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十万华商挥泪甩卖存货,可能被迫返乡。来源:文汇报
王郦久教授谈俄罗斯移民法对华商的冲击。
安排侨民回国上岗 逼得华商清仓甩卖
近日,俄罗斯联邦政府出台的限制外国公民参与俄零售市场经营的法令开始生效。从1月15日起至4月1日,外国人在俄各类货摊和露天市场从事零售业的人数,被限制在俄零售业总人数的40%。据分析,俄政府实施这项政策,除了为规范市场秩序外,也有为俄侨民安置就业的考虑。
在俄罗斯第三大城市叶卡捷琳堡的别别里(音译)市场卖鞋的刘军,前几天刚刚回国。他一见到《世界新闻报》记者就激动地说:“禁令实施之前,我就把货物都处理完了,所以现在挺轻松的。”
他告诉记者,按照习惯,每年春节他都要回新疆过年,所以每年冬季他都是限量进货,今年也不例外。所以,他在抛售库存货物时并没有太多损失。
刘军说,他回国并不意味着要退出俄罗斯市场。“过年后,我肯定还要回去。一是客户欠账要收,二是在叶卡捷琳堡,有可能在不直接参与市场销售的情况下,会允许中国商人开办公司。”
而和刘军一同回国的张水亮,就没那么幸运了,他回国仅仅是因为签证到期。在俄颁布禁令以前,即使是签证到期,包括张水亮在内的大部分华商也不会回国,因为他们只需向俄罗斯边境管理部门缴纳一笔罚款,便可顺利出境。但禁令实施后,签证过期仍滞留俄罗斯的外国人,将被俄罗斯移民管理部门在护照上加盖黑章,而且在一定年限内不能进入俄境内。
俄百姓遭遇货品短缺
据统计,目前在俄从事零售生意的外国商人有100多万,其中90%以上是中国人。这项措施的实施,使在俄华商受到了很大影响。
记者了解到,禁令生效后,虽然不少莫斯科华商打算回国或者已经回国,但留下的也不在少数,因为他们舍不得扔下大笔的投入和多年打拼经营的成果,而一走了之。这几天,莫斯科各大贸易市场上,经常能见到中国商人清仓倒库、打折甩卖的情景。
刘军对记者说:“很多华商特别不舍得离开,大家辛辛苦苦挣来点血汗钱,谁甘心甩手不干呀。”的确,曾有不少人觉得在俄经商的中国人,都是暴发户,但其实,他们的生活也实属不易。记者听刘军说,他在叶卡捷琳堡,光每月租房子就需要五千多块人民币。
对于俄罗斯人,特别是低收入阶层的人来说,他们已经习惯于消费来自中国的廉价服装鞋帽等商品。中国商人打包回国,他们的日常供给就没了着落。在哈巴罗夫斯克,一位俄罗斯大婶面对俄媒体不解地说:“为什么要中国商人撤走呢?他们提供的商品不仅便宜,而且品种齐全,正是我们所需要的。”
为百万俄侨民腾岗位
据俄媒体报道,目前在俄合法打工的外国人约有150万,非法者更达1500万。俄罗斯移民局局长罗莫达诺夫斯基去年指出,非法劳务给俄造成每年的经济损失约80亿美元,解决这一问题要从整顿市场秩序入手。
上世纪90年代,由于俄经济低迷,对日用品等商品的需求很大,导致不少外国人通过正常和非正常渠道,参与俄罗斯的市场经营,并由此带来了一些问题,诸如走私贩私、非法经商等。据分析,此次俄政府出台关于外国人从事零售业的禁令,正是为了建立有序的国内市场。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俄罗斯所副研究员罗英杰对《世界新闻报》记者表示,俄实施这一措施,也是为了配合俄吸引海外侨民回国的政策。
2006年6月,俄罗斯总统普京签署了《关于协助居住在国外的俄罗斯同胞自愿返回俄罗斯的措施》的计划。根据这一计划,俄罗斯将在2007年到2012年间,力争召回100万以上的俄罗斯侨民,并为他们安排就业。俄政府限制外国人从事零售业,以便腾出工作岗位,解决俄侨民的就业问题。
此项禁令的出台,也有发展俄本国轻工业的需要。2006年,俄政府确定把发展轻工业提高到战略高度。为此,俄加大了国内商品零售市场的治理力度,希望为俄轻工产品销售创造一个良好的市场条件。
中国商人应该怎么办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俄罗斯所副研究员罗英杰对《世界新闻报》记者表示,虽然此项禁令对俄整顿国内市场具有积极的作用,但俄也将承受一定的损失。罗英杰指出,中国的零售商品质量不断提高,中国商人也从原来小打小闹的生意模式,逐渐向集团化、正规化的经营模式发展。可以说,中国商品对于满足俄国内商品供应、缓解俄经济低迷状况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如今华商全面撤出,对于俄罗斯也是一种损失。
罗英杰指出,从短期来看,禁令对在俄华商的负面影响很大。但利弊总是同时存在的。罗英杰认为,华商可以转变经营思路,譬如从零售改为批发,或者与俄罗斯人实行合伙制等。另外,从禁令对轻工业的倾斜来看,中国公司也可以调整理念,考虑如何投资俄罗斯的轻工业。
本报驻俄罗斯记者 王学俭 本报特约记者 穆平 本报记者 杨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