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市政协委员 张开明 历时十余载 普查崂山大家底
他的最新研究《“东海劳山之民至汉始通中
国”》受到专家学者重视
12月2日,本报刊发了《崂山庙宇“数”出119座》的消息,引起读者热烈反响。不少市民来电说想知道这位给崂山庙宇登记“身份证”的文化专家究竟何许人也。记者通过采访了解到,今年57岁的张开明的文化“功绩”还不止这一件,在潜心研究崂山文化二十年的过程中,他还多方奔走成立了崂山古乐团,自己出资100多万购买乐器,为了修复崂山古庙宇,甚至将自家房屋拿去抵押……
1983年,“喝着崂山水长大”的张开明离开了市直机关投身到崂山文化事业中。1994年,张开明开始担任崂山区文化馆馆长和文物所所长,“崂山为什么叫崂山?崂山到底有多少庙宇?劳姓是发源于崂山吗?”他带着这三个问题,和同事们开始了对崂山十余年的普查。查出的这119座庙宇,每一处他都去过,将它们详细的地理位置、历史沿革、供奉对象一一登记在册。为了保护这些古建筑,他将“崂山道教建筑群”,审报了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在研究过程中,他得出了“劳姓发源于崂山”、“崂山曾有一个古牢子国”等观点,初步得到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的认同,丰富了崂山文化的内涵。最近,张开明参与整理的崂山“民间故事”和“道教音乐”双双被评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对此,他很是欣慰。
出资上百万
自费成立“古乐团”
为了使挖掘、整理、研究的成果能够转化成为崂山旅游的资源,使被尘封了的崂山历史文化为世人所知,2004年,张开明多方奔走,成立了“崂山古乐团”,将崂山的历史故事与崂山的古乐曲结合在一起,串编成一套民族器乐曲目和歌舞节目,为此,他从全国各地招聘了古乐演奏人员,还自己出资100多万元,购买了四套编钟、一套编磬等古乐器,排练出了“仙境奇葩——崂山道乐”和“编钟乐舞——东海仙韵”两大系列节目。
记者了解到,崂山古乐团自成立以来一直是入不敷出,靠张开明从自己的工资中出钱维持。
抵押自家房
修复崂山太和观
2003年起,为修复崂山古庙宇太和观,张开明多方奔走,为修复工作筹集资金。虽然得到了政府的一些支持,但对于整个修复工作来说还远远不够。张开明毅然向银行抵押了自己的房屋,筹得资金。明年4月份,太和观将开门纳客,而张开明一家则住在了“银行的房子里”。张开明很少对外界提及此事,他觉得这些是“应该做的”。
除了做文化研究外,张开明还是一位摄影爱好者,他自1993年起连续9年为崂山区的文化事业拍摄了数万幅资料图片,被采用的图片近万幅。
记者 李晓丽 摄影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