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奇瑞介入参与重组南京菲亚特,南京菲亚特正在等待新的命运裁决。
据来自菲亚特的消息,解决了南京菲亚特的股权关系后,菲亚特未来将不会再在中国寻求合资,而是希望通过委托代工和进口的方式进入中国市场。
中国市场的新角色
由
于多年的亏损以及和合作伙伴南汽长久的积怨,菲亚特很早就有意携手奇瑞汽车,拓展中国市场。菲亚特此前已和奇瑞签定了每年至少采购10万辆发动机的合作备忘录。
菲亚特汽车此前的布局是:一方面携手南汽在南京菲亚特复兴菲亚特品牌,另一方面是委托奇瑞代工生产阿尔法罗密欧。
但是由于和南汽在如何复兴南京菲亚特问题上迟迟未能达成一致,菲亚特目前正在考虑自己持有的南京菲亚特汽车的股份转让给奇瑞。
如果奇瑞入股南京菲亚特,同时将奇瑞和菲亚特拟议中的代工阿尔法罗密欧计划放到重组后的南京菲亚特生产,将有可能是一个三方都满意的结果:南汽达成了在南京菲亚特生产阿尔法罗密欧的心愿;奇瑞则获得了一个新的生产基地以及获得代工生产阿尔法罗密欧的协议;菲亚特则从南京菲亚特中抽身而出,同时获得一个目前在中国市场迅速崛起的合作伙伴。
自南京菲亚特1994年成立以来历年均至少亏损数亿元。“菲亚特未来在中国将可能以进口和委托代工的形式存在。”一位接近菲亚特汽车的人士告诉记者,“合资将不再会是主要的形式。”
菲亚特也有苦衷
南京菲亚特股东双方矛盾激化是在2002年。
2001—2004年,菲亚特全球业务亏损额总共达到120亿美元,公司频频换帅,从2002年到2004年共换了4任CEO。当时菲亚特集团尚自身难保,南京菲亚特的主导权自然旁落南汽手中。
在中方执政的时代,南汽集团用自己的传统思路控制着南京菲亚特的发展,他们以为,将旧有的“卡车经营模式”全盘移植到合资企业中会是一条快速成长的道路。
显然南汽集团忽略了一个最重要的问题:轿车市场与卡车市场属于两个完全不同的领域,以至于南京菲亚特无法通过提升企业的“软件”水平来弥补硬件———产品方面的不足。
南京菲亚特一直没有新产品,一个难言的苦隐是,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在产品上受制于通用。2000年之初菲亚特集团以换股形式持有通用汽车5.1%股份,同时将子公司菲亚特汽车等值的20%的股份卖给通用汽车公司。
作为合作的副产品,双方约定:菲亚特的大排量发动机只能向通用采购。因此尽管旗下有中高级轿车,但是没有得到通用的同意之前,菲亚特无法把大排量的轿车引进中国生产。
2003年以后国内轿车市场竞争走向全面化,尤其是经济型轿车市场利润大幅下降。竞争对手可以凭借中高端市场的利润补贴中低端市场的亏损,甚至主动挑起价格战。而南京菲亚特却鲜有还手之力。
矛盾是这样挑起的
2005年5月12日,南汽第一届董事会第八次会议上,南京市原市委副书记、纪委书记王浩良接替黄小平,担任南汽集团新任董事长。前政府高官的到来,寄托了江苏省和南京市政府对南汽集团的殷切期盼。
几乎与此同时,菲亚特集团2002年开始推行的五年“复兴计划”初见成效。2006年菲亚特在欧洲市场共销售汽车111.67万辆,比前年增长17.6%,在欧洲的市场份额已经从2005年的6.5%上升到7.6%。创下2002年以来最高水平。
菲亚特集团宣布到2010年将菲亚特汽车的全球销量提高到280万辆,营业利润从目前的1.1%增长到4.5%-5.3%,达16亿欧元。而中国市场将是其野心勃勃发展计划最关键的环节之一。
2006年9月,菲亚特集团董事长蒙特泽莫罗在陪同意大利总理普罗迪参观南京菲亚特工厂时宣布,到2010年,南京菲亚特的年产能力将由目前的4万辆提升到30万辆,为此将加大对中国市场的投资和车型的投放。而在一年之前,菲亚特和通用和平分手,菲亚特开始研发并生产自己的大排量发动机,这意味着南京菲亚特在产品引入方面不再需要看通用的脸色。
对于南京菲亚特来说2006年几乎可以说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可惜双方裂痕已生,巨大的不信任导致双方越行越远。
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南汽集团2005年收购了破产的MG罗孚汽车,将主要精力转移放到了南京名爵项目之上。而南京菲亚特,在南汽集团新任董事长王浩良的授意下,中方开始逐渐放权。他们也相信,权力的让渡之后将换来意大利人对南京菲亚特更多的支持。
但是另一种说法是,南京菲亚特权力向外方转移,是菲亚特走上层路线施压的结果,南汽是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才将权力交了出去。双方的关系因此更加僵化,这也导致了南汽对于菲亚特抛出的到2010年销售30万辆计划怀疑重重。
南汽认为南京菲亚特目前最大问题是产品,菲亚特小车给人的印象实在是太强烈,因此需要引入更高端的阿尔法罗密欧以改善南京菲亚特的产品结构。而菲亚特认为菲亚特是一个非常好的品牌,因此南京菲亚特目前最重要的是做好菲亚特这个品牌,而不是引入更多的新品牌。
“菲亚特有很多产品,有很多卖得很好,最大排量的有2.0L,只要南汽需要都可以给。”菲亚特一位人士透露,在欧洲市场上菲亚特是一个相当成功的品牌,每年的销量近200万辆,而阿尔法罗密欧面对的是一个非常小众化的市场,全年年销量尚不到30万辆,很难在中国形成规模效应。
菲亚特担心一旦引入阿尔法罗密欧,将强化菲亚特品牌低端的错误印象,如果阿尔法罗密欧卖不好,经济损失且不说,两个品牌都将在中国难以翻身。
“菲亚特实际上对中国市场很着急。”上述人士表示。
责任编辑:王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