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人恶魔”邱兴华的最后时刻
入冬的安康市汉阴县已经非常湿冷,还下着淅淅沥沥的冬雨。
在县城的一个小店打印材料,不到20岁的打字员小王看到标题中的“邱兴华”三个字时吓得一下子站起来,惊问我们是他的什么人
。
当地的看守所管教干部告诉《瞭望东方周刊》,邱兴华被正式关进来的第一个夜晚,同监舍的人谁也不敢睡在他的旁边。平日里也是霸气十足的这些人都担心睡着睡着脖子也许就忽然被这个传说中的“杀人恶魔”拧断了。
被抓捕时邱兴华曾在一名警察的胳膊上咬过一口。后来在看守所里见到这位警察,邱竟然冲着他说:我咬你让你出名了吧?
新华社记者在一审后曾和邱兴华有过一次对话。但此次在汉阴县看守所我们却吃了闭门羹。在二审前夕,处于各种考虑,有关部门禁止了媒体人士面见邱兴华。
一夜之间残杀10人不留活口,又在第二天从容移尸,并将挖眼、掏心、挑脚筋、炒肝肺等民间故事里所有极端的复仇手段用尽的邱兴华,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在安康和汉阴的日子里,我们反复观看各种图像资料,四处采访发案后曾和邱兴华有过接触的各方人士,正是为了解答这样的疑问。
“杀人恶魔”脸红了
为了稳定邱的情绪并为以后的教学科研留下资料,安康市公安局警察培训学校教师陈厚人曾对邱兴华进行过两次详细的心理健康辅导和疏导对话。陈老师描述说,在交流过程中,邱始终保持着镇静的态度,说话有条有理,不时还用手势辅助表达他的意思。
曾当过多年刑警的陈厚人对邱的感觉是:邱兴华智商很高,表达贴切,谈笑风生,口才很好,也很有表演欲。“但他再怎么为自己狡辩,都不能掩盖这样的事实:杀人的时候他很果断,而且在下山时还想杀掉那个看到他的乡民,只是当时手里没有刀。潜逃到湖北随州后,他还为抢钱杀死一人,重伤2人,轻伤1人。”
邱告诉陈厚人,他在逃亡途中的一个瓜棚里曾得到一个老汉的帮助,但如果老汉身上当时有钱,他肯定也会杀了老汉。《瞭望东方周刊》问用什么词语可以比较准确地概括邱兴华。陈厚人想了想说:用一个词很难概括,如果一定要一个词,应该是“杀人恶魔”。
陈厚人问这个“杀人恶魔”:别人认为你心理素质很好,杀人很冷静,逃跑的思路很清楚,但我认为你之所以用杀人来发泄心中的仇恨,恰恰是因为你心理承受能力很差,你怎么看?
一直侃侃而谈甚至有些“谈笑风生”的邱兴华听到这里脸变得通红。沉默片刻,邱说:我杀了人再做狼狈不堪的样子会影响我的形象,所以要杀就狠一点。
“柔软的一面”
邱在多个场合表示,他其实并不想杀那个12岁的孩子,“杀他的时候我哭了,因为我的儿子和他年纪差不多”。邱心中这“柔软的一面”在与陈厚人的对话中似乎得到了进一步印证和放大。
他告诉陈厚人,那个小孩和他的父亲,他原本打算放生的,他在杀伤他们后把房门打开,想放他们逃跑,但他们并没有跑,而是过来和他搏斗,连小孩都勇敢地扑他,只好把他们都杀了。
陈厚人问邱为什么不向警察和法官陈述这一细节,邱说:都这样了,没必要跟他们说了。
但这一说法受到汉阴县公安局局长邱祖满的质疑。邱局长说,邱兴华杀人的时间很短,不可能先把门打开,准备放走部分人。那个孩子和他爸爸,实际上是邱第一次没杀死,他杀完之后到殿外喘气,回来那两个人爬出来了,他又残忍地给了他们一人一木棒。
陈厚人问:杀了不该杀的人你感觉内疚吗?邱兴华回答说:很内疚。陈老师又问:世人都认为你这个人很残忍,难道你就没有关爱过别人?邱兴华回答说:怎么没有?我们后柳镇有一个残疾人,我扶持他搞加工业,后来他盖了房子,日子一天天好起来了。
“对死我有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怕。但受害人认为我冷血,我不承认我是一个冷血动物。”邱说。
