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大道与一座城市
策划前言
2006年11月28日,随着崂山深处仰口隧道的正式开通,青岛滨海大道离全线贯通又近了一步。
表面看来,这条大道不过是一条普通的一级公路。北起青岛即墨田横,南至胶南泊里(青岛市与日照市
界),新建、改建总长度约169公里。与青岛和国内其他的路似乎并没有大的区别。
但如果你想到了“道路先行”的原则,再把这条路的建设与青岛的经济发展框架放在一起考虑就会发现,这条路对于青岛的意义非同寻常。因为它将是青岛城市大框架的主轴,也将是一条产业聚集的金项链。
更重要的,随着城市空间的拓展,它还可能成为青岛的“城市大街”。而当这条滨海大道真正成为“城市大街”的时候,青岛将不再是今天的青岛,而可能是山东半岛的“上海”,甚至是渤海湾地区的“纽约”。
从滨海观光大道到滨海大道
2002年,当青岛市城市规划设计院基本完成滨海观光大道的可行性规划设计时,他们不会想到,4年后,这条路会变得对青岛如此重要;他们也不会想到,为这条路能进入国家发改委和交通部的视野,青岛市公路管理局副总工程师栾桂玺曾在8个月内往返北京24次。
那时候,青岛市城市规划设计院的意图很简单,就是想把青岛870公里的海岸线及49处海湾上的美丽风景串起来。所以在概念性规划中,他们给这条路取名为“滨海观光交通大道”。
但在概念性规划公示前后,事情出现了变化。其时,青岛的城市格局正在酝酿又一次扩张。
这之前十几年间,青岛已经历了两次大的空间扩张。第一次是上世纪90年代。1992年,以市级机关东迁为标志,青岛走出了红瓦绿树的老城区,将青岛市区向东拓展了两倍多,这就是闻名全国的青岛“东部开发”。第二次是在本世纪初。2001年,根据青岛市委、市政府“挺进西海岸”的重大战略决策,以青岛港的成功西移为标志,青岛实现了向西跨湾发展。
两次城市空间扩张,都将青岛带入新的发展快车道。与此同时,青岛经济沿海岸线迅速发展的趋势逐步显现。仰口、王哥庄、鳌山卫、胶南等滨海沿线地区发展十分迅速,这与沿海一带的自然资源和景观优势有很大的关系。由是,一个让青岛沿海岸线腾飞的想法开始在青岛决策层中产生。
在这一设想中,未来青岛的发展,将沿海岸线组团式展开,滨海岸带将成为城市发展的主轴线。青岛的城市大框架将由原来的青岛、黄岛两点,变为青岛、黄岛、红岛三点,连接青岛老城区、黄岛、红岛、鳌山、田横、胶南、琅琊等七个城市组团。
如何串联起这些滨海组团,从时间和空间上拉近它们之间的距离?
人们开始把目光投向滨海观光交通大道,并增加了这条路的承载功能。它不再仅是一条旅游观光大道,而是连接七大组团的主干道,具有经济大动脉的作用。
有了它的“红线串珠”,青岛的城市大框架渐渐清晰。2003年4月,青岛市开始正式实施“三点布局、一线展开、组团发展”的城市发展模式。其中的“一线”,形容的就是滨海大道的连接。
滨海大道的规划建设,由此成为涉及青岛城市未来发展空间、城市发展理念、城市功能布局和城市化水平的大问题,也成为决定青岛未来发展水平和地位的大问题。
2002年7月,该路的概念性规划制定完毕。之后,青岛市公路局以“滨海公路”为名上报国家发改委、交通部立项。其时,国家新一轮宏观调控刚刚开始,对基础设施项目控制很严。为此,在2004年3月到12
月间,青岛市公路管理局副总工程师栾桂玺,往返北京各部委24次。最终立项成功。
滨海大道开始由规划阶段进入建设阶段。
按照规划,这条大道北起青岛即墨,经青岛市区香港路到黄岛,再从黄岛至胶南泊里。新建、改建总长度约169公里。以青岛市区为分界点,分成北段和南段两部分。
南段起于青岛海湾通道南端接口(后岔湾窟窿山附近),终点与胶南市南端的204国道(泊里镇柳树底附近)相接,全长约89公里(含青岛开发区临海段复线10公里)。其中从青岛开发区到胶南东部新城区的15.2公里,在规划之前,已由胶南市从2000年4月开始建设,2002年10月建成通车。北段工程起于即墨田横,经温泉拦海坝、鳌山卫、仰口隧道,止于崂山区松岭路与香港东路交汇处,全长约64公里,于2004年11月28日正式开工建设。
从滨海公路到“城市大街”?
