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改新方案中,对‘英国模式’借鉴只限于基本医疗层面,简单说就是免费治小病,不免费治大病。”9月20日,卫生部一位参与医改方案起草,同时也是新成立的医改协调小组成员的知情人士向本报记者透露说。
自从去年7月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一份研究报告得出中国医改
“基本不成功”的结论后,卫生部主导起草的医改新方案就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但在持续升温的舆论漩涡中,这份新方案迟迟没有露面。
“我们最近抛出一些想法,想看看各界的反应。”上述知情人士表示,卫生部正在起草的医改新方案并不等同于“英国模式”,未来改革的方向是,基层的小病治疗由政府免费提供,一般的大病治疗靠社会医疗保障来完成,重大疾病的治疗则求助于商业医疗保险。
但据本报多方了解,对卫生部拟议中的这个新方案,财政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都持有异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还打算按照自己属意的“德国模式”另提一个医改方案。而前不久新成立的由14个部委组成的医改协调小组,将负责协调部委之间的意见,敲定最终的医改方案。
并非照搬“英国模式”
“这几天有媒体报道说医改新方案青睐‘英国模式’,其实并没有准确理解新方案的意图。”上述卫生部人士说。
据介绍,所谓“英国模式”,是指英国国家卫生服务体系(National Health System,
NHS),政府举办和管理医疗机构,居民免费获得医疗服务;医疗服务体系是典型的从上到下的垂直体系;服务体系是双向转诊体系;医疗经费80%以上来自政府的税收,其余来自私人医疗保险。
“通俗理解‘英国模式’就是小病、大病都是免费治疗。”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研究所教授顾昕对记者分析说。
但实际上,卫生部起草中的医改新方案并不是照搬这种“英国模式”。上述卫生部人士透露说,医改新方案对“英国模式”的借鉴只限于基本医疗这个层面,简单说就是免费医疗只管小病,不管大病。
新方案提出,基层的医疗保障、服务体系都由政府来承担,以此为基础,构建三层医疗体系。
是哪三个层次医疗体系呢?卫生部的这位人士向记者一一解说了他们的设想:
第一个层次,保障基本医疗是医改新方案的核心。即政府出资或筹资、政府直接举办医疗机构,免费向全体国民提供最基本医疗药品和治疗。
什么叫基本医疗?具体操作化的建议是,城市中,在社区卫生服务体系中如社区卫生中心看的病为免费,农村中,在乡镇卫生站体系中看病也免费。
“为了做到这一点,今后将加强社区卫生服务,强化乡镇卫生院的服务功能,提高质量,把病人留在基层。”上述卫生部人士说。
同时,卫生部的医改新方案课题组还主张列出一个基本医疗服务、基本药品、基本病的清单。列于清单中的归属于免费范围。
第二个层次,不在上述清单内的“大病”的治疗,靠社会医疗保障来完成。即通过立法强制全体劳动者加入,以家庭为单位参保,保费由雇主和雇员分担,以解决大病风险问题。
第三个层次,是商业医疗保险。满足高层次的医疗保障和医疗服务需求。
“打个比方,得了感冒可以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免费治疗;要做胃病手术就转诊到大医院,费用向社会医疗保险机构报销;得了心脏病或肿瘤等重大疾病就求助于商业医疗保险。”上述卫生部人士如此描述未来三个层面医疗体系的设计。
“新方案设计了一个医疗新体系,三个层面互相补充,但国家出钱保障全民基本医疗是新方案的基础和特点。”中国社会科学院院社会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唐钧对这一方案评价说。
“简单区别英国、德国、美国三国医疗模式的特点,就是全民免费医疗、全民社会医疗保险、商业医疗保险之间的区别。”另一位接近医改协调小组的人士描述说。“新的医改方案实际上是英国的躯体、德国的四肢、美国的脑袋,是三国模式的混合。”
三部之争
不过,据相关人士透露,卫生部的这个医改新方案并没有在相关部委当中达成一致。
财政部首先对方案中的第一个层面,即政府免费提供全民基本医疗保障所需的投入提出质疑。
根据卫生部医改课题组的初步测算,要达到免费提供全民基本医疗保障的目标,大约需要国家财政投入2000亿元。但财政部对这个数字表示怀疑。
“按课题组测算,2000亿只管小病,即社区和乡镇卫生院门诊,可是相应的医疗科研、基础设施建设、人员培养等等,这些难道不要钱吗?如果把这些也算进去,2000亿够吗?如果不够,那到底需要多少钱?”财政部的有关人士表示,医改新方案如果不能准确测算国家整体的财政投入,财政部门就无法作出合理的财政预算。
同时,按照这个医改新方案,当前正在进行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将面临重大调整,承担这一职能的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对此也表示了不同意见。
“现在的城镇基本医疗保险是既保大病又保小病,如果按照卫生部的医改新方案,政府将对基本医疗免费,那么现在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制度里用来管小病的这笔钱,又该如何处置?”劳动部劳动保障研究所有关人士提出疑问。
而且,由于目前社区和乡镇卫生院门诊是由卫生部主管,如果按照医改新方案,将来国家用于提供社区和乡镇卫生院门诊免费医疗的这2000个亿,无疑就要全部交由卫生部来操作。对于这种政府集免费医疗的出资方和操作方于一身的做法,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也持保留意见。
“政府全额拨款举办基层医疗机构,如果监督机制不到位,就意味着效率低下,更容易产生官僚化。”劳动保障部劳动保障研究所有关人士表示。
据透露,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和财政部更倾向于“德国模式”,即全民医疗保险制度,医疗保障和医疗服务体系分离,雇主和雇员向作为第三方的医疗保险机构缴费,保险机构与医疗机构(公立、私立都可以)签约以提供服务,不能参保者才由政府提供医疗服务。为此,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正按照自己属意的“德国模式”,打算另提一个医改方案。
不过,卫生部方面对“德国模式”似乎不以为然。“社会医保(德国模式)现在在中国缺乏相应的制度环境。”卫生部政策法规司的一位人士向记者解释,比如中国还缺乏正式的劳动制度,存在大量的分散的劳动关系。按照“德国模式”需要单独设立医保机构,这将增加政府的行政成本。
“我们现在的第三方独立的中介、非政府机构发育也不够成熟。”唐钧持与上述卫生部官员相同的观点,他认为社会医保模式会导致出现新的政府性的医保机构。
另外一部分专家则对卫生部的医改新方案和现有医疗制度对接的难度表示疑虑。“这种难度可能超出设计者们的预想。”顾昕认为。
顾昕提出,按这个医改新方案,基本医疗(即门诊)在社区卫生中心或乡镇卫生院,大病则转往医院住院治疗,但前一个层面归卫生部管,后一个层面归劳动保障部管,这两者如何协调?“社区卫生服务提供由于免费,又可能出现急于转诊的现象,很容易造成互相推诿。”
此次医改协调小组由发改委、卫生部牵头,发改委的意见就显得尤为引人注意,“发改委还没有明确意见,但可以肯定的是,医改协调小组能否成功协调各部委的不同意见,将直接关系到医改新方案的最后定论”。(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王世玲 定军)
责任编辑:林彦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