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有报道说,如果“鑫诺二号”最终无法运作,中国损失的将不仅仅是价值20亿元人民币的卫星(神舟六号总造价仅10亿元),未来五年在国际通讯市场的潜在损失可能高达1000亿元。
“它一直在极
缓慢地向东漂移,现在它的位置已经超过了93度。我们不清楚到底发生了什么……”
11月18日,航天爱好者陈蓝在他自己的博客中写道,“比较自然的猜测是,当卫星漂移到92度附近进行最后定点时,发生了问题。也许是没有建立正确点火姿态,也许是发动机系统突发故障……让我们为它祈祷吧!”
这些天,陈蓝和许多人一样一直在密切关注“鑫诺二号”的消息。在升空后不久,他就从国外的专业网站获悉卫星的轨道数据出现了异常。
《中国新闻周刊》特约撰稿 蔡如鹏
资料图
故障原因众说纷纭
等待了十多天之后,11月28日,来自中国鑫诺卫星通信有限公司的消息证实了包括陈蓝在内的许多人的担忧:由于定点过程中出现技术故障,致使太阳帆板二次展开和通信天线展开未能完成,卫星无法提供通信广播传输服务。
“鑫诺二号”是一颗广播电视直播卫星。在出现故障之前,并不被公众熟悉,但在业内它却备受推崇,在它身上拥有中国航天领域的多项“第一”:中国发射的第一颗直播卫星、第一次启用中国新一代“东方红四号”卫星平台的卫星、中国第一颗具有抗干扰能力的通信卫星……
2006年10月29日,这颗重5.1吨、设计寿命15年(在轨服务寿命12年)的地球静止轨道卫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升空,并准确进入地球同步轨道。但遗憾的是,在接下来几天的定点过程中,“鑫诺二号”却出现了意外,卫星没有按程序定点在东经92.2度。
对航天领域颇为熟悉的陈蓝在他的博客中说,“失败令人回想起十多年前中国航天最暗淡的那几年。”
“风云一号”卫星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院士孟执中介绍说,定点过程是指地球静止轨道卫星发射升空后,要在赤道上空的某个固定位置静止下来,整个过程需要经过多次变轨,“比较复杂,容易出现技术故障”。
针对这次定点出现故障,有专家分析认为很可能与首次启用的新一代“东方红四号”卫星平台有关。如果把各种卫星看作汽车上装载的不同仪器,那么卫星平台就是承载这些仪器的汽车底盘。“东方红四号”是中国自主研制的大型卫星公用平台,各项性能指标都已接近国际先进水平。“这个平台具有非常强劲的功能。”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专家说,“但第一次应用,可能还不太成熟。”
目前,地面的科研人员仍没有放弃对“鑫诺二号”的挽救。与此同时,有关方面也组织了调查小组开始对卫星故障展开全面的调查,有望在晚些时候公布最终的故障分析报告。
“卫星已经发射升空近一个月,如果还无法展开太阳帆板,很快就将失去动力。”另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航天专家认为“鑫诺二号”的前途不容乐观,“在3万多公里的高空,人类无法采取任何补救措施,卫星被修复的机会非常渺茫,最后的命运很可能将报废成太空垃圾。”
直播卫星产业受阻
除了给航天事业带来沉重打击之外,受“鑫诺二号”失利影响更大的则是中国直播卫星产业。作为中国第一颗直播卫星,“鑫诺二号”的升空一度被认为是“中国广播电视事业的历史性时刻”。
20世纪60年代,卫星开始应用于全球广播电视业。但那时通讯卫星只能将信号先传送给地面的广播电台或有线电视台,然后再传递到用户家中,即“点对点”的传输模式。直播卫星的优势就在于它能够进行“点对面”的传输,用户只要使用小型卫星接收天线,就可以直接收到来自直播卫星的电视或广播节目,而不再需要电台或电视台转播。
1993年12月,美国休斯公司制造出世界上第一个采用数字压缩技术的电视直播卫星系统,使卫星直播到户的商业梦想变成了现实。迄今为止,全球已有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了卫星电视直播业务,付费卫星直播频道超过3000个。在英国和美国,数字直播卫星在家庭市场中的份额分别已上升到29%和22.6%,日本则是全球卫星直播频道覆盖密度最高的国家。
中国地域辽阔、地形复杂,目前有线电视只覆盖了28%的领土,而且多半集中在城市地区,因此直播卫星格外显得有价值。中国鑫诺卫星通信有限公司副总裁兼总工程师闵长宁在一次圆桌论坛上曾表示:“中国要解决农村看电视的问题,只有依靠(直播)卫星。”
“鑫诺二号”的一个重要使命就是服务国家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把清晰的广播电视节目送到光缆、光纤无法到达的偏远山区。这次卫星发生故障可能将这一计划推延几个月的时间。
据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总经理张庆伟早先介绍,“鑫诺二号”可同时支持200多套标准清晰度电视节目,广泛用于广播、直播和通信等业务。这颗直播卫星原本计划将用1/3的资源向全国发送公益性的47套电视节目和47套广播节目,其余2/3将用于发射商业化节目。
几年前,国内资深的直播卫星专家江澄女士在一个公开论坛上感慨道:“发射直播卫星、建立自己的直播卫星系统是几代广电人的愿望,我已经从30多岁等到了60岁。”在业内,“鑫诺二号”一直是很多人的梦想。它不仅被誉为中国广播电视事业的一个里程碑,也开启了中国直播卫星的时代。
据不完全统计,中国目前拥有电视用户4亿多,其中有线电视用户有1亿多,其余大部分都是卫星电视的潜在用户。11月29日,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下属的《广播电视信息》杂志社发布了一份《中国直播卫星产业报告》。报告认为,到2010年中国直播卫星用户将超过1500万,直播卫星将带动上千亿元的卫星通信产业。
正因如此,有报道说,如果“鑫诺二号”最终无法运作,中国损失的将不仅仅是价值20亿元人民币的卫星(神舟六号总造价仅10亿元),未来五年在国际通讯市场的潜在损失可能高达1000亿元。
备份卫星明年升空
作为“鑫诺二号”的运营商,中国鑫诺卫星通信有限公司在卫星出现故障后曾透露,明年下半年将发射另一颗电视直播卫星——“中星九号”。
按原计划,中国第一代广播电视卫星直播系统由“中星九号”(法国阿尔卡特公司生产)和“鑫诺二号”(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自主研制)一起组成,前者是备份卫星,后者是主星。“中星九号”明年升空后,可以部分承担“鑫诺二号”的任务。
事实上,“鑫诺二号”的问世可谓几经波折,研制周期近10年,发射时间也数次推迟。到10月29日发射,也是自1996年以来中国连续第51颗成功发射的人造卫星。没想到,卫星定点却出现了故障。
“这种高风险是我们无法回避的。不像一个汽车的某个零部件坏了可以取下来重新安装。”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科技委员会高级顾问章之俭说:“我们只有一次成功的机会。”
孟执中院士在接受采访时回忆说:“在20世纪80年代,我们发射卫星第一发几乎就没有成功的,失败多得很,但在近十年,中国卫星发射连续获得成功,是很了不起的成就,航天卫星发射是一项高风险的事业,不能因为一点挫折,就丧失信心。”这也正是航天爱好者陈蓝在他那篇博客结尾时所写的话:“其实在失败中能比成功中学到更多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