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场、超市里的月饼海报越来越大。孙立 摄
一家糕点企业一年只赚两个月的钱,一个是元宵节的汤圆,一个是中秋节的月饼。今年的中秋节比往
年晚,各月饼厂家、商家早早“煽风点火”,打响月饼商战。据有关部门对北京、上海等十个城市的不完全统计,去年月饼的销售额就达23亿余元人民币,国内月饼市场的生产销售以20%-25%的速度增长。
青岛中秋市场月饼大战的白热化程度并不输于其他城市。但记者调查采访发现,占尽天时、地利的本地产的月饼,难以主导市场,反而让外地月饼抢了风头,这其中深层的原因是什么?
南派月饼“抢尽”风头
本地厂家八成追“广式”
昨天,记者在利群、百盛等商场看到,尽管青岛是南北月饼的交汇地,但广式月饼的招牌明显多于其他,不仅仅是南方品牌大打“正宗广味”,据商场人士介绍,就连青岛本地厂家,80%以上的销售量也围着广式月饼转。
中国饮食素有“东辣西酸南甜北咸”之分,为何大众对月饼的口味却一致偏向“南派”?据市饭店和烹饪协会有关人士介绍,我国月饼经过长期的演变和发展,地区的差异使品种、外观、口感、味道各具独特风格。月饼品种按产地分,有广式、苏式、京式、宁式、潮式、滇式等。其中归结到口味和制作工艺上,主要有京式月饼、广式月饼和苏式月饼三大派系,它们被形象地称为“老三样”。而在传统“老三样”的品种上,不难看出,南派月饼所占比例就略胜一筹。
日前,经国家食品质量监督检验及专家委员会严格评议和审定的2006年“国饼十佳”中,广式月饼占据了其中的六席。
据介绍,京式月饼油与馅都是素的,做法如同烧饼,外皮香脆可口;广式月饼轻油偏糖,皮儿薄,内馅饱满,吃起来甜腻;苏式月饼油糖皆注重,外皮吃起来层次多且薄,酥软白净。“苏式月饼外皮易松散,不宜装盒;京式月饼外皮较硬,不合现代人口味;唯独广式月饼外表油光鲜亮包装适合,馅料花样繁多,从普通的豆沙、莲蓉到鲍鱼、干贝,高低档次分明,受到生产厂家的欢迎。”饭店和烹饪协会的有关负责人认为,广式月饼的自身特点与现代人饮食习惯的变化、食品包装的演变不谋而合,这是其站稳市场的重要原因。
本地市场包揽散装货
高端市场难见青岛牌
13:7,这是记者昨日在东部一家超市中发现的外地月饼品牌与本地品牌数量的对比。记者发现,尽管散装月饼几乎被青岛本地品牌包揽,但附加值较高的月饼礼盒被外地品牌“侵占”的现象在一些中高档消费区域尤为突出。
记者在同一家超市中看到,某本地品牌8粒装共4种口味月饼,大包装纸盒包裹后仅售68元/盒,而同样8粒装4种口味月饼,一广东品牌月饼礼盒售价却高达168元/盒。记者在超市中采访了二十位正在挑选月饼礼盒的市民,其中有12位将目光投向了外地品牌,市民郑先生表示,其实从自己吃的角度来说,他认为本地品牌和外地品牌或许差距不大,但外地月饼包装明显比本地品牌更精致。因此为了送亲朋更有面子,他宁可自己多掏一点钱。
而市民张晶女士的观点也代表了部分选购外地品牌者的想法。张女士说,去年中秋节因工作原因,她是在香港一个朋友家过的节,朋友招待她的是香港名牌美心月饼,“以前在家从没吃过那种入口即化的莲蓉馅,朋友说这才是正宗的广式月饼。”张女士说,今年中秋她就是特地来挑选正宗广式月饼的,“有了在香港的经历,我觉得无论广式、潮式还是苏式月饼,尽量挑选当地厂家生产的应该更正宗。”
酒店月饼借势赚钱
品牌质量还欠火候
“五星级酒店的月饼,高档啊!”如今,不少酒店借着星级称号的品牌,也来分食月饼大餐。今年岛城各大酒店更是在超市月饼还未上柜之前,就纷纷用各种新奇的招数吸引消费者“眼球”。
香格里拉大酒店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酒店月饼的销售绝大部分以团购为主,单位团购占比较大。“酒店月饼销售增长在最近两年尤为突出,预计今年月饼销售收入比去年将增加30%左右。”按照酒店人员的说法,星级酒店月饼销售增量已远远超过超市现货的销售比例。
