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时值隆冬,青岛开发区经济建设却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2006年12月20日,中海油海洋石油工程(青岛)有限公司增资10亿元的三期项目签约;12月21日,总投资5亿多美元的香港招商局国际青岛集装箱码头正式开港。与此相映,大炼油、汽车、造船、钢铁、港口、集装箱等六大项目建
设全面推进,龙头项目全部开工建设。以构建区域经济重心为目标,青岛开发区正形成又好又快的强劲发展势头。
截至目前,青岛大炼油、国家原油储备库、原油码头三期、上汽通用五菱、海西湾造修船基地、中海油海洋石油工程青岛制造基地、国家级家电电子产品产业园、前湾港南港区等龙头项目,已成为青岛开发区“实力经济”的强力支撑。以此为依托,青岛开发区着力建设的家电电子、石油化工、汽车造修船、新型材料、高新技术、港口物流“六大产业集群”主体框架基本形成。全区主要经济指标持续快速增长,经济总量占全市的比重逐年提升,已初步形成青岛新的经济发展重心,其投资环境评价总指数已位居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第5位。
高新技术产业茁壮成长和品牌经济成效凸现,已成为青岛开发区经济发展的亮点。全区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总数已达120家,引进建设省部级以上重点实验室9个,省部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12个,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初步建立,科技进步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和支撑作用日益增强。同时,青岛开发区的品牌经济也傲枝绽放。目前,全区名牌产品总量突破120个,其中中国世界名牌1个,中国名牌21个;拥有中国驰名商标2件。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青岛开发区倍加注重城乡统筹发展,在全省率先实行了统筹就业,农村劳动力全部免费培训,并对困难群体实施就业援助。目前,依靠城镇企业职工保险、农工商企业保险、自谋职业者保险和农村基本社会养老保险,青岛开发区已基本形成了农村人口养老保险的“全覆盖”。自2006年起,青岛开发区又在全省率先建立城镇非医疗保险人员医疗保障制度,并在全国率先实现了户籍人口医疗保障的“全覆盖”。全区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也居全省首位,还在全市率先建立了城乡一体的分类救助制度。其在全国首创的和谐社区建设地方标准,被民政部誉为“黄岛模式”,开发区也成为“全省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区”。
以此为基础,青岛开发区将继续全力打造产业集群、高科技产业、现代服务业、循环经济等“四大亮点”,努力建设综合经济实力更强、社会更和谐安定、人居环境更优美、体制机制更具活力的全国最好开发区。
(马志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