邱还告诉陈老师,他自己现在很愿意做一个“反面教材”,“反面教材这个说法很实用。谁敢用命去撞法院的大门?我做了反面教材,可以让你这样的教师教育下一代知法守法,山里孩子受这方面的教育太少。”
“我给别人、社会、包括我自己带来了不可用语言表达的痛苦,但这个世上没有后悔药,我现在只有敢作敢为,让大家把我作为反面教材。我要写一本自传的书,告诫子孙后代吸取我的教训。一审判了我死刑之后的4天里我很难受,但后来为了写这本书我振作了精神,否则会影响我写书的情绪。现在如果我能给社会留下什么有益的东西的话,就是这本书,我要把我杀人动机的心理贡献给社会。我也把这些提供给你,让你告诉其他警察,了解我的心理。”邱说。
“和其他人说话没有意义”
在接受电视记者采访时,邱兴华过去的一个老师曾说邱“以前为人很实在”。这一说法引发了很多人的关注。据《瞭望东方周刊》得到的信息,北京的两名身份神秘的心理学家在看到这一电视报道后专程来到汉阴县看守所,对邱兴华做了一次内容保密的测试。事后,邱兴华曾不无得意地说:他们搞了380个问题,我只答错了一个,他们对我高度评价。
据看守所的管教干部介绍,邱兴华还要求北京的专家为他拍照,说是要留给儿子做纪念。在狱中,邱多次提到儿子像他,很聪明。当听到有人说数码照片中的他看起来不像个杀人犯,邱顿时笑起来。
他还回忆起他一生中照得最美的一张照片:那是很久以前,他在石泉县一个单位当编辑的同学到他那儿去,和乡领导一起喝酒的时候照的,他觉得“照得特别好”。
陈厚人和邱兴华在一起呆了足足三天时间。他本想和邱同吃同住,以更好地了解邱的心理状况,但最终被劝阻了。不过,他认为在和邱的接触中,邱还是说了一些真心话,心理状态也更稳定了。
陈厚人在快要离开的时候问邱兴华:你曾扬言要让孩子为你报仇,我来的目的就是和你进行心理健康方面的交流,你应该教育孩子们好好学习,回馈他们的母亲和社会,不要教育他们“为你报仇,去杀人”,并且稳定思想,认罪服法。你能做到吗?
邱兴华告诉陈老师说他“能做到”。但是,他表示仍然不能原谅他的妻子,因为他认为“别人对她那样的时候她并没有反抗”。
陈老师问他现在还有什么遗憾,邱回答说,他现在最大的遗憾,是不能作为一个父亲教导他的孩子怎么做人了。
陈老师说:和你呆了几天,了解了很多东西。我也想找个机会再来看看你,帮助你解决一些心理问题。
邱兴华的回答显得很有礼貌和“人情味”。他说:太谢谢你,让你费心了。
陈老师也曾开玩笑似的问邱兴华:你会不会想我?邱回答说:会。你这个人太有文采了。陈老师问:真的假的?都说你这个人从来都不想人,怎么会想我?邱兴华说:我喜欢想那些有知识有水平的。我在老家的时候也是这样。我上学的时候,就喜欢和老师在一起闲谝。和其他人说话没有意义。
在看守所的日子
在看守所的监视器上,可以清楚地看到邱兴华在监舍里的一举一动。本刊记者看到,邱有时候会和同监舍的人打牌,但更多时候是俯在一张方凳上写他的“自传”。吃饭的时候,邱兴华还和同舍的人交流饭菜:他把自己的米饭拨给别人一些,然后把别人碗里的菜给自己拨一些。
邱的这份写在一沓信纸上的“自传”目前已经写了近20页6000多字。这份自传的题目叫“7·16特大杀人犯邱兴华一生的写真”,是邱自己取的题目。他对看守所的管教说:“听说要二审我了,所以只写了个大概。我虽然是杀人,但是我杀人的起因是什么,我要说清楚。”
实际上,看守所允许甚至鼓励他写“自传”还有一个目的,就是让他在里面有事情做,避免心理波动。
邱在这份自传里写道:7月16哇7月16,你是怎样的一个日子,是我自己把自己推向地狱的黑道日子,也是我美好人生和家人亲戚朋友天隔(各)一方的日子,是我迈进地狱不可挽回人间美景和失去自由的日子,是我苦苦奋斗半生儿女快成人离我人生幸福地只差几步的黄金时间,我没有走拢,没有享受我人生的天地之乐,真是害了他人,又害了自己,可惜啊可惜。
