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民比石头疯狂。”这是某位基金公司市场部经理MSN上的个性签名。其时正是2006年四季度,基金发行最为火热的阶段,老大爷典当房子买基金、基金单日募集过百亿都已经不是
新闻。
“这么多没有风险意识的投资者带着狂热情绪
进入基金市场,实在不是个好现象。很多投资者并没有考虑清楚基金究竟具有什么特点,2006年为什么这么赚钱,甚至连投资基金也有风险这个基本常识也没有搞清楚。”银华基金公司北方营销中心总经理助理韦伟不无忧虑地对记者说。面对近期基金净值短期快速下跌,面对预期中快速致富甚至暴富的巨大落差,面对投资的第一次亏损……新基民,您在投资前真的过好准备了吗?
至少,以下四个问题,需要您在投资前进行思考。
问题一 基金是不败神话吗?
对于2006年和2007年新基金投资者来说,买基金赔钱一度是个不可思议的事。但是,从更长时间段考察,基金的阶段性亏损并不稀奇。
中国开放式基金业出现后的第一次爆发性增长,出现在短暂的2003年阶段牛市中。在2003年4季度至2004年1季度,沪深股市脉冲式上升,短期内带来了巨大的财富效应,但在上证综指1700点以上跟风买进新基金的投资者,大都长期被套。中信经典配置、海富通收益增长两只首发达到百亿规模的航母基金,成立后就基本维持在1元面值以下,初始投资者解套历时近两年时间。根据2006年8月底的数据,在当年新成立的32只股票基金中,竟然出现了15只基金跌破一元面值的现象,接近新设基金总数的二分之一。
实际上,跌破一元并不可怕。从长期看,只要基金管理公司投资能力强,最终收益将大于短期亏损,比如顶尖基金易方达价值精选2006年8月4日跌至0.9722元,2007年1月29日回报率接近80%。
但是,部分没有经历或者经受住熊市考验的基金,能否在一个完整的股市循环中笑到最后?很多在熊市中长期亏损的基金,在2006年股市爆发性上涨中取得骄人收益,但是上涨掩盖了诸多问题:业绩由亏损彻底扭转,多少因素来自市场的机遇,又有多少来自自身的投资能力?通过频繁切换市场热点进行波段操作获得的高收益率,能够在波动性更强、运行更复杂的牛市中后期得以保持吗?根据华尔街的历史统计数据,基金经理选时的成功概率只有33%。
问题二
高分红真的有利吗?尽管在2006年末和2007年初,大比例分红几乎成为一种基金时尚,也深为大多数偏好“落袋为安”的投资者所推崇,但是景顺长城内需、上投摩根阿尔法、易方达策略成长、泰达荷银精选等基金,单位净值达到3元水平后,并没有进行10份分10多元这样的高分红。需要指出的是,大笔分红必需辩证分析。从负面看,基金大比例分红必须兑现绝大部分浮动盈利,通过持续营销活动募集现金,再进行股票建仓。在股票的大幅卖出和买入过程中,不但存在比较大的冲击成本(卖出的股票对仍持有的该股票价格的冲击)和交易成本(交易手续费),还需要较长时间完成建仓,有可能错过市场机会,存在很大的机会成本(市场快速上涨)损失。而从原持有人角度看,基金进行大比例分红需要密集支付相当数额的交易费用,这实际上减少了原持有人的既有收益。而从短期收益考虑,大比例分红对基金的投资产生了一定不利影响。
根据中金国际公司1月下旬的研究数据,近期大比例分红20多家基金过往业绩优良的基金,在大比例分红前后的一个月时间内,业绩表现比同期所有基金整体水平低18.64%。
选取中邮核心等四只同期成立、募集份额相近、可比性较强的四只基金进行对比,记者发现这四只基金目前只有大成2020于06年12月18进行了净值归一的分红,考察分红日至2007年1月10日的数据,可以看到四个样本基金回报率具有明显区别。
而从更长期角度看,不进行大比例分红也意味着保存了最多的复利可能。因为很多优质股票卖出后,基金将不得不以更高的价格买回。巴菲特的哈撒维投资公司,一直坚持不分红策略,这就是基于长期投资的考虑。
