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又有专家再次对中国城市化的前景进行了分析和展望。专家指出,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必然要产生众多的大城市;而围绕着中心城市,又必然形成众多的城市圈和区域性的城市群。
进入21世纪,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特点是城市群的出现。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对此有着明确的阐述:“要
把城市群作为推进城镇化的主体形态;已形成城市群发展格局的京津冀、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区域,要继续发挥带动和辐射作用,加强城市群内各城市的分工协作和优势互补,增强城市群的整体竞争力;具备城市群发展条件的区域,要加强统筹规划,以特大城市和大城市为龙头,发挥中心城市作用,形成若干用地少、就业多、要素集聚能力强、人口分布合理的新城市群。”专家认为,这是党和国家对促进城市化进程和区域发展的重要战略决策,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必将产生重要而且深远的影响。
专家指出,城市群的出现是一个历史过程。首先是集中了大量产业和人口的大城市出现,随着这类城市规模的扩大和实力的增强,对周边区域产生辐射带动效应,形成一个又一个城市圈或都市圈。可以认为,每个城市群都有一个或多个都市圈。城市圈一般是根据大都市辐射的半径为边界并以该城市命名。而伴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和城际之间交通条件的改善尤其是高速公路的出现,相邻城市辐射的区域不断接近并有部分重合,城市之间的经济联系越来越密切,相互影响越来越大,就可以认为形成了城市群。
所谓城市群就是在这种特定的区域范围内云集相当数量的不同性质、类型和等级规模的城市,以一个或两个特大城市为中心,依托一定的自然环境和交通条件,城市之间的内在联系不断加强,共同构成一个相对完整的城市“集合体”。
除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大城市群之外,新的城市群已露端倪,如山东半岛、辽中南、中原、长江中游、海峡西、川渝和关中等7个城市群。据统计,上述十大城市群以不到1/10的土地,承载了1/3以上的人口,创造了1/2以上的GDP。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未来发展潜力来看,十大城市群将聚集更多的人口,创造更多的GDP。十大城市群将成为我国最有发展潜力的地区,将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十大支撑点。当然,除了上述十大城市群之外,以长株潭(长沙、株洲、湘潭)为中心的湖南中部,以长春、吉林为中心的吉林省中部,以哈尔滨为中心的黑龙江中北部,以南宁为中心的北部湾地区,以乌鲁木齐为中心的天山北坡地区等,都有希望发展成为新的规模较大的城市群。
城市群强调城市之间的经济联系及相互影响。城市群是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区域空间形态的高级现象,能够产生巨大的集聚经济效益,是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的标志之一。
城市化速度加快、城镇体系不断完善、城市群健康发展,既是“十一五”期间区域经济发展的特征,也是国家区域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
专家的分析再次提醒我们,经济社会的发展,有着不以行政意志为转移的自身规律。交易是市场经济的本质,所有生产要素的流动、组合、配置,都遵循着市场交易的规律,而只有当交易收益大于成本时,交易才能发生,也就是说,相互之间的联系才能产生。一个不能为交易提供低成本条件的传统行政区划和管理制度,必定要萎缩,这是一个铁律。人为的干预,或者加快,或者延缓区域经济的进程,但却不是决定性的因素,除非我们放弃市场取向。以大城市为中心的区域经济和城市群的形成,必定要突破既有行政樊篱的束缚。可以说,在这一变革中,顺之者盛,逆之者衰。
有关资料显示,目前世界公认的大型城市群有5个,它们是:美国波士顿—纽约—华盛顿城市群、北美五大湖城市群、日本东海道城市群、法国巴黎城市群、英国伦敦城市群。有学者认为:长三角将成为世界第六大城市群。专家预测:再过若干年,全世界十大城市群,有5个可能在中国。也许,只有当那个时候,我们才可以自豪地说,中国有了与传统不同的真正现代国家的格局与实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