他在“自传”里承认,被一审判处死刑的那天,他“走路无力,精神全部崩溃”,“只有一个念头等死吧”。
汉阴县看守所的陈指导员在这里工作了5年,见过24个死刑犯,但他从未见过像邱兴华这样“镇定”的嫌犯。“他正式移交来的第一个晚上,从他跟我的交谈中,我看不到杀人后的后怕,也看不到任何后悔的表现。可以说,他认罪,但不悔罪。”
他对邱的强烈印象是这个人“心理素质非常好”、“是个非常聪明的人”、“虚荣心很强”。他说:“我们对他实行24小时监视。他认为自己很了不起。3个多月来他没有一点悔罪的实际表现。”
陈指导告诉《瞭望东方周刊》:“第一次见的时候我问他:你做了这么大的案,你心里怎么想的?他回答说:我认为这个很正常。”
“他现在还在宣称,如果妻子来看他,还是要把她整死。”陈指导说。
邱在看守所里能吃能睡,按规定一天只吃两顿,但他每顿都是吃双份。看守所里一份饭每天是1斤1两粮,他每天要吃2斤多。蔬菜主要是白菜、土豆、萝卜等,也有肉。
据了解,在看守所里邱每天晚上10点左右睡觉,早上7点起床,中午两点半午休。他一直戴着脚镣,但他几乎从不闹事。
看守所的孙管教告诉《瞭望东方周刊》,邱兴华的外甥在探望他时送了一点钱,管教们问他是买鸡腿还是别的什么好吃的,邱兴华回答说买几瓶“营养快线”(饮料),说那个“对大脑活动”有好处。
“他有些夸夸其谈,似乎对什么都懂一点。他还几次从法律方面对管教说,现行法律应该加重制裁调戏妇女。”孙管教说。
作为在当地依靠法律打赢婚姻自由官司的第一人,邱对自己的法律权利非常重视。他告诉管教干部说,“上诉是我的权利,我的权利我要用尽”。孙管教介绍说,作为农村中不多的“文化人”,邱不但自己修改起诉书中用词不好的地方,还时时流露出对自己“一杀成名”的满足感。
“这是不以为耻反以为荣,所以报道他的文章我们都不给他看。”驻看守所的武检察官说。在一审法庭上,邱曾当庭宣读了一份“悔罪书”。据本刊记者了解,这份陈述里的悔罪部分是在管教们细致周密做思想工作的情况下,邱才同意的。
在看管邱兴华的管教干部们看来,邱有很多事情都是他们见所未见的。比如,他是第一个在看守所里写“自传”的,他还是第一个他们怎么都看不透心里在想什么的人。
看守所里一位姓王的管教告诉《瞭望东方周刊》,他印象中的邱是一个“不等不靠的人,他要干的事情谁也拦不了”。
“一般刚进来的犯人,我们主要是要做稳定情绪的工作,因为里外落差比较大。第二阶段就要教育他们有认罪态度。法院判决后,一般犯人都有些悲观,破罐子破摔,我们就要从子女前途等方面给他开导。但邱兴华除了在一审开庭前有些激动、在一审判决后哭了一场外,一直没有别的异常。”王管教说。
邱曾告诉这里的管教干部们:他有一次晚上做梦,梦见自己的父母在照顾自己。邱说,父母没有给他留下好条件,邻里有些人小看他,并且恶意伤害他,这些他都一一记在心里,暗下决心要让人们看看他是什么样的人---那时他才小学二年级。
喜欢“舞文弄墨”的在押犯
陈厚人认为邱兴华的犯罪多少和缺少朋友缺少沟通有关。他曾问邱:从与你的交谈中我感觉你还是很直率的,但为什么你交不到朋友呢?邱兴华的回答是:我们那个地方没有我看得起的人,也没有名人。我很少和社会上的普通人交往,我看不起他们,因为他们都巴结我。
陈厚人老师认为,正是几乎和人不交流,导致邱心理方面不健康,思想很狭隘。尽管和妻子住了20年,但在邱兴华的内心,他实际上并不把妻子当作亲人。他告诉陈老师:“我把我的媳妇当作一个猪。我的女人对我很冷漠,不如我的狗。我有一次买了一个猪头,女人没理我,结果猪头我就给扔了。”
