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青岛新闻网 > 特别报道 > 正文  
 
桑美死亡人数分歧 新华社记者舌战官方媒体(图)

青岛新闻网  2006-09-07 15:03:10 青年周末

 

  [提要] 8月10日,“桑美”台风正面袭击福鼎,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停泊在沙埕港海域避风的大量船只沉没。海难的救援工作一度受到质疑,死亡人数统计出现分歧。一方是新华社浙江分社,另一方是福建官方媒体。双方的“精彩对决”,近日迅速传播于众多网络论坛。

新华社浙江分社社长张晓华乘渔民搜寻遗体的小船前往灾区采访。本图由新华社记者徐昱提供

新华社浙江分社记者 朱立毅

  新华社内参内容咋就上了网

  新华社浙江分社记者细说舌战福建官方媒体内幕

  ◎脸谱◎

  朱立毅:1978年生人,2000年浙江大学毕业后进入新华社,从事记者工作6年。

  ◎声音◎

  我个人没有权力指责谁,但我觉得还是要靠良心来办事。

  一方是新华社浙江分社,另一方是福建官方媒体。双方的“精彩对决”,近日迅速传播于众多网络论坛。

  其中,转载于某社区的题目为“新华社发怒了!”,央视论坛的题目为“福建日报PK新华社”。其他还有“新华社福建省委舌战未休”、“一场关于桑美的精彩口水仗”等等标题,不一而足。

  事件起因于8月19日,《福建日报》发表的福建省委书记的一番话。就报道桑美灾区一事,该书记严厉批评:“某些媒体,包括外省的新闻记者到受灾地区,道听途说,做了许多不实报道,网上也大肆炒作。”

  一场争端以此为起点。自8月20日到24日,由福建省委宣传部主管、福建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主办的福建东南新闻网,在其网站首页上,连续以“网友”名义刊登了《“桑美”风灾:拷问媒体良心》、《天灾已走远,莫为人祸所击倒》、《关于桑美台风之后的台风》等三篇文章,矛头所向,直指不久前曾赴福建灾区采访的新华社浙江分社。

  两天之后的8月26日,新华网随即发表了《为了新闻工作者的良知——“桑美”台风报道一线采访手记》(以下简称《采访手记》)。该文长达7000字,署名为新华社浙江分社的4名记者,详细介绍了他们前往灾区采访的细节和始末。并配发一篇《灾区采访竟被诬“人祸”》的评论,同样刊登于新华网浙江频道的网站首页上。

  3天之后,福建方面再次回应。福建日报社旗下的《海峡都市报》,8月29日发表了《福建记者赴桑美灾区采访 见闻有所不同》(以下简称《见闻》)。长达六千多字的这一长篇通讯,对新华社的《采访手记》指名道姓,毫不客气地逐条批驳。

  这场新华社浙江分社与福建官方媒体的网络战,孰是孰非?

  9月4日,本报记者连线《福建日报》总编办主任吴家声,他明确拒绝接受采访。记者随即连线新华社浙江分社记者、《采访手记》一文的执笔人朱立毅。朱讲述了这场争端的幕后:

  我们是全国媒体,不是跨省采访;灾区现场我们就是找不到当地政府人员;只能让省级领导看的新华社内参,被不正当传播。

  ……灾难发生后,我们的舆论,有些还是主流媒体,包括外省的新闻记者到受灾地区,对灾区群众互帮互助的动人情景、对解放军武警官兵抢险救灾的感人事迹、对当地党委政府组织重建家园的积极作为视而不见、置若罔闻……有的还是由社长带队,有组织地到龙安进行跨区域采访。这其中有些记者不与当地党委政府联系,道听途说,一味夸大灾情,编造耸人听闻的细节,发表了大量严重失实的新闻报道和内参。

  ——《“桑美”风灾:拷问媒体良心》 [福建东南新闻网]

  总社批准去福建采访

  青年周末(以下简称“青周”):你们是浙江分社的记者,为什么社长带你们去福建跨区域采访?

  朱立毅(以下简称“朱”):我们新华社是中央媒体,怎么能叫“跨区域采访”?福建方面说我们跨区域采访,站不住脚的。

  青周:新华社分社去采访另一个省,有过这样的先例吗?

  朱:只要经过总社的同意,这样的先例一直都存在。

  青周:你们经过总社同意了吗?

  朱:太经过总社的同意了!第一,我们去之前就向总社汇报过了。第二,我们在福鼎采访完了就想走,但总社说你们一定要留在那里,等福建分社的同志到了以后做交接,千万先不要走。

  最初我们没想去福建。我们在社长的带领下,去温州的苍南采访。苍南跟福建的福鼎相邻,两个地方连在一块。在苍南听说福鼎死了不少人,还看到苍南一些家属去福鼎认尸。我们向总社汇报后,因为我们的位置离福鼎更近,总社就先派我们过去。

  青周:福建媒体说你们对“当地武警官兵抢险救灾的感人事迹、当地政府组织重建家园的积极作为”视而不见、置若罔闻。

  朱:有一个例子能很好地说明问题。比如,我们的家人被送进医院,我首先要问的是:我家人的身体怎么样了?还是首先问:你们采取了什么措施?

