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世界制造中心的转移,造修船工业由日本、韩国向中国转移的迹象也已初露端倪。得天独厚的青岛海西湾正因此乘势而起。成为国内外船舶及海洋
工程界瞩目的焦点。
一个个世界级的大项目在海西湾沿线布局,它已经开始承载中国船舶与海洋工程扛鼎世界的重任。更令人瞠目的是,在制造之外,这里更聚集了一大批国内甚至国际一流的技术,开始成为船舶与海洋工程技术“硅谷”。
现在的海西湾,正成为引力巨大的磁场,将世界船舶及海洋工程的顶尖技术和制造能力尽收囊中。一个世界级的船舶与海洋工程基地正在奋力生长
4月12日下午,在一阵绵绵细雨中,青岛武船重工有限公司项目主管、研究员级高工伍德旺从临时办公地点——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薛家岛街道办事处瓦屋庄老村委会一间简易的平房中走出。他慢慢来到附近已平整好的偌大的工地上,手指着远处一幢白色的厂房颇有点儿遗憾地说:“没想到这里的条件特别得好,我们还是来晚了。如果当年我们早点儿作出落户海西湾的决策的话,我们看到的决不是现在的规模了。”
而与此同时,与青岛武船隔湾遥相对应的中海油海洋工程(青岛)有限公司正为6天后举行的三期工程奠基仪式而快乐地忙碌着。因为此三期工程2009年底全部建成投产后,可达到年产15万吨级的浮式生产储油轮(FPSO)2艘、半潜式钻井平台1座及部分修船、改装船的工作能力。同时,提供海上运输、安装以及海底管线、海底电缆铺设的工程服务,并作为大型自用工程船舶的停靠与补给基地。届时,整个中海油海洋石油工程青岛场地将形成每年20万标准吨以上的钢材加工能力,并将成为功能设施齐全、亚洲最大的海洋石油工程制造基地。
像上述两个项目一样,海西湾沿岸的各个项目都在紧锣密鼓地建设着。如今,海西湾已成为国内外船舶及海洋工程界瞩目的焦点。
如果站在薛家岛轮渡站的位置,面朝青岛方向瞩望,你就会发现整个海西湾已经被国内外船舶及海洋工程巨头“瓜分”完毕。左手方向,也就是海西湾的左岸,自北向南依次排列着中石油海洋工程基地、中海油海洋石油工程(青岛}有限公司、青岛松本造船有限公司3家公司。右手方向,也就是海西湾的右岸,自西向东、自南向北沿弧形岸线到湾口依次摆布着青岛齐耀瓦锡兰菱工麟山船用柴油机有限公司(简称青岛柴油机厂)、青岛北海船舶重工有限责任公司、青岛武船重工有限公司、青岛海西重工有限责任公司、青岛海西重机有限责任公司5家公司。
海西湾,已经成为一座摇篮,一座中国北方船舶及海洋工程产业的摇篮。海西湾,又是一个巨大的聚宝盆,一个给青岛、给中国带来巨大财富的聚宝盆。
耦合的“姻亲”
经过多年的探索引导,开发区着力培育的家电电子、石油化工、汽车、造修船、高新技术、港口物流等六大产业集群的主体框架已经基本形成。其中,造修船产业集群已成长为胶州湾西海岸体系完备的“生态型”产业链条。
耦合,物理学上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体系或两种运动形式间通过相互作用而彼此影响以至联合起来的现象。如今,以此表述船舶及海洋工程产业集群再贴切不过。
2005年11月份开工建设的青岛海西重工项目,总投资额将逾12亿元,将建成为船用大型柴油机曲轴总装及精加工生产基地。项目一期计划年产船用大型柴油机曲轴50根,二期计划年产船用大型柴油机曲轴200根。该项目还将生产船用柴油机的运动部件、船用轴系等重工产品。该项目的产品可直接供应青岛柴油机厂。