现如今,人际关系和谐也是心理健康和社会和谐的一种标准。从心理健康的角度该怎样规避第二个邱兴华的出现?陈厚人认为,现代人交流得太少,很容易将各种情绪积压。所以,有关部门应该在农村加大普法力度,并提供农民和比自己有知识、懂法律的人交流的机会,通过交流化解矛盾。
在分析邱兴华的犯罪心理时,安康市公安局警察培训学校原负责人李鹏对《望东方周刊》说,他认为邱兴华被封建思想禁锢得太深,“他把性看得太重,以至于熊万成摸她妻子这种事让他耿耿于怀。而且他自恃甚高,觉得一生怀才不遇。所以他愿意和文人打交道,认为自己是个文人,不是农民。”
邱兴华的确是一个喜欢“舞文弄墨”的在押犯。他的字也写得不算坏。在看守所里,邱兴华多次给人即兴做诗,诗的开头总是“我无文钱贵物相赠,只有写诗一首,以表我对你的谢意”云云。
他在写给看守所陈指导的诗里写道:头顶蓝蓝天,日月记心间。你诚关心我,激在我心田。岁童梦日月,忽变父母面。我今托日月,来酬你思点。我命如韩信,生死两妇间。若要天尝命,道也山河在。祈祷仙也灵,岁岁多平安。
在诗的最后,邱兴华签名处的“华”字用了繁体。时间他署的是“2006年深秋”。
他还为一位管教干部的儿子写了如下被自称为“我的格言”的字句:涛涛(滔滔)洪流如狼凶,我船正行风浪中。多读多学心里明,美丑恶善能看清。奋力拼搏向前走,谁怕东西南北风。人间红尘随潮流,道德人格不能丢。胸怀大志必成功,男无气质如狗熊。我能分清世间事,且看今朝谁英雄。你若能记我的话,大事小事你拍胸。
在给陈厚人老师即兴书赠的诗里,他称“打酒必问提壶人”,追述自己的杀人动机其实是早从1985年妻子据称遭受当地法庭两名工作人员侮辱时开始的。他在诗中记录了当时的具体日期和两名工作人员的姓氏,并称如果要他原谅这样的丑行,“除非我为二世人”。
情杀、仇杀、报复杀人?怎么理解邱兴华的杀人动机呢?陈厚人的分析是三者兼而有之。这种心理的成因的一个重要方面,正是邱兴华几乎不与人交流,导致他性格偏执,心理扭曲。他和自己的妻子本来是有感情的,为了婚姻自由,他成功地成为当地农民打赢此类官司的第一人。但就因为1985年那件尚未核实的事情,他扭曲地“把妻子当作一头可以借腹生子的猪”。
在陈厚人看来,邱的杀人动机中还有些愚昧野蛮的“理想主义”成分。比如,他认为被杀的人崇拜那个道士是肮脏的受骗者,对陈表示他“要做一个康有为梁启超式的人,以死警世”。陈厚人说,实际上这有一丝“理想性犯罪”的味道,就是他愚昧地认为杀死“肮脏”的人是替天行道,是做了对天下有好处的事情,为此他还大胆署名留书,并且不后悔,不怕死。
呼唤更畅通的矛盾疏导渠道
汉阴县公安局城区刑警队指导员熊汉斌转业后从警22年了,但他说从来没有见过这么残忍的凶犯。“一晚上杀那么多人不留活口的我还是第一次看到。”他说。
当本刊记者与带领队员亲手抓住邱兴华的熊汉斌相对而坐时,这位英雄的表情淡定而从容。他说,自己只是履行了自己的职责。现在,他想得最多的不是亲手抓捕罪犯的荣耀,而是如果让罪犯逃脱的那种“后怕”。
邱被抓捕后,为了避免当地和邱有仇或有债务的群众把情况复杂化,熊汉斌和同事们立即将邱徒步押解到指挥部。在那里,他们4个人和邱一起度过了一个不眠之夜。8月20日,邱被正式移交看守所的前一天,也是他们和邱同住了一晚。
“就被抓捕后和我们首次谈话的情况看,他当时的心情就是:这是我做的,杀了就杀了,我解了恨,也不后悔。”熊汉斌告诉《瞭望东方周刊》。
熊汉斌当时问邱兴华为什么杀人后还留了血书?邱兴华说,他写血书的目的就是要明目张胆地告诉大家:他们都是该死的人,杀他们是应该的,不管是为了解恨,还是为了顺利逃跑。
“邱兴华当时说,他并不怕承担杀人的后果,但是他不想我们这么快就抓住他,因为他还有六七个要杀的人,杀完这些他认为都该杀的人后,他说他会到他父亲的坟头上自己喝药死掉算了。”
