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大学生吴洪飞自幼失去双腿,凭借超乎常人的努力考上了大学。尽管连行走都需要用手撑着小板凳,刻苦的吴洪飞大学期间成绩却十分优异。然而临近毕业,他却无法找到合适的工作,多家单位因为他是残疾人拒绝了他,无奈之下吴洪
飞又踏上了考研之路。(据《青岛新闻网》报道)
吴洪飞的经历让人动容,我们在为这位身材志坚的大学生坚强意识所鼓舞的同时,也为其考上大学仍然就业难的处境感到辛酸。目前,与吴洪飞一样,通过自身艰苦的求学掌握了科学知识但仍然无法找到合适工作的残疾青年不在少数,他们正体会着知识无法如何改变命运的困惑。
仔细分析,目前造成高素质残疾人才就业难的“瓶颈”有二:第一是社会原因。当前,整个社会的就业环境不好。随着近年来高校扩大招生,普通高校大学生的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了。而随之而来,普通高校的残疾学生和残疾人特殊教育学校学生的就业难度也就增大了。现阶段普通高校的残疾学生和特教学院的在校生逐年增长,而这种增长幅度大大高于在就业市场上发挥出自身学历优势,找到真正令自己满意的工作的残疾人才比例。第二,用人单位对残疾人仍存在歧视。这种现象在残疾人才与普通大学生共同求职时显得更加突出。
残疾人才对自身的期待值与社会认可之间不一致是造成残疾人就业难的另一个重要原因。2003年,一位长春某高校美术专业的聋哑毕业生向社会发出了求助。作为一名美术专业的本科毕业生,她感觉自己完全可以胜任广告公司的工作,然而一家广告公司给其开出的月薪是300元。在残疾人就业中心工作人员的帮助下,这家广告公司表示可以每月给其420元。应该说420元与这个学生的工作付出是不对称的。单位给她的工资更像是出于同情,安置一个残疾人就业的“同情费”,而不是按照其技能来给付的工资。
目前我们国家为残疾人人力资源配置提供服务的机构在质量上和许多环节的衔接上还比较差。而由中介机构简单的牵线搭桥或类似普通高校大学生毕业招聘会的残疾人才洽谈会等方式,现在看来对于解决高素质残疾人才就业难问题的作用并不是很大。现今许多残疾人在求职过程中,已经不单纯的是有活儿干就行,他们也渴望更高的薪酬,更好的工作环境及发展机会。而目前社会为残疾人就业提供的服务和保障是远远不够的。残疾人就业的单位需要能够为残疾人提供无障碍设施,而如果一个单位的办公场所在5楼,楼内又没有电梯的话,那对于腿部有残疾的人来说在这家单位工作的难度是巨大的。
“每一次招聘会我都会伤心。尽管我的英语口语和文字都比较好,但只要一看到我的身高,用人单位就都会拒绝我。”2005年,身高只有1.15米的吉林残疾女大学生逯家蕊悲壮的呐喊犹在我们耳边回荡。而今天,呐喊的人换成了吴洪飞,知识能否改变命运的困惑仍然在折磨着我们。(青岛新闻网记者
庞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