  肯定是前者啊,我第一要关心的,就是我家人的状况嘛。这是一个新闻传播的普遍规律。

  再说,福鼎宣传部,我们也电话联系了,跟他们做了采访。此外,我们在现场一直找政府人员,但是找不到,我们也非常奇怪。

  在某网站上,一条关于福建省委书记批评有些媒体报道失实的新闻,其跟帖在短短几个小时内竟达500余条,内容均为指责福建有关部门抗灾救险不力,甚至对省委书记进行人身攻击和人格侮辱。这些重复发布的帖子,具有相同IP。显然,这是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在幕后操纵,他们隔岸观火,还不时地泼油,唯恐天下不乱。

  ——《天灾已远走,莫为人祸所击倒!》

  新华社内参内容透露到了网上

  青周:福建媒体说你们的报道是“人祸”,你们怎么看?

  朱:媒体的采访至于是人祸吗?再说,他怎么看到我们内参的?

  13日晚上大概11点,福建宣传部部长当时告诉我,截止到那天晚上的伤亡人数统计是,死亡70多人,失踪100多人。我觉得不得不提的是,此后死亡人数立刻大幅度上升,第二天就达到了170多人。

  青周:这意味着什么?

  朱:就是说,灾难是10日发生的,13日晚上福建省宣传部门的统计数字还只有那么一点。但是在新华社去了之后的第2天,福鼎方面公布的死亡人数,突然就大幅度上升了。

  我们在当天晚上发了内参,就是把真相暴露了嘛。后来对于我们发的这份内参,在福建那边的网站上能够看到反馈,有不少批评的文章。

  不过,我到现在都觉得奇怪,为什么有这么多人注意到这份内参?我们发的那个内参只有省级领导能看到。是不是有人通过不正当的程序看到了内参?

  青周:你能确认就是你们发的那篇内参引起纷争的吗?

  朱:在福鼎海难这个问题上,除了后来我们发表的《为了新闻工作者的良知》那篇采访手记,我们浙江分社没有发过公开的稿子。

  没看到这篇内参,他们指责我们什么呢?如果看到了,他们是通过什么不正当的渠道看到的?

  内参不能以书面形式外传,口头上也不能透露。那怎么会传出去呢?

  福建东南新闻网上,有不少指责我们的文章,是以所谓网友的身份出现的,但是说话的语气很是与众不同。你看大旗网的标题就是:福建所谓网友PK新华社。“所谓网友”,这个表述特别有意思。

  某权威新闻媒体的记者针对福建东南新闻网西岸社区上的三篇帖文撰写了《新闻媒体到灾区一线采访是“人祸”?》……这是笔者所见过的权威媒体对社区帖文所作的第一次正面回应和无情笔伐。为何该记者会对社区帖文如此“重视”,以致如此大张旗鼓的“正式澄清”,亲自操刀问斩?笔者认为无外乎是为了维护其权威地位!

  ——《新闻媒体别为权威所累》 [福建东南新闻网]

  和社长吃饭聊天定下《采访手记》

  青周:这篇《采访手记》的作者署名是你们4个记者,是谁执笔的?是个人行为吗?

  朱:是我执笔。这篇文章,当时由两路分别发出,一路是新华社特稿,另一路是发在新华网上的采访手记,都是领导签发的。

  这是正式的报道,整个回顾我们的采访经历,并不是我们在网上的个人化的表述。

  青周:写这篇手记,是你们领导,比如说社长的意思吗?

  朱:我们很多同事,都在msn上把自己的名字改成了“见证历史”之类的内容。在这么一个见证历史的过程中,我们个人也觉得应该把它写下来。然后我们几个在吃饭的时候凑到一块,碰了一下,当时分社社长也在。大家东聊一句,西聊一句,就说要写这么一个东西。现在也没法说是谁出的这个主意。

  青周:为什么要写这么一篇采访手记呢?是为了回应福建媒体的指责吧?

  朱:网上有这样的说法,说新华社是针对福建方面做出的一个回击。但是,我觉得如果更全面来说的话,我们主要就是描述了在浙江灾区的采访过程。

  我看到网上对这篇采访手记的转载不多。为什么呢?我的一个朋友跟你想法一样,也认为我们这篇手记是针对福建方面的。于是他就对我说,你们这个包子(手记)的皮太厚了,馅太少,所以转载率会这么低。

  我们的主要目的不是要反击谁,我们就是要把这么一个空前的灾难进行展示。

  青周:感觉你最初就是为了搞一个包子出来才提笔的吧?

