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拼族”的“拼生活”
在北京,时下最流行的已不是“拼命”,取而代之的是拼车、拼房、拼购、拼饭、拼妆、拼衣。带着对大城市的无奈,京城“拼一族”跻身而出。
家住朝阳而工作单位远在中关村的黄灏谈起自己拼车之前的生活
依然隐隐作痛:“公交太慢、地铁太挤、买车太贵、打的太烦,在大城市工作实在是太不方便了,总是在上班之前就把自己搞得筋疲力尽。”提起拼车时光,黄先生情绪马上高涨起来,“经济、方便、舒适、还认识了一帮朋友。”他还泄密:“有一个拼车同伴已经成我的女友了,我们年底结婚。”
高房价令人望而止步,高房租也使刚入职场的新人们心有余而不足,刚毕业的应明就和两个同班同学拼房,一千五百元人民币的房租分成三份,每人都能省下一大笔钱。应明表示,拼房不但省钱,人多了也有气氛,平时生活大家还可以互相照应。
应明称自己过的是“拼生活”,中午在公司与同事拼饭,一大帮人吃一桌菜,饭钱平摊。晚上回家,与房友们轮流开火做饭。他说:“这是高消费逼出来的节俭。”
大学生们的“拼族”生活更是多彩多姿,高校网上拼购信息永远是铺天盖地,中国传媒大学的杨莹和同班十五个同学合买了一张游泳年卡,她告诉记者,一张年卡一千多元,根本不是学生族可以消费得起的,而且不可能每天都有时间去游泳,拼购便是最经济的购物方式。
而林业大学应届毕业生林密更是和室友们过起了“拼衣、拼妆”的生活,她无奈的说:“还有一年就毕业了,大伙都忙着找工作,而面试需要穿着的正装,质量好的化妆品又不是每个人能买得起的,只能靠‘拼衣、拼妆’度日。”
对愈演愈烈的“拼”生活,社会学学者史新认为:“这是现代都市中,精明的市民用有限的工资实现‘足金足量’的生活品质。‘拼一族’的拼消费是消费走向成熟的表现,同时也反映出从小生活在防盗门内狭小空间的人们沟通的愿望。”
也有人称,“拼生活”是大城市效应的产物,在高消费的驱动下,人们只能过起“新集体主义”的生活,这不但摒弃了“个人主义”,同时“拼一族”节俭、节约的环保意识也节省了日益匮乏的资源。 作者 陈晓舒
责任编辑:屠筱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