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么让青岛脱颖而出
——写在青岛获世行投资环境评价“金牌城市”之际
11月11日,世界银行在对中国120个城市(共12400家企业)进行了长达一年的调查之后,正式公布《政府治理、投资环境与和谐社会——中国120个城市竞争力的提升》的报告。在这份报告中,青岛和杭州、绍兴、苏州、厦门、烟台一起被世行评价为中国投资环境“金牌城市”。
作为世界上最权威的投资评价机构,世行“颁发”的这枚投资环境“金牌”,无疑具有沉甸甸的分量。这份出于专家严格考量、出于世行严格数据的评估报告,代表的不仅仅是一种荣誉,而是青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一种明证,也是青岛致力打造优良投资发展环境,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可持续发展之路的鲜明体现。
因此,仔细审视这枚沉甸甸的“金牌”,特别是透过世行那些独特而细致的评价体系,对于这座城市而言更具意义。基于这个全新的坐标系,我们在产生应有自豪感的同时,会对未来的发展之路有一个更为清晰的认识,这也是世行这份评价报告给我们的另一种启示。
金牌来自综合素质
评价总是一件困难的事情。
正如世行在报告中所言,对于城市这个复杂的对象而言,没有什么衡量方法是唯一“正确”的。因此,为了能最大限度地贴近“真相”,在本次调查中采用了多个评价体系。这些体系主要是:对内资企业的总体投资环境,对外资企业的总体投资环境;对内资企业的政府效率,对外资企业的政府效率以及构建和谐社会的进展。世行希望通过这五大评价体系,构建一个多元而统一的评价体系,进而准确地衡量每一个城市总体投资环境和政府效率。
而且在排名上,世行也是颇费心力。“我们强调分组排列,而不强调绝对排名。”报告在第三章“城市排名”部分明确地提出这一排名原则。金牌城市的认定标准是必须这五个方面的指标均排在第一梯队,即在120个城市中排在前24位。而按照这一标准衡量,最终只有杭州、青岛、绍兴、苏州、厦门、烟台6个城市满足条件。因而共同被认定为“金牌城市”。由于不强调绝对排名,这6个城市的排序,世行是按照每个城市第一个英语字母的顺序得出的。
世行这样的评价方式,其实反映着在全新发展情势下,对城市实力的全新认识——城市竞争越来越看重综合素质、综合能力。城市间竞争获胜的是那些各方面均衡、协调的“全能型选手”而不是“单打冠军”。所以,青岛之所以能够入选“金牌城市”,就来自于城市的综合竞争力水平,来自于影响城市发展的综合因素处于优良水平。
金牌来自政府效率
仔细审视世行这份报告,人们会发现,城市投资环境差异显著。而在与商业有关的法律法规在全国基本相同这一背景之下,这种差异不是因为地缘的差异、资源禀赋的不同造成的,而主要看地方政府是否提高了管理效率。
报告的一组数据很有说服力:
——排名前10%的城市税费平均占销售收入的3.1%,排名最后10%的城市相应为6.9%。在排名前10%的城市中,企业与主要政府机构打交道的时间平均为36天/年,排名最后10%的城市相应为87天/年。
——企业在娱乐和旅行上的支出有可能成为腐败的工具,在排名前10%的城市中,企业在这方面的支出仅占收入的0.7%,而排名最后10%的城市相应为1.9% 。
——排名前10%的城市进出口通关时间合计平均为5.4天,排名最后10%的城市相应为20.4天。在排名前10%的城市中,接受过大专以上教育的劳动者占全部劳动力的比重超过28.5%,而在排名最后10%的城市中则不到10.8%。
而青岛在投资环境、政府效率以及构建和谐社会进展这五大项指标的抢眼表现,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政府近几年来在政府职能改革以及改善投资环境上不遗余力的努力。“十五”以来,青岛积极实施政府“五项工程”,大大提高了政府的效率意识和服务意识,像“一站式”行政服务模式的建立、“大企业直通车”制度的实施等等,使政府部门管理体系不断完备,为优化区域发展环境发挥了关键性作用。
在世行的评估报告中,综合考评了内资和外资公司最关心的问题,这些问题都与当地政府效率以及综合环境有关:中国的内资公司更关心税负、当地的官僚体制、腐败和融资;在中国的外资公司更关心运输成本、海关通关、当地管理的质量、城市的生活质量。而在这些方面,青岛的表现都相当优异:
在以全要素生产率(TFP)为基础对城市的投资环境评价中,内资公司的投资环境方面,青岛在金牌城市中位居第三;外资公司的投资环境方面,青岛的指标在金牌城市中高居榜首。
