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城小区售价和市价之间的约2000元差价,被市民们视为公务员独享的住房补贴 本报记者 宫靖 摄
2006年12月5日,南通市新区行政中心大楼数百米外,新城
小区27幢小高层尚未最后交付。
在一幢已停止外部施工的楼房内,一位身着蓝色施工服的工人正拿盒尺测量墙体外的隔热板。“我在南通盖过十来年房子,这个小区建筑质量算最好的了。”他说。
测量结果显示,这种近淡绿色浆沫板使墙体由原先的25厘米增厚至31厘米。工人收起盒尺,笑着拍了拍墙,“这里一块砖都没用,全是钢筋混凝土浇的。”
用混凝土建楼浇铸墙体在建筑上称为框架结构,优点是比砖头更坚固,且保温隔热隔音,但造价要高比普通结构高出上百元。记者了解到,新城小区全部采用框架结构,这在南通市目前的商品房建造中尚为鲜见。
2005年至今,直属市政府的南通市机关事务管理局(下称市机关事务局)一直在建设这个面积达260亩的住宅小区。引起南通市民关注的是,该小区27幢小高层只销售给特定对象———新区行政中心大楼内的公务员。当地人因此将新城小区称为“公务员公寓”。
据悉,南通市自2000年起就停建经济适用房,改为货币补贴。新规定2006年7月将补贴标准(即住房不足75平方米的普通市民每平方米补贴额)由260元提至460元,与此同时,该市房价已高企至每平方米5000元以上。
新城小区每平方米售价和市场价格之间的约2000元差价,被市民们视为公务员独享的住房补贴。一位中学教师问,“即使他们的住房面积达150甚至250平方米?即使他们许多人已是第二套住房?也应该享受这种补贴吗?”
12月6日,接受采访的南通市机关事务局副局长季文华并不承认新城小区是公务员公寓或公务员经济适用房,而坚称是“商品房”,“完全按市场行为开发的,公务员并未享受到任何形式补贴”。
2006年8月,建设部联合监察部、国土资源部发布《制止违规集资合作建房的通知》,严词叫停各级党政机关集资建房。
我国停止福利分房至今已8年,据此前媒体报道,变相地福利分房近年仍在全国各地上演。
百姓眼中的“官府”
“在市行政中心上班的多数公务员买到了新城小区的住房,包括市几大班子的领导。”季还证实,在购房指标的分配上,按行政级别分配面积大小。
2006年12月5日,当记者走进位于政府大楼附近的新城小区,眼前是一片浩大的工地,数十幢楼的框架全部建成。一条小河将小区分成南北两部分,围墙又将小区分隔成数片施工区。大致目测,小区由27幢7至18层的多层住宅组成,内部套型从100至200平方米不等。
新城小区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该市市级机关事务管理局。12月6日,自称参与了小区征地等相关事宜的该局副局长季文华承认,小区住房均已售出,业主全部是在市行政服务中心的公务员。
该小区一位不愿具名的公务员向记者称,购买小区住房每平方米只需花3500元,而转手卖出每平方米的价格可翻至5780元,每平方米净赚2000元以上,总计一套住房可赚30万元左右。
记者走访新城小区周边已开盘的春晖、兆丰、天安等普通商品房时,发现其均价均在5000元以上。比新城小区售价要高出1500至2000元。
“在市行政中心上班的多数公务员买到了新城小区的住房,包括市几大班子的领导。”季还证实,在购房指标的分配上,按行政级别分配面积大小。
季文华介绍,小区建筑面积为“30万至35万平方米”,开建于2005年年中,预计于2007年7月完工。南通市国土局网站信息显示,该地块总面积为173286平方米。据知情人介绍,小区将建成100至200平方米左右的房子共计“近2000套”。
新城小区建造伊始,便成为南通市民热议的焦点。一位出租车司机将新城小区称为“官府”。另有一些说法称,该小区设有高档休闲会馆、全市最大的地下车库、先进的防盗系统等。
季文华拒绝证实以上说法。但记者在一份内部人员提供的小区规划图上,确实见到了规划的大型会馆,网上亦出现此会馆建成招商的信息。
小区的一位门卫笑称,“新城小区建成以后,将是南通最气派、建筑质量最好的小区”。施工方人士亦透露,开发商确有“争夺国家优质工程”的要求。
660元地价的秘密
上述地产人士说,由于是有政府背景的开发商参与拿地,拿地的用途又是为公务员建住宅,而市委、政府的领导也将入住此小区,“识相的地产商,怎么敢加价争夺呢?”
