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久前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发生的校园枪击案中,凶手韩裔学生赵承熙被证实患有一定程度的心理疾病。血案震惊了校园,震惊了世界。被誉为“天之骄子”的大学生,其心理问题再次
成为关注的焦点。
半数大学生交际困难
据某高校心理咨询中心在去年对2639名大一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的测试分析显示,在一年内有自杀倾向的达65人,占2.4%,测试异常的高达196人,占7.4%,对“至今你觉得心理健康方面有问题吗”做出肯定选择的有800人,占到29%。
造成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因素中,社会交往已上升到第一位,占50%以上,情感排第二,学习问题在第三位。外表、就业、性等因素也成为大学生心理咨询的新热点。
在大学里除了学习知识外,更重要的是提升各种能力,包括人际交往、创新能力、独立能力、适应能力和意志能力等。其中,人际交往能力在这诸多的能力中更为重要。不注意人际交往能力的学生很容易诱发自卑、孤傲、自我、焦虑、紧张、恐惧等心理问题。
据郑州华夏心理学校首席心理咨询师赵俪娟介绍,人际交往方面的心理困惑有以下几种:
人际敏感。在与他人交往过程中,经常发生一些摩擦、冲突和情感损伤,这一切难免引起一部分学生的孤独感,从而产生压抑和焦虑。
人际交往心理障碍。因为语言表达能力较差,使得他们害怕与他人沟通思想感情,把自己的内心情感世界封闭起来,很容易导致孤独、抑郁或自卑。
性格上的不合群。在同学中不被理解而遭排斥,其中一部分人便独来独往,不与他人接触,久而久之就产生一种受冷落或性格孤僻、粗暴等心理倾向。
大学生活相当于一个小社会,因此在学校学会如何与人沟通,学会如何与他人相处,会使今后的职场生活更加愉悦、轻松,反之则反。
分数背后的阴影
共青团郑州市委12355青少年心理咨询中心副主任赵悦玲说,大学生人际交往问题的出现,凸现出我国人才素质教育的一种缺失与匮乏。我国目前的教育现状仍处于应试教育阶段,应试教育带来的负面效应就是一些家长、学生、老师更多关心的是学生的考试分数,却忽视了无法用分数衡量的内在素质的培养,这其中,就包括人际交往与沟通能力这个作为社会人必须具备的素质。
“虽然现在不少的小学、中学已经建立起自己的心理咨询室,但是大多数学校并没有配备专业的心理咨询师。除此之外,在对待学生出现的问题时,老师和家长因为缺乏一定的心理学知识,在教育时没有进行合理的疏导,导致问题的积聚,到了大学校园这个新的环境里面一触即发。”赵俪娟说,“而一些专业的心理咨询机构通过心理团训,从实际出发,帮助大学生认识自己,并进行调整,可以达到学生心理健康的目的。”
活动多参与是解决之道
处理好人际关系关键取决于自己。一个人若封闭自己,他的人际关系也会是封闭的。敞开自己的胸怀积极关爱他人,自己的人际关系自然会和谐。所以,不能单纯靠一两次心理训练就能去解决人际交往方面的障碍。俗话说得好: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在心理培训的课堂上学习的是方法与技巧,真正解决问题需要大量的实践活动。这就需要大学生自己,首先尽可能多参加学校的社团活动;其次走出校门,多参加社会上的一些积极的、有意义的活动并在活动中充分展示自己;再次,学会选择,学会辨析。(冯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