在政府效率方面,内资公司反馈的政府效率列出的城市排名中,青岛在金牌城市中排名第二;外资公司反馈的政府效率列出的城市排名中,青岛在金牌城市中排在首位,在全国120个城市中排在第五,仅次于东莞、深圳等几个珠三角城市,而且分值相当接近。
而指标中最主要的政府效率总排名中,青岛在税费负担(%)、娱乐支出(%)、与政府打交道的时间(天)、获得贷款的中小私有企业(%)、通过非正规付款获得贷款的预期(%)、综合的进出口通关的时间(天)、由电力供应和运输引起的产值损失(%)、冗员率(%)、对法院的信心(%)、受过大专以上教育的劳动力(%)、调查到的私营企业(%)等详尽的指标中,青岛的得分分别为:3.5、1.1、35.8、53.1、3.1、4.1、1.1、1.4、95、18、85,在全国120个城市中排名第五。
在世行报告的结论部分,对以青岛为代表的城市所表现出来的较高的“政府效率”给予了极高的评价。这样的评价显示,政府在营造区域环境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金牌来自区域竞争力
世行的这份报告,还有一大特点是视野不仅仅局限在一个个城市,而是扩展到区域经济这一范畴。强调区域间的对比,以及区域内城市的对比。
而正是利用这样一个视野,使我们可以在环渤海经济圈这一和青岛发展关系更为紧密的范畴观察我们这座城市,使我们对于青岛的发展拥有了更为恰切的参照系。
积极融入环渤海经济发展圈,担当山东发展的龙头,是“十五”以来青岛经济发展的一大亮点。在我们身处其中的环渤海经济圈中,我们看到,通过近几年来城市战略布局的果断调整,城市发展框架的科学构建,以及向着全国重点中心城市和世界知名特色城市这一目标的扎实迈进,青岛的区域竞争力正日益强悍。透过世行对环渤海经济圈各城市的研究报告,我们便可以看出这种区域竞争力之所在。
在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方面,青岛的政府效率位居前列,企业需缴纳的税费在环渤海地区青岛等位居前五名城市里占其销售收入的2.4-3.9% ,而在北京、天津、张家口和邯郸则是5.0-6.3%。与四家主要政府机构打交道的天数,青岛是最少的之一,只有36天。
世行本届评价,对象为城市,而考察目标是企业,因此,许多考察指标都与企业有关。如通关水平。在环渤海区域中,综合进出口的平均通关时间青岛依然占据头名,只需4.1天,威海第二只需4.9天。而其他的环渤海地区城市平均都要8-9天。如此优良的通关效率,与青岛近几年致力于实施“大通关”工程密不可分。目前,青岛已成为全国最优秀的口岸之一。
当然,青岛优良的企业发展“软环境”,还体现在许多方面。所以,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由于青岛市政府营造了良好的企业发展环境,在环渤海经济圈中,青岛的企业相信财产和合同权利会受到保护的信心最为充足,达到了95%,高居榜首,远远超过65-85%的平均值。这当然是一个很有说服力的数据。
金牌来自和谐环境
和谐社会建设指标是世行在城市投资环境评估中首次引入的评价体系,与以往单纯考评企业的发展水平和政府相关管理不同,这一全新评价维度的引入,使得对城市的评价更立体、更丰满。而青岛则凭借近几年来在和谐社会构建上的不懈努力,为这块“金牌”的获得加分不少。
如世行报告中将城市具有良好或优秀的空气质量天数的百分比(它反映着城市的环境质量)以及拥有医疗保险的长期就业人员的比例(它表明了医疗健康的质量)等列入构建和谐社会的主要指标。
而青岛在这些方面都交出了一份极其出色的成绩单。虽然不是每一项都位居前列,但是,青岛综合排名依然跻身第一方阵。而且其中包括:工业废弃物处理达到环境标准、人均绿地面积、每年空气质量为良好和优秀的天数、婴儿死亡率、拥有医疗健康保险的长期职工比率、女学生在就学学生中比例等多项指标,均超过了世行认定的“卓越”标准。如符合环境排放标准的工业废物处理率,青岛和威海、烟台都达到了100%。固定职工医疗保险覆盖率方面,青岛达到了91%……世行的这些调查数据,是对青岛作为全国环保模范城市、园林绿化先进城市、社会保障先进城市等一系列荣誉的再认定。
这枚沉甸甸的“金牌”,是对青岛近几年来经济与社会全面发展的充分肯定,而世行基于综合投资环境、政府效率、和谐社会构建等方面实行的全新评价体系,也是对青岛未来发展的一种有益借鉴。我们有理由相信,已经确立了可持续发展体系、拥有良好发展素质的青岛,将会继续秉持“又好又快”的理念,在未来的发展中,获得更多的“金牌”。(本报记者 段晓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