船用曲轴是船用柴油机的核心部件,是船舶的“心脏”,每根曲轴的重量一般为40吨-300吨,目前全国所有船用柴油机公司的曲轴需求在160根左右,但我国大型船用柴油机曲轴长期从国外进口,国内仅有的一家生产大型船用柴油机曲轴的企业也基本是依靠进口料件组合加工。随着原材料成本上升以及其他国家自身需求量的猛增,价格已达每根50万美元以上。曲轴紧缺,严重制约了我国船舶业的发展。青岛海西重工船用大型柴油机曲轴项目实施后,将可扭转“船等机,机等曲轴”的局面,打破我国船舶工业发展的制约瓶颈。目前,青岛海西重工重量为72.5吨的第一根低速船用柴油机半组合式曲轴正在精心调试中,不日即可交付使用。
紧邻青岛北船重工西侧的青岛柴油机厂将是我国生产船用柴油机的翘楚。一期投资7.9亿元,正在进行地面与海面基础施工,明年下半年将开始动工兴建。项目一期投产后将达到年产50台、100万马力-150万马力低速船用柴油机的生产能力。二期达产后将完成年产船用柴油机200万马力-250万马力的生产能力。这些船用柴油机一部分满足青岛北船重工的需求外,还将供应国内其他船厂,甚至出口国外。
作为海西湾造修船基地的龙头,青岛北船重工的造船区前期初步设计已基本完成,造船码头及西南围堰、造船大坞围堰全部开工,部分工程已接近完工,围堰软基处理工程已结束,50万吨和30万吨两座造船大坞已开挖建设。近期形成年造船能力200万载重吨,远期形成468万载重吨。令人欣喜的是,尽管造船坞尚在建设中,可青岛北船重工就接到了对岸中海油海洋石油工程青岛基地的协作项目:一是利用修船坞建造10万吨西江FPSO,目前,建造工程量已完成65%;二是为中海油海洋石油工程青岛基地生产亚洲最大的3万吨导管架下水驳船,该项目已于4月10日开工建造。好事连连。青岛北船重工又与河北远洋运输股份有限公司签署了12艘18万吨散装货船的建造合同,交付时限已安排到2011年上半年。
南面紧邻青岛海西重工的青岛海西重机,总投资14.5亿元。主要生产大型船用机械设备、港口设备、海洋工程设备等。其中,年生产100套螺旋桨、推进轴等大型船用推进设备,产值约为10亿元;生产大中小型港口起重机90余台,产值约40亿元。另外,青岛海西重机还将生产海洋工程轴系20余套,产值约1亿元。该项目的相当一部分产品也将为青岛北船重工和中海油海洋石油工程青岛基地配套。
与上述互为紧密关联,并均成为海西湾造船系“至亲”的项目不同,拥有介于青岛北船重工与青岛海西重工之间
“辽阔疆域”的青岛武船重工似乎不是青岛北船重工的“姻亲”。因为青岛武船重工近期目标主要是生产水深-2000米海上油气田钻探开采设备TLP(张力腿平台)、SPAR(深吃水立柱式平台)、半潜式钻井平台以及FPSO壳体及其模块等海洋工程。然而,若仔细研究其发展愿景,就不难看出青岛武船重工不仅是一个藏而不露、术业专攻的“武林高手”,而且还是内外兼修的
“大家”:总投资35亿元,主营船舶设计、制造和修理;海洋油气钻探、开采工程装备的设计、制造;钢结构桥梁、建筑钢结构及其他重型钢结构制造与安装;石油化工成套设备、机电设备的设计、制造、安装和修理,是一家实现信息化管理,数字化建造的大型高科技企业。
由此看来,海西湾船舶与海洋工程产业链条的脉络越发清晰:青岛海西重工为青岛柴油机厂提供船用曲轴,青岛柴油机厂为青岛北船重工提供低速船用柴油机,青岛北船重工造修船舶。青岛海西重机为青岛港等提供港机、为青岛北船重工提供船用机械和船用推进系统、为中海油海洋石油工程基地提供海洋工程轴系等部件。
几乎完整的船舶海洋工程产业链条,构建出了首尾相连、纵横交错的产业集群。
沐浴在阳光灿烂的日子
近几年,国内外造船与海洋工程业尽享着世界经济持续增长的红利。自2003年起,全球航运市场复苏,出现了运力供不应求、运价大幅上涨的情况。各大造船企业开始大量订造船只。受此影响,全球造船市场在2002年底走出低谷,并连续4年实现爆发式增长。据海关统计,2006年我国船舶出口形势喜人,共计出口531237艘(条),出口总额近81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70.9%,月均出口金额达到6.67亿美元,实现船舶进出口贸易顺差75.37亿美元。业内人士认为,随着世界制造中心转移,造修船工业由日本、韩国向中国转移的迹象也已初露端倪,中国正在向世界第一造船大国发起冲击。
