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遗忘的大学生村官
是什么,让他们处境窘迫?是什么,让他们难以施展?是什么,让他们前途迷茫?
核心提示
1998年和1999年,64名风华正茂的阜宁籍大学生怀揣梦想,回
到家乡当上了“大学生村官”。他们分布在阜宁县的各个乡村,计划生育、调解纠纷、农技辅导等无所不能。七八年过去了,如今的他们,已有33人离职,留守的31人,仍拿着七八年前的工资,且“仕途”无望,无一人升迁,连身份问题也没有得到解决。
凄凉窘迫的现状
9月17日下午3点,阜宁县硕集镇大学生村官崔立功踩着一辆旧电动车去县城。还没到县城,老化的电动车很快就没电了,崔立功只能用脚去蹬车。
从硕集镇到县城坐中巴要6元钱,但他舍不得花。因为来回12元车票加上在县城吃个盒饭,差不多要花上20多元,而崔立功一个月的工资不过五六百元。
记者在崔立功工作的村做调查时,一个村民说:“(他)自己都养不活,怎么养活老婆孩子?”
不过,在这批大学生村官中,崔立功的状况还不算是最糟糕的。在另外一个村里当村官的一名大学生,由于父辈跟他的“上司”发生了矛盾,他在村里几乎无法开展工作。为了生活他不得不到一些建筑工地上干些翻沙拌水泥之类的体力活。他很消沉:“就这样混混日子算了,没其他办法。”
在公兴镇,大学生村官裴成正忙着到处借钱,因为再过一个月,他就要做父亲了,但他的工资8年来几乎没长过。“生孩子要准备4000元,我只能去借了。”
看到即将做父亲的裴成,33岁的曹红兵很是羡慕,因为他仍是单身。“谈过两次恋爱,人家开始很热情,后来一听工资这么低,还没有编制,就不干了。”
一个朋友建议曹红兵去盐城一家生产混凝土的公司打工,因为那样可能会增加点收入。
在阜宁县人事局以及阜宁县组织部下发的相关文件中,对大学生村官的待遇标准进行了规定,“财政每人每月补助300元,统一参加养老保险。”另外享受与村干部同工同酬待遇。
据了解,由于阜宁县大部分农村经济欠发达,与村干部同工同酬待遇很难完全落实。不仅他们,其他村干部也有不少工资无法完全落实。板湖镇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干部说,“镇里赤字都快1000万了。”一位村干部也说,村里几乎没有企业,农户除了种田,就是养猪了。
同时,“统一参加养老保险”最初也没有得到执行。2004年,政府为大学生村官办理了农村社保,并补缴了过去几年的保险。
孙昌成做村官时每月只能拿到300元,2000年,他离职去苏南打工。2002年,也就是工作满三年后,大学生村官们的离职形成了一个高潮。到2006年9月,阜宁县大学生村官还剩下31人。
“我跟他们说,有路子就出去吧。”一位对这些大学生村官很是同情的镇干部说。而一位村支书则直言不讳,“如果是我孩子,我才不让他们干,还不如出去打工。”
大学生村官的待遇有过一次增长,财政补助增加到450元。在阜宁县城的一个普通饭店,服务员的工资约有700元。一名出租车司机告诉记者,他的工资有1000元。县城里的工人,“在纺织厂的少一点,800多吧,化肥厂的就比较高,可以拿到1000。”
组织部门的怀疑
在阜组字[1999]107号和阜人发[1999]48号文件上这样写着:“凡选派到农村和企业工作的大学毕业生一律实行一年试用期,试用期满,考核合格的,可作为后备干部培养。”
“对政治思想素质好,工作实绩突出、群众满意的,可提拔到有关领导岗位任职;乡镇机关在招考公务员和事业单位空岗缺额补员时,可按照有关政策规定和程序优先录用。”
文件同时规定任职时间为三至五年。
“为此我们当初很兴奋,以为通过努力可以实现自己的价值。”受访的20余位在职或已经离职的村官,几乎人人都这么说。
七可八年过去了,31人中,继续留任村科技副主任的有3人,任副书记的4人,书记1人,在镇里任一般工作人员的14人,在镇里任股级工作人员的9人。没有一人被提拔到领导岗位上。
阜宁县委组织部副部长管晨光说:“有能力的,鼓励当正职,但目前一个都没有。”他对这批大学生村官的能力深表怀疑。
“没有考核,怎知我们做得好不好?”据了解,1999年,县委组织部对98届大学生村官进行了一次考核,之后直到2004年,一直没有进行考核。在留守的大学生村官们一再要求下,2004年8月,县委组织部对在岗的44人进行了考核,考核分村、镇(区)两级进行。在《1998、1999到村工作大中专毕业生考核情况汇总表》上可以看到,村党组织建议重用30人,9个镇(区)党委建议提拔使用。
“考核结果证明我们中很多人是优秀的,但为什么却一个人都没有按文件上说的,受到提拔重用?”一位大学生村官忿忿不平地说。
“我感觉我们被遗忘了。”一名女村官说。
“我们很迷茫。”几乎每位受访的村官都这样说。
一位大学生村官用了三个“不”字概括了大家的感受,“以前——不堪回首,如今——不堪一击,未来——不堪设想。”
个人身份的尴尬
待遇问题的实质,其实是身份问题。对于这批大学生的待遇是以当年文件规定为标准的,因此历次对编制内政府工作人员的工资调整,他们都无法享受。“即使现在给我们增加一点工资,身份不解决,以后还是会面临这个问题。”一位村官说。
在他们看来,他们这样的“大学生村官”,最需要的是一个真实的身份,至少是纳入事业编制管理的乡镇政府工作人员。
“我们是什么?如果是农民,可我们没有土地。如果是工人,可我们不享受工人待遇。如果是政府工作人员,可我们没有编制,工资跟他们相差一两倍!”5名大学生村官在不同时间受访时,说出了几乎同样内容的话。
部分大学生村官还对江苏丰县的大学生村官编制落实问题进行了考察。据了解,丰县对大学生村官全部落实行政编制,有2人做上了镇党委书记。
对于这批大学生村官的身份编制问题,阜宁县人事局和组织部曾经对他们做过明确回应:“当初文件没承诺解决编制问题。”
阜宁县人事局局长、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周克步告诉记者,编制的问题其实就是吃财政饭的问题,阜宁是江苏省经济欠发达县,目前还需要省里的财政支持,“即使国家给政策,财政也养不起。”
管晨光回答得则更干脆,“一句话,没钱,爱莫能助!”