“新城小区的土地是市场上拍卖得到的,不是政府划拨的。”季文华以此将新城小区与国内其他地方的违规公务员经济适用房区别开来。
南通市国土资源局官方网站上一则挂牌出让公告显示,新城小区地块编号0301,挂牌出让时间为2003年2月18日至28日上午10时。起挂价为每平方米450元,成交价为每平方米660元。
原国家房改办主任张中俊近日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无论是集资建房还是单位自建经济适用房,其玄机均在于可以以划拨形式,取得零地价国有土地。
南通显然与此不同。
据透露,南通市建设新城小区的最早动议几乎与新区开发同步。南通主城区与开发区相距数十公里,中间大片面积为农用地。为了连接两地,实现南通市现代化大都市的城市定位,2000年起,南通市启动新区开发,新区基本位于城区与开发区中间。
南通市新区行政大楼即开建于2000年。
“晚上从市区往新区看,这里黑咕隆咚的,像一座坟墓。”季文华说,“当时公务员都不愿意来新区办公,毕竟相距七八公里路。”据称,2004年新行政大楼建成至今,来上班的公务员每人每月由财政额外支付一笔交通费用。
据季文华解释,为减轻财政负担,提升新区人气,市里决定兴建新城小区,专门用作行政中心办公的公务员住房。
南通市一位地产界人士证实,南通新区的地价目前已升至每平方米1500至2000元,新城小区地块挂牌的2003年初,新区地价确实较现在为低,但660元的地价在当时也是较低的。当时新区通行的地价已至每平方米800元左右。
季文华承认,当时新城小区周边的地价确有高于660元的,但原因是“那些地段比新城小区位置更优越”。但在地产界人士看来,新城小区距市政府大楼仅数百米,附近已很难找出更优越的地块了。
上述地产人士说,由于是有政府背景的开发商参与拿地,拿地的用途又是为公务员建住宅,而市委、政府的领导也将入住此小区,“识相的地产商,怎么敢加价争夺呢?”
政府主导“市场开发”
2003年年初,在南通市政府同意下,市机关事务局正式成立了新城小区建设领导小组。该领导小组在确定新城小区开发商过程中,并未实行招标,而是指定了机关事务局下设的南通中天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下称中天房产)。
采访中,季文华再三强调新城小区就是普通的商品房,“一切都是市场行为”。
记者了解到,2003年年初,在南通市政府同意下,市机关事务局正式成立了新城小区建设领导小组。该领导小组在确定新城小区开发商过程中,并未实行招标,而是指定了机关事务局下设的南通中天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下称中天房产)。
在南通市国土资源局网站上,记者发现新城小区地块的中标方即为中天房产。工商登记资料显示,中天房产成立于1999年9月,由南通市市级机关基建服务中心出资1625万元、南通城宸建安工程公司出资375万元。
经核实,大股东南通市市级机关基建服务中心为南通市市级机关事务管理局下设的一个部门。季文华的说法是,中天房产是局里没改制的几家事业单位之一。
季还证实,中天房产拿地花了1亿多元(据官方网站公布的面积和单价计算,应为1.14亿元),而随后的拆迁费用又花了1亿多元。“这2亿多元是开发商向银行贷的款,市政府并未垫资。”季说。
多位公务员证实,2005年上半年,中天房产要求所有购房公务员预缴30%购房款。据此计算,开发商先期拿到约3亿元左右的公务员集资款。
2005年上半年,中天房产将小区建设分为6个标段,向全社会公开招标施工单位。南通三建、八建等6家单位中标。采访中施工方一位负责人认为,此次招标严格按市场程序进行的。
记者从新城小区多家建设方处获悉,中天房产对他们要求甚严。“施工中大部分的建筑材料都由开发商指定。而通行的市场行规是开发商定标准,施工方自主决定材料使用。”
上述施工方负责人说,小区建设他们不敢有半点马虎,因为市政府的各级官员经常到小区视察。“就是有普通来看房的,说不定也是什么官,哪敢不好好干。”
2006年1月22日,南通市纪委、监察局指派专人配合新城小区建设指挥部对指挥部全体人员、各标段项目经理、各标段项目总监开展了“廉洁过年”专题教育活动。
而普通商品房的市场开发并不需纪委和监察局介入,这是常识。
为求“公平”可能扩建
季文华告诉记者,由于尚在南通市区办公的诸多公务员没买到新城小区住房,认为政府不公平,所以新城小区不排除扩建的可能性。
与附近多个楼盘不同的是,新城小区至今未设置售楼处,而是设立了新城小区建设指挥部。而多位当地公务员介绍,新城小区2005年上半年曾有“售楼处”———在南通市行政大楼内的机关事务局办公室内摆设了新城小区沙盘,并接受购房公务员的咨询。
其售房流程为,在行政大楼内公务员在本单位报名购房。拿到购房指标后,公务员到建设银行南通分行缴30%预付款。
一个未经官方证实的购房标准是:厅级干部能购买180平方米的住宅,处级干部能购买150平方米,科级干部能购买130平方米,科级以下只能购买115平方米的住宅。
12月初,南通市房地产管理局向记者证实,新城小区取得于今年上半年领取了商品房预售许可证。至此,在法律上新城小区的身份成为普通商品房。
2006年上半年,中天房产向购房者收取其余70%的房款。
据新城小区建筑面积和售价计算,小区总售价约为10.5亿元。而按照市场价出售新城小区,该小区总售价则应为15亿元。
对新城小区事实上的低房价,季文华的解释是“拿地早”以及“近两年房地产价格上涨快”。他表示,每平方米3500元的价格并不会让中天房产赔钱,“但中天房产确实也没赚钱,就是保本”。
季文华告诉记者,由于尚在南通市区办公的诸多公务员没买到新城小区住房,认为政府不公平,所以新城小区不排除扩建的可能性。本报记者 宫靖
江苏南通、南京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