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我国汽车产业在自主品牌轿车和经济型轿车的强力拉动下,总体形势明显好于上一年。预计2007年及今后一段时间我国都将保持对汽车的旺盛需求,但产能过剩、成本上升、出口秩序混乱等问题依然困扰着中国汽车产业……
猜想一
产销依然创新高
“今年突破800万辆不是梦。”
——徐长明(国家信息中心信息资源部副主任)
2006年,我国汽车产销727.97万辆和721.60万辆,同比增长27.32%和25.13%。跃上700万辆的产销平台后,中国超过德国成为世界第三大汽车生产国,汽车市场的总规模超出日本市场规模100万辆,稳居世界第二位。综合考虑各种因素,预计2007年中国汽车工业仍将表现为稳步上升的势头,增长率在15%左右,汽车市场总需求约为800万辆,比2006年的700万辆增长14%;预计2007年乘用车市场总需求约为500万辆,比2006年的422万辆增长20%。
猜想二
出口依然多而乱
“政府将抬高汽车企业出口门槛。”
——贾新光(国内资深汽车分析师)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汽车出口量每年都要翻一番,这表明我国汽车工业的综合实力在竞争中得到了明显的加强。但有一点也要注意,在出口量井喷的同时,汽车出口企业的数量也在激增。以2005年为例,全国出口整车17.28万辆,出口企业却多达1025家,全年只出口一辆汽车的贸易企业有160家,出口量在10辆以下的贸易公司和汽车企业多达600余家。出口企业太多、太杂、太乱,已影响中国汽车品牌形象。
猜想三
经销商日子依然不好过
“车要靠我们一辆一辆卖出去,困难很多。”
——卢忠义(捷亚泰中联店经理)
3年前,4S店的日子特别好过,那时买车的人多,卖车的4S店少,汽车品牌也没有现在那么多,消费者的选择余地并不大。现在尽管买车的人更多了,但同时4S店成倍增长,汽车品牌成倍增加。由于产能过剩导致竞争更加激烈,降价不断,小排量汽车解禁等因素使经济型轿车备受青睐,由于经济型轿车与中高档车利润相差甚多,水分逐渐挤干,汽车企业实现赢利目标的难度将愈来愈大,4S店得到的收益也越来越少。预计2007年这种情况还会继续下去。
猜想四
经销商倒闭元年还没到
“‘新宝鼎’事件还会上演。”
——苏晖(亚运村汽车交易市场总经理)
去年,山西经销商新宝鼎的退出闹得沸沸扬扬,新宝鼎并不是第一家退出的汽车经销商。之前有多家汽车经销商已经黯然退出汽车界,赢利低甚至赔钱成了众经销商退出的主要原因。随着汽车利润的进一步缩水,预计2007年还会有更多的经销商退出,但经销商倒闭元年还没到,毕竟中国的汽车市场潜力还远远没有被发掘出来。
1/3微利,1/3苦苦支撑,1/3难以为继,看来经销商的日子确实不好过。
猜想五
重组整合雷声大雨点小
“产能过剩,重组整合老调重谈。”
——杨阳(中联汽车交易市场策划部经理)
年前,国家发改委发布了《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汽车工业结构调整意见的通知》。明确指出中国汽车工业产能过剩,要求加快结构调整。我国汽车工业最后的重组结果是:通过竞争,一部分规模小、技术力量弱的汽车企业将退出市场或投奔到优势企业旗下,最终形成少数几家企业集团控制全国大部分汽车市场的局面。
目前,与国外成熟的造车业相比,我们的自主造车者整体上呈现出数量众多却规模有限的局面,对于中国汽车企业来说,重组整合已不可避免。
猜想六
车价依然向下走
“产量增加可能导致车价走低。”
——华雪(网上车市总经理)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的5年间,乘用车价格每年都要下降5%-7%不等。今后5年是我国汽车行业调整的关键时期,我国乘用车企业数量大幅增加的可能性不大,因此企业的产能规模将会扩大,这些企业生产规模的扩大,使生产成本下降。随着自主品牌市场份额的增加及竞争力的提高,汽车价格不可避免还会下降。预计2007年汽车价格仍有下降空间,尽管价格下降的空间没有前几年那么大,但仍将呈现下降趋势。今年春节、“五一”、“十一”至少会有“三波降价潮”。
猜想七
服务步入多元化
“蛋糕好大不好吃。”
——薛旭(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1000亿元市场规模、40%利润率”,这是2007年中国汽车后市场诱人的亮点。未来中国汽车服务行业发展的重点就是为社会提供更优质服务,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
2007年,众多汽车厂商开始将汽车服务打造成利润的又一重要来源。各品牌经销商将推出不同形式的增值服务来吸引客源,一方面来促进车型的销售;另一方面是吸引客户能够留在自己的4S店保养。不断提升服务标准,创造性地为客户提供舒心、放心、省心的服务才是吸引人的法宝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