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台儿庄血战场面国家出百万请他再现
这幅岛城惟一入选“国家历史工程”的十米长卷将于2008年5月完成
创作:释放英雄情结
残缺的城墙、弥漫的硝烟、堆积的尸体,城头站立的敢死队将士高举旗帜,回头望向天际的曙光……徐青峰的画室中央摆放着正在创作的《血战台儿庄》。“如果不是这次机会,我可能一辈子都不会接触这个题材。”徐青峰说,今年4月,他从报纸上看到有关“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的消息后,立即勾起了创作热情,“谁的心底不曾有过英雄主义情结?这次创作是该情结的释放,而且能够入选是一份巨大的荣耀,这对每名美术工作者都是诱惑。”
徐青峰说,他起初想选择与青岛有关的历史题材,但遗憾的是,在指定的历史事件中找不到“青岛元素”,发生在山东境内的“台儿庄大战”随即闯进他的视线。此后,徐青峰一遍遍地研读相关的战争影片和图书,积蓄着创作冲动。“台儿庄大战是长达一个月的拉锯战,攻城的一瞬间是透视这场战役的最佳视点。”徐青峰很快拿出一稿的小画,送文化部审定。徐青峰曾在一稿送审的文字说明中写到,如果自己的作品最终不能入围,他也会独立完成这幅画,“当时的创作状态已经无法让我停下来。”
采风:感受战争惨烈
“不到现场,你无法确切地知道城墙与护城河的距离,也无法调动起全部的情感。”一稿寄出后,徐青峰立即动身赶往台儿庄采风。在当地的博物馆里,他看到了随军记者当时拍摄的两段珍贵短片,只有几分钟的黑白画面真实地再现了敢死队攻城的场景。徐青峰说:“真实的战争场面绝不像舞台剧,一切都是那么平实,连战士的倒下都是静悄悄的。”在博物馆里,他还看到大量的战争照片和实物,这场战争逐渐在他的脑海里复原。徐青峰说,台儿庄大战给他的最深印象是“惨”和“填”,攻城的瞬间,战士们一个紧挨着一个,蜂拥着向前冲,而脚下早已堆满战友的尸体,“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场战争是由血肉之躯填起来的,我的作品要真实地复原历史细节,才会震撼人心。”
有了这次现场采风的积淀,徐青峰创作出了《血战台儿庄》的二稿。送文化部后,他很快得到消息,这幅作品成功入围,这代表着我市的油画创作已跻身国内一流水准。
进展:找演员模拟战争
徐青峰告诉记者,此前,国内有三幅以台儿庄大战为主题的油画作品,要实现突破,除了绘画技法本身外,更重要的是尊重历史真实,比如战士当时到底穿什么服装、拿什么枪、长得多高、走路是什么姿态等。为此,徐青峰明年还要在现场组织一次模拟的攻城战,拍摄下数百幅照片,在创作时用来摹写。“这就像拍一部小电影。”届时,徐青峰将从八一电影制片厂借来服装、枪械,并邀请专门的化妆师、烟火师等,在台儿庄当地寻找群众演员,模拟那出惨烈的战争场面。
站在城墙最上方的敢死队队长是这幅画的核心人物,让人惊喜的是,这名队长还健在,目前居住在山西。徐青峰已经找到他的住址,随后将与他见面,并请他来挑选最形似的群众演员。据悉,徐青峰明年可能赴京潜心创作《血战台儿庄》三稿,预计经过两年的打磨和深入加工,2008年5月前完成创作,这幅油画的尺幅初步定为10米长、5米宽。
记者 聂向锋 摄影报道
徐青峰,1972年生,1990年考入山东艺术学院油画系,1997年考入中央美院助教研修班,现任青岛大学纺织服装学院副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青岛市美术家协会油画艺术委员会主任。
他创作的油画《天空》曾获”第三届中国油画展“最高奖——中国油画艺术奖,油画《老人站像》获“山东省第三届写生展”一等奖。
亿元重塑“新经典”
“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是由文化部、财政部联合实施的一项文化建设重点工程,国家投资1.01亿元,2005年启动,2008年5月前集中完成一批以表现1840年以来的100个重大历史事件、具有民族史诗性质的、能够与时代相匹配的大型作品。
创作工程计划用3至4年,采用中国画、油画、雕塑(包括壁画、浮雕)的艺术形式,创作完成100幅(件)作品,选题从《虎门销烟》到《抗击非典》共100项重大历史事件,是“文革”以后国家首次立项并出资亿元打造的美术创作精品工程,其中中国画40件、油画40件、雕塑20件,全部入围作品将被文化部、中国历史博物馆永久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