2006年海上施工设备市场业异常火爆。目前,资源开发向海洋、尤其是深海进军成为新趋势。国际机构IMA最新调研报告称,皇家壳牌、英国石油、美孚埃克森、美国石油以及俄罗斯、中国、日本等国的大型石油公司在2006年都加紧了向深远海要石油、天然气的工作,迅速增加的海上工程作业量要求更多的大型配套设备支持。
2006年,国际海洋项目设备租赁市场需求大幅放大,已出现有钱租不到设备的罕见的供不应求状况。1套海洋项目设备的日租金已从2005年底的30万美元涨至2006年四季度的50万美元。
海洋油气开发生产设备的订单数量和价格均创历史新高,更成为2006年国际船市最大亮点之一。目前,全球在运营的SSCV(半潜起重船)大部分建造于上世纪90年代以前,且数量稀少;这些设备各自的工作计划均很饱满,甚至超负荷运行。最近几年,全球几大海洋工程公司都有建造新的海洋工程超大型起重系统(SLS)计划,这些公司的SLS项目订单将不断涌现。保守估计,2012年前,全球海上重型起重机每年市场容量在100亿美元左右。而我国加快海上油气田开发的步履也越发加快加大,由此衍生的包括造船、海洋工程等产业需求在内的巨大商机无可限量。
带动能力仅次于航天飞机的产业
中国船舶工业经济研究中心吴锦元研究员等专家认为,船舶工业对国民经济的作用极其重要。
首先,关联度高,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力大。船舶工业是综合性极强的产业,可以通过与上下游产业的广泛联系,对国民经济产生巨大的带动作用,其核心技术包括大型结构件的加工装配技术和多科学多门类的复杂系统的综合集成技术。这两种技术具有高度的产业扩展性,除了制造各种船舶及船用设备外,还可以向其他非船舶制造领域扩展,满足国民经济其他诸方面的需要。英国、日本、新加坡、韩国等国在工业化的过程中都选择了船舶工业作为支柱产业,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船舶工业能够带动国民经济诸多相关产业的发展。船舶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关联度达80%以上。
其次,船舶工业对最新科技成果的吸附作用特别突出,日益成为新技术应用最为重要的领域之一。有人认为,船舶工业开发新产品的过程中,每增加10%的技术含量,可以带来50%甚至更高的超额利润。船舶工业与科技“唇齿相依”。一般大型船舶涉及到导航、通讯、水声、光学、电子、新材料等300多个专业学科,融合了航空航天、自动控制、超导、卫星导航通信、微电子等大量高新技术和产品,涵盖了许多当代技术发展的重要领域。这种大量不同领域的高新技术高密度地集中应用到一种产品上,除航天飞机等少数大型产品外,在其他产品上非常鲜见。
另外,船舶工业是技术密集型、资金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三密集”产业,需要大量的技术力量以及资金和劳动力支持。同时,还需要当地大量的软硬件配套设施。它对当地人力资本培育体系的建设,工业主导产业的规模效应,以及与直接和间接就业机会的拉动作用是无可限量的。据有关部门统计分析,每出口1万吨船舶,就可以直接或间接地解决1200个就业问题。对此,青岛武船重工项目主管、研究员级高工伍德旺颇有感慨:仅一个拥有8000人的武昌造船厂就有300多家企业为其配套;武汉市武昌区80万总人口中就有1/3与武船相关。
瑰丽的“海西湾梦想”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是我国最大的造船工业集团。生产企业和科研院所遍布全国20余个省市,代表了当今我国船舶工业的最高水平。日益增多的新船订单迫使中船重工急于尽快找到新的增长点——大型造船业基地。于是,青岛海西湾便成了其战略版图上一枚十分重要的棋子。
