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河北两会期间,“建设沿海经济社会发展强省”、“打造沿海经济隆起带”成为代表和委员们关注的焦点,他们就如何做大做强“海洋经济”以及对海洋资源的保护提出了不少意见和建议。
做大做强海洋经济是关键
民盟河北省委副主委、河北医科
大学教授马洪骏代表民盟河北省委提出,河北省处于环渤海区域核心地带,发展海洋经济具有独特的区位、资源禀赋、产业基础优势。沿海平坦宽阔的未利用土地13万公顷,大部为滩涂和盐碱荒地,宜建沿海大型开发项目;秦唐沧经济总量较大,目前约占河北全省的36%,又是河北省传统的基础原材料、重化工业、装备制造业产业基地,既已具有沿海隆起带雏形,又兼备较快发展的条件。河北省要建设沿海经济社会发展强省,必须首先做大做强海洋经济。
马洪骏认为,在全国11个沿海省(市)中,河北海洋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海洋产业总产值占GDP的比重较小。虽然,河北省GDP已跨过万亿大关并排在全国第六位,但受产业结构等制约,影响河北省海洋经济发展的外部因素较多。同时,海洋经济发展的科技教育支撑能力较差,海洋人才稀少。
马洪骏建议,必须要强化海洋规划,促进海洋经济科学发展,制定沿海经济隆起带建设条例,把海洋经济发展纳入法制化轨道;要创新管理体制,强化宏观调控和综合执法,并积极推进海洋产业结构调整和产品结构优化;还要健全完善“科教兴海”机制,为发展海洋经济提供人才科技支撑。
治理渤海污染已迫在眉睫
经济组政协委员、沧州华升现代铸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毛立德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提出,目前,近封闭的渤海正在遭受大面积的污染,其自我消化的能力不足,已到了再不及时治理,就可能在短时间内变成“死海”的危险。
毛立德委员说,据权威部门统计,环渤海水域每年吸收的工业排污高达57亿吨,另外,每年还有200万吨固体垃圾。2001年至2005年,环渤海水域的污染面积达1.9—3万平方公里,约占整个水域的24%—41%。据统计,渤海水域的重金属含量超出正常水平约24倍,给临海的渔业、养殖业带来严重损失。仅河北省沧州市黄骅海域,2006年就多次发生赤潮。最近的一次在去年10月底,污染面积达2300多平方公里。时值捕捞黄金季,近海1000多条渔船无法下海作业,损失惨重。其主要原因就是工业污水和生活废水大量排放。据调查,在环渤海的天津、河北、山东、辽宁等省市有112个排污口,其中80%放的是有毒化工废水、工业废料和生活污水。52条流入渤海的河流当中,有43条已经被严重污染,而且这些污染还在加剧。渤海水域的严重污染不仅给河北省的渔业资源和养殖业带来重大损失,也势必会给自然生态、人民生活、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带来不利影响,与河北省的战略发展目标是相悖的。因而下大力加快整顿、治理渤海污染已迫在眉睫。
对此,毛立德提出四点建议:一是建立河北省及环渤海跨省市整治渤海污染联合指挥体系。共同制定治理标准、考核目标、整顿内容、任务措施和阶段性时效保证,建立联查、互查监督体系;二是摸清河北省渤海水域及流入渤海各条河流水体污染状况,查清沿渤海污染点、沿河污染企业的布局,确定污染源及污染构成和污染指数;三是理顺监管渠道,严格执法、责任追究;四是各级政府不能以巨大的污染为代价去追求GDP的增长,要改变污染——治理——再污染的增长模式,从源头上控制污染的产生。
同样就此问题,民革河北省委副主委、民革秦皇岛市委主委高国祥代表民革河北省委也提出,由于各类海洋产业对海洋生态环境均有不同程度的依存性,而且渤海湾是一个近似封闭的浅海,海洋生态环境一旦遭到破坏,将给海洋产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确保海洋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刻不容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