新城市主义理论预言,今后城市将进入智慧型增长时代,该理论反对过度开发、无序扩张。青岛的滨海大道建设正是遵循了这一理论。2004年9月,在滨海大道正式开工建设之前,青岛市政府就发布了“留白令”——滨海大道两侧500米以内的土地停止出让,“封存”作为政府土地储备。
更重要的是,这条路在建设时不仅遵循公路建设的标准,还遵循了城市道路的建设标准。
对此,青岛市公路局的副总工程师栾桂玺感触最深。本来公路建设考虑的主要是交通功能,最注重的是技术指标,像硬度、使用寿命等。但这次,还同时考虑到了滨海大道沿线景观、断面布置、设施选择等各个方面,更兼顾了旅游观光、休闲娱乐的功能。某些路段甚至按照城市街道的标准建设,两边有人行道、有路间,还埋设了雨污水管网。
而在青岛市相关决策者的口中,这条路也开始被称为“城市大街”。在他们的印象中,这条路的名字虽叫公路,实际却是连接城市间各组团的主路,性质已经是城市街道。
为与“城市大街”相关要求相适应,滨海大道的设计时速也由80公里/小时降到60公里/小时,个别路段甚至降低到40公里/小时,道路宽度则被增加到双向四车道和双向六车道,起伏较大的坡都设置护栏,还预留了今后发展大容量交通系统的余地。
“滨海大道也好,城市大街也罢,这些只不过是名字的改变。但它作为各组团之间骨干道路的作用并不会改变。”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规划师王晋暾认为,作为青岛市的另一个城市出口,滨海大道的意义决不止于青岛。向东它将连接海阳,直通烟台、威海,向西将对接日照,深入沂蒙。
目前,海阳正斥资修建与青岛滨海大道对接的跨海大桥,日照也把沿海大道修到了胶南边界。
滨海大道正在打破行政阻隔,成为贯通半岛的黄金海岸线,成为实现半岛城市群乃至渤海湾经济一体化的有形载体。
多一条城市出口,多无数发展空间
在旅游专家眼中,滨海大道不但为青岛发展旅游业提供了黄金通道,也为青岛发展旅游业提供了新的起点。
一直以来,青岛都在为留不住游客苦恼,据旅游部门统计,外地游客在青岛的平均滞留时间仅为1.5至2天。
但滨海大道开通后,这种状况将得到彻底改变。
由于最先的规划意图是连接沿海美景,滨海大道的独特之处就是延长了青岛的旅游线。它把青岛沿海的琅琊台、大小珠山、薛家岛、崂山、鳌山卫等一串美景全都连了起来,游客去各个景点将更加方便。沿着滨海大道,他们可以直接从崂山到薛家岛或田横岛,再到其他风景点,平均滞留时间可延长到3至4天。
对旅游业来说,延长游客的停留时间是至关重要的。据有关统计,国内游客在山东省平均多停留1天,就会增加100—200元的收入。照此推算,滨海大道建成后,旅游带给青岛的经济收益将翻番增长。
滨海大道不仅延长了青岛的旅游线,还极大地激活了青岛旅游业的潜在资源。有关人士认为,如果充分利用好滨海大道这条旅游黄金线,青岛的旅游将不再以单纯的风光游为主,而是包含了度假、休闲、海洋娱乐、渔村民俗、工业旅游等更丰富的内容。
可以肯定,未来几年,以滨海大道为轴线,青岛将成为一个组团发展的带状滨海旅游城市。
而在经济学家眼里,滨海大道则打通了青岛整个城市的脉络,十分有利于吸引大项目落户。但在投资者的眼中,大道所带来的空间布局变化才更值得关注。
青岛市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研究员隋映辉认为,目前,资本的迁移早已由关注优惠政策的阶段到了关注城市空间布局和产业链的阶段。
在他看来,滨海大道的最重要的作用,是使青岛有了新的城市空间。新的空间布局让巨量投资有了“栖身之地”,这才吸引了重量级开发企业纷至沓来。
在琅琊组团,鲁能集团投资建设董家口码头、黄岛到董家口码头专用铁路和沐官岛水库等多项框架性协议已经达成,其中,董家口码头已开始建设。
在黄岛组团和胶南组团,1000万吨大炼油、中船重工、招商局码头、胶南水城等大项目进入建设高潮。总投资9000万美元的韩国现代造船公司已投产。
在鳌山组团和田横组团,总投资逾400亿元的30多个大项目扎堆,2006年就有10个大项目排队开工。
这些项目中,依大道而建的典型,是由华鲁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和加拿大嘉利集团嘉达国际工程有限公司共同投资的“东方威尼斯水城暨国际游艇俱乐部”项目,项目总投资50亿元,拟建于即墨市温泉镇滨海大道内侧。
“过去的经济发展表明,在城市布局中,沿海最好的地方一定是被房地产商或者企业占领。滨海大道周围可能也出现类似情况。”隋映辉表达了这样的担忧。他说,单纯作为一条公路,滨海大道的规划和建设并不复杂,但作为青岛城市大框架的主轴线,大项目能否依路而建,建在哪个组团就需要慎重考虑,因为这与整个组团战略相关。
实际上,滨海大道周边七个组团的重大项目,进入前都是根据项目的产业链衔接情况和环境承载要求,实行联审制。青岛市发改委主任刘明君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就曾表达过类似看法。“以前是来一个项目,各个区蜂拥而上,现在是项目找上门来,各组团先权衡一下,看是否符合产业定位。”
在《青岛市滨海公路沿线城市组团总体规划》中,各大组团的产业分布也是体现了严格的区域分工以及产业链衔接的。比如,黄岛规划的是重化工、汽车、港口和造船等产业集群,崂山规划的是高新技术、旅游、家电、通讯等产业,在即墨则集中了众多旅游大项目和临港产业。
“我担心的不是规划,而是规划的执行。各组团毕竟都有自己的经济利益。只有将各组团的产业布局是否合理纳入考核,才能真正执行到位。”隋映辉建议。(孙玉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