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必须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必须全面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集群是最具战略意义的选择,只有顺应产业自身发展规律,形成上下游衔接的产业链条和产业集群,才能降低成长成本,提高要素效率,才能实现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从而构建可持续发展的经济体系。
这是青岛在结合自身综合条件的基础上,以科学发展观审视全市未来发展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从2004年提出开始,至今以六大产业集群为主导的我市大工业体系框架已基本形成,可持续发展经济体系基本建立。
据预计,2006年我市六大集群产值将达到2400亿元,2010年六大产业集群产值将达到5300亿元,占青岛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的53%左右。12月8日,在北京举行的亚洲制造业论坛上,青岛与苏州等城市一起荣膺2006中国制造业十大最具竞争力城市。
科学推进六大产业集群
青岛对自身发展特点和未来发展方向有着清醒的认识。2004年,青岛市在相继提出发展“三大特色经济”、建设“四大工业基地”后,审时度势,战略性地提出了实施六大产业集群的重大发展决策。
“一个大品牌、大项目可以带动一个产业,延伸出一条产业链,扩展成一片产业群,构筑起一个产业基地。”沿着这样的发展路径科学推进,近年来,我市坚持“大项目—产业链—产业群—产业基地”的发展思路,形成和引进了一批引领集群发展的龙头企业和大项目,加快了六大产业集群的发展速度。
2004年,中石化青岛炼油化工公司开工建设,中石化1000万吨大炼油的开工意味着我市石化产业集群的发展迈出了最为关键的一步。而在同年,丽东化工芳烃工程项目开工建设,也是我市投资最大的石化生产性项目。在造船产业集群方面,2004年,我市与中船重工集团签署全面合作协议。在汽车产业集群方面,我市分别与一汽集团、上汽通用等大型汽车集团也签署了全面合作协议。在港口集群方面,香港招商局投资5亿美元建设园区和码头。再加上我市原有海尔、海信、澳柯玛、青岛港等知名重点企业,形成了我市六大产业集群核心。
大企业为核心拉动产业链
“从六大产业集群的组成结构来看,每一集群都有数家国有企业和数家大型企业作为龙头,带动着集群发展;数量庞大的民营企业或小型企业成为集群产业链上最活跃的因素。”专业人士指出。
以家电产业集群为例,截至2004年底,海尔已将74家供应商吸引到青岛周边地区,其中三洋、爱默生等海外知名大企业33家。海信与松下、日立、三星、LG等国际大公司合作、澳柯玛与海内外著名企业合作在自身周边所形成的产业集群企业达110余家。
“家电产业的集群化不仅可以有效地保证家电产业技术的领先性、增加产品的技术含量,保持自己的发展优势,更具产业意义之处在于,这些具有强大生命力的集聚平台,拉长了青岛制造业的产业链条。”有关专家这样评价产业集群的意义。
应该说,经过几年的积累和发展,我市六大产业集群已经形成了鲜明特点和自身优势,成为支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据统计,2005年,六大产业集群共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780家,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的22%;服务业企业700余家,实现工业总产值1685.86亿元,同比增长10.77%,实现工业增加值387亿元,同比增长17.43%,期末总资产达到1190.38亿元,同比增长7.57%,分别占规模以上工业的39.23%、33.68%、39.26%。2005年六大产业集群的总资产利润率为5.54%,销售收入利润率为3.82%。
“六大产业集群项目已遍布全市各区市,无论规模还是效益已接近全市工业的半壁江山,对我市国民经济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应该说,以六大产业集群为主导的我市大工业体系框架已基本形成,成为我市GDP增长的主要推动力量。”有关人士这样评价当前我市六大产业集群的发展。
本报记者 黄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