在熊汉斌看来,邱兴华的思维根本没问题,但心理有些扭曲。“我一开始也怀疑他这个人是不是大脑受过刺激,但从和他接触中发现他的思维没有一点异常,逻辑也很清楚。我想他可能在潜意识里认为社会对不起他。他从小因为贫困不能完成学业,他自己认为别人不如他还当了官、发了财,就对社会有了一种报复心理,甚至把无辜的香客当作发泄对象。”
熊汉斌回忆说,在警察都忙于抓捕邱兴华的日子里,汉阴的各类案件反倒出奇地少。在这个敏感非常时期,谁也不敢“出风头”。但是,在邱兴华归案后,汉阴又出现了几起伤害致死案,法制教育、荣辱教育、纠纷协调机制和创建和谐社会的任务依然很重。
他对《瞭望东方周刊》说:“现在有些年轻人在外面打工,赚了钱回来说话气也粗了,有时候一旦话不投机就要动手,也许这是一种补偿心理在作怪。在农村,很多伤害案件的起因都是为一点小事,但是人们不知道用法律保护自己,不知道如何化解矛盾,逐渐积累的一些社会情绪也需要有更好的渠道进行疏导。”
“基层组织的疏导作用很重要,这一点要投入更多财力和人力去抓。现在,村、组的治保会能发挥的作用还有限,很多治保人员都抱着打架由派出所处理、死人有公安局管的心理,加上都不是专职人员,缺乏调动他们积极性的各项措施,一些小的矛盾弄不好就成为案件隐患。”熊汉斌说。
英雄警察的困惑
熊汉斌这位真正的英雄对时下一些网上的留言颇感不解。“听说网上还有人很佩服邱兴华,把他当作武松式的英雄,我只能认为这些人精神上有问题。”他说。
熊汉斌用职业化的平静的语气说,现在警察抓嫌疑人,竟然也有嫌犯和邱兴华攀比,认为邱是学习榜样,甚至认为自己能做得比邱更好。
在这位警察看来,现在有不少人为邱的家人捐款是可以理解的,但同样一贫如洗的受害人的家属却乏人问津,这是不正常的,也是媒体的一种误导。
实际上,熊汉斌是事发后和邱的家人在一起时间最长的人之一。在邱家蹲守的时候,为了做好他家人的工作,让他们和警察配合,他和他的同事们没少帮助邱的家人。“邱兴华身体不算强壮但戒备心非常强。我们四个人把他按到地上后,他大声叫自己的儿子给他拿把菜刀来,但他的儿子没有这么做。正是因为事先做了充分的工作,邱的家人在关键时候才没有给抓捕带来别的意外。”
汉阴县公安局局长邱祖满是最早在物质上帮助邱兴华家人的人士之一。对此,他苦笑着说:因为他和邱兴华一个姓,网上有人怀疑他们是不是亲戚,要不然一个公安局长为什么要帮助罪犯的家人?
“现在法律和人民群众都对公安机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代公安机关的能力表现在准确运用法律侦破案件上,而不是简单地用暴力手段强制达到效果。在另一方面,公安首先是服务的概念,不是管理的概念。在公共服务方面,我们也强调以人为本。”他说。
他进一步解释说,在办案过程中,出于人道考虑,尤其是出于办案的需要,他们给邱兴华的家人一定的帮助,这完全是正常的。当然,他们也希望媒体能够呼吁更多的人来关心受害者家属的境遇。
作为刚到任不久的公安局长,有人说邱祖满特别幸运,一来就赶上大案子并且成功破获。但是举止沉稳、言谈犀利的邱祖满感觉到的更多的是“压力”。他说,在邱兴华案及其社会反响中,他也看到了一种不好的倾向,感到社会的正义感在某些人当中正发生倾斜。
“有人把邱兴华封作什么‘史上最悍杀手’、‘西北第一刀客’,有人把邱兴华当作英雄一样崇拜,这些都是缺乏社会责任感、正义感的表现,在网上发表这些言论的人应该受到社会的谴责。如果他们是受害人的家属,他们还会这么说吗?为什么这些人敢于在网上匿名发表这些言论却不敢把自己的姓名公布于众?”他说。■
《瞭望东方周刊》记者聂晓阳、丁静/陕西安康报道
来源:瞭望东方周刊
责任编辑:林彦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