针对大学生村官在农村工作时间久、年龄偏大等特殊情况,县里决定在招考公务员时,为他们留出2个名额。这项政策已经实行了两年,有4名大学生村官因此获得身份。
但这项政策对于大学生村官们几乎是“杯水车薪”,因为按这样排下去,他们中大部分人不等到考上公务员就已经过了35岁,这样便不再具备报考资格。况且,98届毕业生中有部分二类生已经过了35岁,连参加竞争的资格都没有。
2004年开始,大学生村官们开始向县人事局和组织部提出要求,请予解决事业编制。
忐忑不安的期待
自2004年开始,大学生村官们到县委组织部和人事局找有关领导,要求提高待遇和解决编制问题,但得到的答复是“解决编制是不可能的”。一再碰壁后,他们找到了县委书记,书记指示县人事局研究解决。
阜宁县人事局长周克步告诉记者,人事局正在做相关调研。他再次重申,“当初并没有承诺解决编制问题。”
“按政策,解决编制需要三个条件,本科学历,军队转业干部,外地同等条件下调动,他们都不具备。并且今年县里又来了300多个大中专学生。”
2006年7月18日,阜宁县在任大学生村官来到江苏省信访中心进行信访。7月20日,阜宁县信访局接到省信访中心转来的函件。阜宁县信访局按照工作程序向县人事局发出转送告知单。8月2日,人事局回函。在阜人信受字[2006]2号文件上,人事局答复:“决定予以受理,并将在62天内形成书面答复意见与你们见面。”信访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今年以来接到的30多次信访,信访局都在规定期限内得到答复,这次也应该不会有拖延。
10月2日即将到来,31位大学生村官既充满期待又忐忑不安。
快报三人谈:大学生村官,不该被忽视
主持人:记者 常毅
嘉宾一:阜宁县人事局长 周克步
嘉宾二:阜宁县组织部副部长 管晨光
记者:当年为什么会考虑让大学生当村官?
周克步:当时安排这批大学生当村官有两个目的,一是解决就业问题,二是提高农村基层干部文化层次,所以才进行选拔。当时完全是凭自愿,现在他们又不干了。
管晨光:对于这批大学生村官,县委县政府是负责任的。当年是学习大丰经验,想提高农村鼓励大学生去挂职学习。他们是自愿报名的,现在要求事业编制,不符合党的政策。
记者: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变化呢?
管晨光:这些同志,有一个思想上的问题,农村需要有奉献精神的大学生,不要以此为跳板的大学生。不少人走了,是因为待遇、前途和自身竞争力有限等原因。
周克步:这是个历史遗留问题,当时没考虑到有现在这些问题。
记者:你觉得他们的待遇低吗?
周克步:低?那要看跟谁比。如果跟机关干部比,是低,但跟村支书比并不低。现在增长到450元了,还有村里同工同酬的工资。
管晨光:和村干部比是高的,因为有财政补助。
记者:但实际上不少村里财政紧张,同工同酬的工资无法兑现。
周克步:这不是我们的事情。
记者:那他们目前是什么身份?
周克步:很难说身份是什么。(停顿了一下)身份就是村官。
管晨光:他们就是村干部。就是这个现状,目前不好说。
记者:县里还有没有派大学生下去做村官的打算?
管晨光:暂时不会,派了还是会面临这个问题。
记者:当年的文件上说,表现优秀的可以提拔重用,为什么没有一人被提拔呢?
管晨光:他们的政绩在哪里?哪件事情是他们组织干起来的?
记者:但2004年考核时,有30人被村一级建议重用,有9个被镇党委建议提拔重用。如果没有能力,他们会被建议提拔重用吗?
管晨光:……
记者:目前这些大学生村官面临的待遇、编制问题,打算怎样解决呢?
周克步:目前正在进行调研,会考虑增加他们的待遇,但编制问题很难解决。
管晨光:目前县委、县政府正在研究这个问题。不过他们创业意识薄弱,还是计划经济思维模式。要提高自己竞争能力,可以办企业,出路要自己找。我的观点是,不参加竞争是没有出路的,目前就是竞争社会。我个人认为,解决编制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合理的,这个是政策性很强的。
记者:如果他们都自谋出路,离开农村,那么与当初派他们下去的初衷会不会有背离呢?
两人均没有回答这个问题。(常毅)
责任编辑:屠筱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