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4家放心药店开到村头 850名信息员上岗查药
胶州:40万农民用上安全廉价药
10月22日,胶州市铺集镇河北村的迟老汉在家门口的海森特大药房买了两盒北京降压零号,“不用出村就能买上药,如今真是方便!”迟老
汉说。
短短几年时间,胶州兴办了3家药品批发企业、2家连锁企业,81家单体药店,66家连锁门店,144家药品供应点,镇村覆盖面达到了100%。如今的胶州农民,足不出村就能买上安全、放心的药品。
购进药品要留存“两证”
胶莱镇位于胶州、平度、即墨、高密四市交界,常有游医药贩出没,一些不法经营者瞅准了药品这个行当,从非正规渠道购进药品,无证经营一度比较猖獗。十里八乡的农民赶集时经常看到,一伙子人扯个横幅摆个摊,拿喇叭一吆喝,药品当成普通商品卖,多是些过期失效的药品,不少农民花了冤枉钱,还延误了病情。
镇卫生院社防组长逄礼堂说:“过去镇上有几个大药贩子,专靠倒卖药品发财,刚开始骑摩托车挨个村送,后来慢慢成了气候,个别卫生室、个体诊所图便宜,从他们手中购进药品,质量很难有保障。药监局连续查了几个药贩子,市场比以前规范多了”。原来,药监部门成立以后,把农村药品市场作为整治规范的重点,根据群众举报和平时专项整治中掌握的线索,集中时间、人力、物力,一举端掉了几个无证经营的窝点。仅在南顶子村某个体药贩的家里,就查处了大宗药品,衣柜里、仓房里、甚至猪圈里,琳琅满目的药品足有300多个品种,价值17万多元,让人触目惊心。突破重点案件,加上专项整治和集中统一行动,有力地打击了无证经营的嚣张气焰,市场从“混沌”到“大治”。
老百姓买药就图个心里踏实,经营规范了,群众用药安全就能得到保障。药监部门要求企业按GSP标准,对购进、储存、养护等进行规范管理。不管是单体药店、农村供应点,还是村卫生室、个体诊所,凡购进药品,必须留存供货单位的“两证”(《药品经营许可证》、《营业执照》)复印件,并按照药监部门的要求,逐条逐项填写完整的购进记录,以备核查质量,坚决不给假冒伪劣药品以可乘之机。
850名信息员上岗查药
大宋家庄村是九龙镇一个普通村落,800多口人。村里人大都到村里的诊所看病打针。以前,村民们从未考虑过药品的真伪,可是近段时间,电视、报纸上连续报道的“齐二药”、“欣弗”事件,让他们把目光投向自己身边:村诊所里的药是真的还是假的?谁来保证?
药监局在每个村都聘了药品监管信息员。兼任信息员的村计生干部张秀美说:“担任信息员,感到自己的责任更大了,药监局给我们发了联系卡,村里老少碰到药品质量问题,赶紧反映,药出了问题可不敢怠慢”。信息员由村计生干部担任,这在青岛市还属首创。
胶州市食品药品监管局是新设立的部门,总共24人,由于人手少,农村市场面大量广,日常监管有难度。为了提高监管效能,保证农民用药安全,在每个镇村都聘请了药品协管员、信息员。市、镇、村形成了“三员”监督网,共聘任药品社会监督员32名、协管员61名、信息员850名,把监管的触角直接延伸到村里,每年对协管员、信息员进行业务培训,互通农村药品市场的情况。据统计,今年以来,药监局接到的举报中,来自农村的占70%,由监督网提供相关信息的占46%。
144家放心药店开到村头
过去向农民供应药品的,主要是一条线:镇有卫生院,村有卫生所。卫生所不是村村都办,有些农民怕麻烦,有个头疼脑热的不愿求医问药,有的小病拖成了大病。兴办药品供应点,针对的是那些人口较少、比较偏僻的村庄,目的是让农民不出村就能买到合格的药品。
胶州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孟光进说,要保证农民吃的药合格,首先得有一个有效的供应体系。现在农村药品供应是“三驾马车”:药品企业布点、单体药店进村、镇卫生院代购分发。除了原来的镇卫生院代购分发“一条线”,胶州市用短短几年的时间,在农村发展起单体药店、连锁门店、药品供应点等300多家,镇村覆盖面达到了100%。农民们足不出村就能买上安全、放心的药品。市场扩大了,拉动了医药产业发展。在新建立的农村药品供应网中,新发展起来的是零售网点(包括药品供药点)和商业直配,两者占销售总额的60%左右。
供应网引入市场竞争机制,达到了稳定购药渠道、保证药品质量、平抑药品价格的目的,使农民群众在方便购药、放心购药的同时,经济上也得到了实惠。对农村常用的注射用青霉素钠、快克胶囊、布洛芬片和硫酸庆大霉素针4个品种的价格进行抽样的结果显示,其价格比供应网建设前分别下降了22%、13%、140%、60%。通过对农村药店、服务性药品供应点与村卫生室的药品价格的调研对比,发现农村药店与药品供应点的药价比村卫生室的药价平均低18.6%。(
赵法文 刘振华 裴志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