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近日在青岛采访时了解到,正在蓬勃发展的现代农业给这座美丽的城市注入了新的内涵。
青岛不仅是工业城市,也是一个农业大市,现有人口741万中,乡村人口占478万,下辖的7区5市共有耕地640万亩。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正在这片土地上扎实推进。
数字表明:今年上半年,农业总产值达到134亿元,同比增长3%;全市农民人均现金收入达到3350元,同比增长13.2%,已连续3年保持两位数增长。
青岛的农村经济何以取得这样的成绩?“我们坚持用工业理念谋划现代农业发展,以高效、生态、品牌农业为目标,加快实施农业产业化、标准化、国际化战略,农业和农村经济保持了快速健康发展,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强大的产业支撑。”青岛市市长助理、市农委主任迟华东道出了青岛市现代农业发展的“真经”。
靠品牌闯天下
提起海尔家电、双星鞋子、青岛啤酒,人们耳熟能详。众多的知名农业品牌如今也群星璀璨:胶州大白菜、大泽山葡萄、马家沟芹菜、九联牌鸡肉、佳乐花生……
平度马家沟芹菜已有500多年的种植历史,通过创建“马家沟”芹菜品牌,使这个地方特色农产品销往北京、上海等市场,每公斤可卖到12元至16元。九联牌鸡肉产品被国家质检总局评为“中国名牌”、被农业部认定为“A级绿色食品”。
这批以地方名优特色产品为主导的农业品牌的崛起,是青岛突出地方特色、发展品牌农业结出的硕果。
青岛把发展品牌农业作为建设现代农业的一个主攻目标,不断出台扶持政策,以市场为导向,以产业育品牌,以品牌拓市场,大力实施农业品牌战略。目前,品牌经济已占全市农业和农村经济的40%以上,全市注册农产品品牌128个,其中国家级名牌13个、省级名牌17个、市级名牌36个,初步形成了农林牧渔多层次、多领域的农业品牌集群。
品牌农业大大提升了农产品附加值和竞争力,加快了青岛外向型农业的发展步伐。目前青岛有18种农产品获得国内大中城市的“市场准入证”,对外出口不断扩大,在发达国家提高“技术壁垒”的不利影响下,今年上半年,全市农产品出口达到10.1亿美元,同比增长18.9%。
采访中记者发现,青岛发展品牌农业主要有这么几招:一是积极发挥龙头企业和合作组织的带动作用,使他们成为争创农产品品牌的主体。目前全市95%以上的农产品品牌都来源于龙头企业或合作组织。莱西市素有“花生之乡”的美誉,现在该市80%的农产品和70%以上的耕地已纳入品牌农业产业经营体系,农民收入的80%来自于品牌农业。二是大力推行标准化生产,提升农产品质量。为做强“胶州大白菜”这一传统品牌,胶州市专门成立了胶州大白菜协会,注册了“胶州大白菜”证明省标,建立了20多处专门的种植基地,实施标准化生产和管理,基地用肥全部采用农家肥、豆饼,杀虫尽量采用物理方法而不用农药,保证药残不超标。基地出产的每棵大白菜都有编码,消费者可根据编码查询真伪。
现在,青岛名牌农产品呈供不应求态势,由原来的“卖难”变成了“买难”。这就是品牌的效应。
抓龙头带增收
记者采访时,正巧赶上青岛市农业龙头企业与新农村建设工作座谈会在莱西的后庄扶村召开。主持会议的迟华东告诉记者,在建设新农村的进程中,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构建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有机结合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至关重要,而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在其中的作用十分显著。召开这次座谈会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推广青岛九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创建的“九联模式”。
何谓“九联模式”?九联集团董事长王振江告诉记者,他们借鉴发达国家的养殖经验和技术,探索肉食鸡现代化、工厂化的高标准饲养,创造出了“公司+合作联社+农厂”的生产经营模式,被称为“九联模式”。随后的采访中,记者看到了它产生的巨大效益———使一个村办小厂逐步成长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全国农副产品深加工示范基地,年销售收入超过20亿元,年出口创汇3000多万美元。还迅速带动了青岛、烟台、潍坊等地的5个县市、50多处乡镇、4000多农户参与养殖,平均为每个农户增加2万元收入。
为加快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体系,青岛市着重抓了龙头企业的引进、培育和壮大,加快了龙头企业群体化。全市现有农副产品加工企业2172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30家、国家龙头企业9家、年销售收入过亿元的35家。全市农产品加工能力已达570万吨,占农产品总量的42%以上,实现销售收入208亿元。
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集群化发展,带动形成了7条农业产业化经营链,即奶牛、肉鸡、蔬菜、花生、果品、水产品及其产品加工。他们下一步的目标是,力争用5年左右时间,把青岛建设成全国重点和世界知名的农产品加工基地、农产品集散中心。
调结构促升级
金秋时节,记者在莱西市的蒲湾泊村看到,大片的果园里,红艳艳的苹果挂满枝头,煞是喜人。正在果园里忙活的农民徐本军乐滋滋地告诉记者,“俺种了11亩苹果,这5亩果园今年就能产3万斤,按去年每斤卖1.1元算,稳赚3.3万元。”
在青岛,记者还看到了规模成片的粮田、菜园、茶场……这是实施“四百工程”带来的变化。为壮大优势农业,青岛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和区域布局,推动农业产业升级。他们依托当地的资源优势和产业优势,在全市建设了100万亩高产优质高效粮食示范区、100万亩优质蔬菜生态示范区、100万亩优质专用花生示范区、100万亩优质果茶产业带。优势产业带的建设,提高了农业区域化、优质化、规模化和专业化生产水平。
“四百工程”的实施,取得了显著的增产增收效益。粮食示范区内小麦每亩增产100公斤,加上优质专用优势,其单价高于市场3分至5分钱,每亩增收30元至50元,百万亩共增收约7000万元。蔬菜、果树、茶叶等优势产业的增收幅度更大。
如今,现代农业已显雏形的青岛农村,映入人们眼帘的是宽阔洁净的大道,雄伟的厂房,气派的居民住宅,鸟语花香的环境,还有荡漾在农民脸上的喜悦。(李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