是850辆左右。宝马汽车公司一家新工厂日前在印度南部城市金奈破土动工,该工厂投资额为11亿卢比,将组装宝马3系(
报价;
图片)和5系汽车。宝马计划明年在亚洲销售15万辆汽车。德国奥迪公司也宣布,将于今年秋天开始在印度西部的奥兰加巴特市组装奥迪A6轿车。沃尔沃更是将自己的某些卡车制造工作从欧洲转移到印度。
印度将致力成为全球汽车制造中心 中国印度俄罗斯三大新兴市场谁更具潜力
在2006年9月印度政府公布的《汽车发展规划(2006~2016年)(草案)》中,印度明确提出“未来10年印度将致力成为全球汽车制造中心”,并公开表示在吸引外资方面“将与中国和泰国展开竞争”。
来自标准普尔的一份调查报告指出,印度本土汽车企业的竞争力将稳中有升。尽管外商在印度市场的投资逐年增加,但在印度汽车市场,主要的赢家依然是本土汽车制造商。截至去年2月,塔塔汽车公司生产的小排量轿车Indica品牌在印度本土已销售100多万辆,并且已经出口到非洲和欧洲市场。而另一本土企业Mahindra
& Mahindra有限公司也宣布,将于2008年首次在美国销售皮卡和SUV。中印自主品牌在海外市场的较量已经开始。
罗兰·贝格管理咨询公司最近的一项市场研究显示,在新兴的低成本乘用车市场中,与中国相比,印度乘用车的质量正在快速提升,乘用车出口也在快速增长,同时本土生产商很有雄心壮志。印度媒体认为,由于掌握了汽车制造业的核心技术,所以印度在进军世界的道路上比中国更加自信。
尽管从市场容量和销售数据来看,目前印度汽车产业发展步伐还与中国有一定差距,但由于地缘相近和市场竞争存在,中印汽车工业之间在未来将不可避免地成为竞争对手。
早在六年之前的中国汽车业长期规划就显示,“中国汽车市场将在2010年左右成为国际汽车制造的中心”,由此可见,印度汽车工业的快速崛起已开始对中国汽车产业构成竞争之势。
其中的典型事例是,迟迟未在中国生产的法国雷诺公司今年初已宣布将在印度投资数十亿美元建造整车制造厂和发动机厂,整车厂的初始产能为30万辆,将于2009年正式投产,首款产品是雷诺Logan轿车。而这款车型两年前雷诺曾计划在中国生产。对雷诺而言,由于中国和印度汽车市场具有排他性,在印度项目的启动则意味着中国项目已难以成行。
有分析认为,当下虽然从生产能力和市场规模上看,印度还远不及中国,但印度的后发能力却并不逊于中国,主要表现在,中国汽车缺乏自主创新,而印度汽车企业多年来一直在自主研发方面舍得下工夫,这些企业已经掌握了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而这些技术优势正在将中印间的差距逐渐拉大。
业界表示,虽然目前印度已经表现出了与中国一争高下的势头,但是现实情况决定了在短时期内印度汽车产业还不足以挑战中国,但对于这一潜在竞争者,中国汽车业不能等闲视之。
责任编辑:王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