在我国的海岸线中,山东省的海岸线绵延3000多公里,但在山东省乃至中国北方几乎没有一家大型船舶工业基地。而海西湾则理所当然地进入中船重工的视野。
海西湾临近胶州湾口,位居我国北方航区的中部,毗邻青岛港,距青岛港主航道3500米,10米等深线逼近岸基,船舶进出厂及材料运输非常方便。海西湾是胶州湾的内湾之一,附近没有河流注入,无陆域泥沙来源,水域回淤轻微。外海波浪受湾口岬角的阻挡难以进入湾内水域,风平浪静,不需要再设防波堤。水下岩层很深,极适应建造大型船坞和深水码头。
此外,胶州湾悠长宽阔的海岸线也为船舶进出提供了良好条件。海西湾还处在北纬36°线——“船舶工业带”上,是国内权威专家公认的国内最好的大型造修船基地选址。
中船重工家族的曲轴、港机、船用柴油机、武船、北船重工等关联企业在纷纷抢滩海西湾,除了中船重工的重要决策因素使然外,还有其他原因。青岛武船重工项目主管、研究员级高工伍德旺和青岛海西重工副总经理谈力都认为,船舶及海洋工程产品一般都是庞然大物,在武汉、宜昌等长江边上的母公司囿于一座座长江大桥的“拦截”而无法施展“拳脚”,致使其产品体量、产能以及企业发展受到了极大限制;船舶制造很多情况下需要露天作业和良好的航运条件,而海西湾恰恰能够提供辽阔的地面场地、开阔的深水区域以及青岛四季宜人的气候。
毋庸置疑,海西湾已经开始承载中国船舶与海洋工程扛鼎世界的重任。
令人欣慰的是,海西湾已经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船舶与海洋工程制造基地,因为这里已经聚集了越来越多的国内甚至国际一流的技术,开始成为船舶与海洋工程技术“硅谷”。青岛北船重工掌握并应用了中船重工顶尖的造修船技术;青岛海西重工制造的曲轴,应用的是世界排名第一的船用柴油机制造商MAN
B&W公司许可的专利技术;青岛柴油机厂将致力于利用世界柴油机王牌芬兰瓦锡兰和日本三菱重工的先进技术研发、试制、生产、销售新一代节能环保型低速柴油发动机,同时也将致力于利用瓦锡兰和三菱重工的许可证制造、组装、测试、销售和维护二冲程低速船用柴油发动机。青岛柴油机厂将以生产
500 mm 以上缸径发动机为主,且能够生产全范围的大型船用柴油发动机(最大缸径可达960
mm);青岛海西重机则是应用自己处于国内一流的大型船舶推进系统技术;青岛武船重工将是应用自己和世界老牌海洋工程公司——美国Mcdermott公司的技术。中海油、中石油的海洋工程基地应用的也都是国内外一流的技术。就连投资400万美元、主要生产玻璃钢游艇、快艇、公务艇、渔船的青岛松本造船有限公司,为2008奥运会青岛奥帆委设计生产的海上气象观测艇和水深观测艇,也填补了海上流动监测系统的国内空白。
笔者在采访中发现一个颇有意义的现象,就是几乎每一家项目的负责人都对其他项目的技术能力、产品等基本情况了如指掌。青岛武船重工有限公司项目主管、研究员级高工伍德旺,青岛齐耀麟山动力发展有限公司(青岛柴油机厂投资方之一)办公室主任陈维新和青岛海西重机建设办公室主任、高级工程师谭月敏都认为,这么多关联度极大的项目聚集一起便于彼此的技术交流和信息沟通,就像一个积聚着很多优等生的班级彼此互帮互学,才能保持班级尚学的好风气,才能有利于班级成绩的持续领先。事实上,这些项目负责人之间经常在规模不同、性质不同的场合面对面切磋,一种无形的技术沙龙开始形成并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海西湾,正成为引力巨大的磁场,将世界船舶及海洋工程的顶尖技术和制造能力尽收“囊”中。一个世界级的船舶与海洋工程基地正在奋力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