对于酒店的这种说法,食品厂家并不完全认同。岛城某月饼生产厂负责人告诉记者,近几年星级饭店纷纷做起月饼,其实自家“现烤现卖”的可以说是凤毛麟角,多数酒店月饼并非“亲生”的,而是从不同渠道进货后加上包装,将价格翻上几番的“贴牌”月饼。他进一步透露,一家较知名的高级酒店曾向月饼生产企业摊牌,委托其生产的月饼价格不要超过13元一盒。按照这样推算,即使加上外包装,那么一盒月饼的成本价格也就二十几元,但是“穿”上星级外衣后,零售价格就会达到百元左右甚至更高。
一位知情者还透露,团购酒店月饼可以“随意”开发票,酒店月饼的旺销与此不无关系。
消费者迷信外地月饼
本地品牌感觉“委屈”
对于目前形成的市场格局,本地品牌有自己的看法。某本地品牌的超市销售人员告诉记者,月饼的馅料配方其实早已打破地域的概念,本地厂家同样也能做出外地的口味。而对于消费者关于包装的意见,本地品牌更觉得“叫冤”。销售人员分析说,本地月饼厂家既销售散装月饼又销售礼盒装,因此单个月饼的价格更透明,如果因包装的精致使得礼盒比散装月饼价格高出太多,消费者同样会因“暴利”不买账,对于消费者既要实惠又要精美的需求,本地厂家实在不易满足。
也有一些厂家对于青岛月饼目前在市场上的位置认识很清醒。好世界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黄玉华说,与南方品牌广式、苏式口味的特色鲜明相比,青岛月饼还是有些缺乏“个性”。有业内人士认为,由于传统月饼就没有“青岛风味”,因此青岛厂家很难突破工艺的制约。青岛本地的厂家应考虑地方口味的因素,而不能一味模仿外地品牌。
本土月饼悄悄谋变
做大做强还需时日
“吃月饼的传统在中国有上千年的历史,像老北京、老广东的月饼坊有的已经是几百年的工艺传承。而青岛仅是一个百年的年轻城市,在传统食品的制作工艺上不占优势。”文史专家鲁海先生告诉记者,早在上世纪40年代,青岛有一家算是青岛月饼的老字号“万福临”,那里经营的是京式月饼,也就是青岛人常说的“酥皮月饼”。还有一家西点厂“玛尔斯”,60年代改名为“生活林”,那里生产的主要是提浆月饼,也就是现在青岛人说的“硬面月饼”,但是由于体制、经营等多方面原因,“万福临”上世纪80年代就“消失”了,“生活林”的名气也大不如从前。
“1993年来青岛考察市场时,青岛人还没怎么接受广式月饼。”“好世界”的黄玉华说,好世界最初进青岛,也遇到了“水土不服”的情况,后来也是在不断改良中,找到了适合青岛人的口味。尽管与一些历史悠久的城市相比,青岛的月饼企业起步比较晚,但朝气蓬勃正是他们发展迅速的优势。
“蛋黄莲蓉月饼用的是微山湖的野生鸭蛋黄,金枣月饼用的是乐陵山枣……”听说记者要采访青岛月饼品牌的特色时,笑蕾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刘笑蕾很高兴地介绍了一串具有山东特色的笑蕾月饼馅料。刘笑蕾称,青岛月饼文化积淀较少,要想在短期内在全国做出名气很难,但是目前不少青岛厂家都在积极做特色,笑蕾今年推出的山东风味月饼正是对“鲁式月饼”的一种探索。
有些有远见的青岛食品企业开始动脑筋在月饼市场上谋变创新,特别在工艺和包装上创新。不过,记者也发现,比起元祖、好利来等外地品牌“摇旗呐喊”热闹的宣传造势,青岛的月饼企业显得有些“默默无闻”。就像业内人士称,新时代的竞争不仅是传统的品质、价格之争,还上升到了品牌之争。总的来说,青岛月饼在市场上要走的路、要过的险滩还有很多。
记者 刘兰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