目前还没有任何实证研究表明,高净值基金的收益能力弱于低净值基金。对高净值的恐惧,更多的来自投资者的心理因素。比如2004年到2005年,长期熊市使大部分投资者认为1.2元是遥不可及的上限。但2006年年初,随着市场由熊转牛,1.2元的极限被轻易击破。实际上,投资者最应该关注的,应该是开放式基金的预期投资回报率,而不是同样资金可以买到的份额多少。
问题三
跟风赎回明智吗?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上投摩根阿尔法、兴业趋势混合等2006年最赚钱的几只基金,正是在上证综指1000点附近发行的。上投摩根阿尔法发行两周,首发募集不过7个多亿,兴业趋势混合首发只有9个亿。
基金申购赎回,对于股市具有反向的预示作用,国外成熟市场也是这样。数据显示,在1987年前9个月,美国投资者将大笔资金投入的共同基金市场(占共同基金市场1982年三季度到1987年三季度5年时间累计流入资金量的35%),然而其后的1987年10月股灾开始。接下来的一年半时间里,越来越多的资金选择了赎回,但是当时的股市已经处于新一轮上涨的前夕。同样,从历史规律看,开放式基金的赎回潮,往往对应着新一波行情的开始,而不是行情的头部。
WIND资讯统计显示,2005年第四季度开放式基金总体遭遇净赎回。相比较三季度末,所有基金总共被赎回了296.18亿份,总体赎回比例达到了7.17%。在2005年新成立的20只股票型基金中,有13只基金呈现净赎回状态。当年股票型基金平均收益为2.84%,上证综指下跌8.29%。正是投资者大笔赎回的2005年年底,成为新一轮牛市的起点。2006年1到2月,偏股型基金再次遭遇赎回潮,抛售股票市值高达400亿元,上证综合指数同期却大涨12%。而当年股票基金的回报率更不必多说。
从历史规律看,普通投资人总是在大涨的时候进入,而在跌入低谷时丧失信心退出。这从另一个侧面说明,同大多数人反向操作这一股票市场真理,同样适合基金投资。
问题四 “大块头”基金更美吗
基金公司投资部门和销售部门的矛盾,普通投资者并不知情。实际上,在2006年百亿以上规模的超大型基金发行期间,这种矛盾更是频频发生。原因很简单:基金公司的收入,来自按照基金规模按比例计提的管理费,管理资产规模越大经营收入越多。基金经理则需要面对大规模带来的业绩压力。有华尔街基金之父美誉的约翰·鲍格尔,曾提到这样一个例子:美国市场上某只成长型中市值基金,由于业绩出色吸引了大量的申购份额,但其业绩却随着基金份额的膨胀而不断恶化。1991~1995年,该基金在五年时间内有四年的业绩排名列行业第一梯队,基金规模也从1200万美元增加到20亿美元。从1996年开始的连续三年中,该基金规模最高达到了60亿美元,但业绩排名却跌到了行业末尾。出现这种情况,原因一是大规模提高了交易成本,而且规模越大,对所持有股票的价格影响也越大,这会在时间紧迫的交易中进一步加剧股票价格波动;二是为了保持基金的流动性和分散投资原则,大市值基金不得不以更小的集中度,持有更多数量的股票,而每一只持仓品种所能提供的收益也更小;三是相对于小市值的基金,大市值基金对于流动性要求更高,因此可以选择的股票品种更加有限。景顺长城优选基金经理杨冰冰认为,规模相对较小的基金,运作效率更高。而从目前基金普遍采用的限量发行看,60亿左右份额被视作比较理想的规模。
而从多位基金经理私下谈话中,记者了解到,其所掌管的基金遭遇赎回,被看作一个利好消息,因为更有利于轻装上阵。同时,投资观念不理性,追逐短期暴利的资金赎回后,持有人结构更加稳定,也更有利于基金的运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