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置资产3.18亿元 “城中村”改革实现突破
青岛万名“村民”变“居民”
“我市已有近1.4万名村民转换身份成为城镇居民。目前市内四区尚有74个‘城中村’的11万村民也将加快向市民转变!”昨日记者从我市召开
的“城中村”改革会议上获悉,我市通过积极探索、推动,“城中村”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到目前为止,我市已顺利完成了10个“城中村”的规范改革工作,依法合理处置集体资产3.18亿元,近1.4万名村民转换身份成为城镇居民。日前,国家发改委在全国推广了我市“城中村”改革经验。
“城中村”改革全国率先试水
尽管已是寒冬时节,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的长江路街道办事处丁家河社区里却是暖洋洋一片:被绿树红花环绕的居民楼整齐划一,平坦整洁的小区道路一边是管理有序的商业网点。生活在这里的居民一到晚上或周末,不是在棋牌室里打牌就是泡到健身房和影院里,进行休闲、健身、娱乐。
1989年,丁家河社区整建制“村改居”。去年通过社区集体经济体制改革,丁家河社区建立的“青岛环星达实业有限公司”无论是在管理体制、分配制度、激励约束机制等方面都要优于传统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在适应当前市场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初步显现出一定的体制优势。
根据统计,2006年丁家河社区实现集体经济收入10500万元、上缴税金700多万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0800元。社区集体经济实现了可持续发展,居民过上了富足的生活。
据悉,丁家河社区只是一个缩影,目前在青岛共有10个村实行了“城中村”改革。
“城中村”改革势在必行
据介绍,我市“城中村”数量较多,分布范围较广,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市“城中村”土地增值,积累增加,企业不断发展壮大,集体资产规模随之膨胀。由于“城中村”仍然不同程度地实行或保留农村管理体制、农村集体所有制和农村经营体制,集体资产管理沿用传统模式,缺乏科学合理的制度安排和有效的监督约束,极易引发干群矛盾,影响基层稳定。同时,“城中村”集体资产处置又与解决村企合一体制、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建立村民社会保障制度密切相关。因此,加快“城中村”改革势在必行。
从2004年起,我市在全国率先探索了以产权制度改革为主要内容“城中村”企业改制。并先后在李沧、四方和城阳、开发区进行了“城中村”革试点。为了保证了“城中村”改革试点的顺利推进,市发改委会同有关方面先后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构建了较为完善的改革政策体系和较为规范的改革操作程序,并在创新经济体制、转换村民身份、落实社会保障、促进企业发展和创新社会体制、加强社区管理、巩固基层组织等方面实现了新突破,为今后加快推进全市“城中村”改革积累了经验。
11万村民将加快向市民转变
据悉,目前我市“城中村”改革实现了三个根本的转变:村庄向社区转变,实现社区和经济组织分离;村民向市民和股东转变,成为真正的市民,落实了社会保障待遇;集体经济组织向规范的股份制企业转变,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加强了集体资产管理。
市发改委有关负责人表示,我市市内四区“城中村”总资产达36.6亿元,土地总量35.92万亩,涉及84个“城中村”的12.4万村民。目前,尚有74个“城中村”的11万村民也将向市民转变。今年我市将在总结以往经验基础上,选择一定数量具备改革条件的村稳妥地推进“城中村”改革。已改制“城中村”将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突出主业,借助股份制这一新的体制平台,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发展。
(本报记者 柳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