  朱:我也不排除要用这篇手记以正视听。这也没有什么可以非议的吧?

  客观地说,我们记者当中,有些人是想把它做成一个包子;但有些记者就是认为,我只做一个馒头。写这篇手记的动因,不是单一的。

  “8月13日中午,我们抵达福鼎沙埕镇,当汽车沿着港口旁的公路行驶时,司机突然叫了起来:‘水里是什么东西?’下车一看,我们大吃一惊:这竟然是一具浮尸!随后,在海面上,我们又看见了十多具漂浮的遇难者的遗体。”

  ——《采访手记》 [新华社浙江分社]

  其实,我们在“手记”记者等人抵达沙埕镇的前一天,即8月12日14时许,就踏上了从沙埕镇政府所在地到南镇村的渡船。但是,我们并没有见到海上浮尸。

  ——《见闻》 [福建日报社采访组发表于《海峡都市报》]

  影像资料证明海上有浮尸

  青周:后来福建日报社的“本报采访组”出了一篇文章,特地反驳你们。

  朱:我看到了。他们这篇东西出现的形式很特殊,也比较罕见。面对罕见的事情,可能就要用比较罕见的方法吧(笑)。

  青周:我看到对事实部分有一些争议。福建日报社说你们夸大了灾情,编造了一些耸人听闻的细节。比如你们说在海面上看到浮尸,但是《福建日报》的报道组却说,他们没有看到浮尸。他们对这个细节很质疑。

  朱:我们看到有浮尸,说明肯定有浮尸。他们没看到浮尸,并不能说明没有浮尸。这是一个很简单的逻辑推理。

  对于浮尸,我们有影像资料可以证明。只是新闻媒体,特别是作为新华社这样的媒体,肯定是不会把死者的这种照片公布出来的。一方面是对死者的尊重,另一方面也是对受众的尊重。

  当听说我们是记者,大批群众围了上来,陈述对当地救援工作的意见,原来,他们失踪的亲属大多还没有找到。某渔民说,灾后第一天,灾区连医疗人员都找不到,也没有人组织打捞尸体。

  ——《采访手记》 [新华社浙江分社]

  实际上,台风“桑美”余威尚存,沙埕镇就开展了海上搜救工作……(以下为大段文字详细描述当地政府如何展开搜救)。

  ——《见闻》 [福建日报社采访组发表于《海峡都市报》]

  福建灾民要我们一定说真话

  青周:福建日报社采访组的文章中,提到当地政府的救灾点都在免费发放矿泉水和方便面,但你们的报道中说,灾民没有水喝,没有饭吃。这是怎么回事?

  朱:台风是10日发生的。11日已经有很多尸体,漂浮在海面上。一个渔民告诉我们,他的嗓子都哑了。我问他为什么?他说自己是被气的。他跟当地政府的人协调,让他们帮助打捞。扯了半天,就是没人采取措施。

  还有一个强烈的对比。在浙江苍南这边,一栋房子倒塌,死了40多人。我们看到现场的军人、警察、消防战士真是多得跟蚂蚁似的。在相邻的福鼎,我到处问,你们这里有没有政府工作人员,当地人就说没有。

  我只是描述我所看到的现象,不代表他们就真的一个人没有。在这样的大灾面前,难道一个政府工作人员和解放军官兵都没有吗?这不太可能嘛。我们几个记者在多个现场都没有看到,真的让人非常诧异。

  青周:我看到,福建有关方面已经多次对你们发出了严厉批评,你们还会进一步回应吗?

  朱:我不知道今后是否还会出现跟福建方面的“来回”或者PK。我个人觉得已经没有多少必要了。我相信百姓心中有杆秤。这杆秤不是权力能够左右的。

  我觉得,福建媒体也没有必要针对新华社说这样那样的话。大家都知道真相是什么,福建媒体更应该知道真相到底是什么。

  我个人没有权力指责谁。我觉得还是靠良心办事。我们离开福鼎的时候,当地的灾民拉着我们的手,哭声一片:你们一定要说真话啊!如果这些灾民看到东南新闻网那三篇所谓网友的文章,他们会有什么样的感想呢?我真是觉得很可怕。

责任编辑:林彦婷

页面功能   】【 小字】【 】【打印】【关闭

相关链接:
 
下一篇:
 
三部门联手打击恶意炒楼行为 着重查处囤房行为
图片新闻
 
热点资讯
 
· 天泰迦南美地诚征浪漫爱巢创意
· 岛城唯一全北美外教英语授课学校
· 世界超薄笔记本电脑3899元热卖
· 中国百盛06服设赛山东区决赛在即
· 青岛啤酒市场扩张再次发力
· 岛城独家健身分期付款新概念
· 对外经贸大学MBA班9月16日开学
· 海尔中央空调组建"装修联盟"
· 岛城最大的外语培训基地—赛思
· 岛城首家男子医院——专业只为男人
· 天津大学MBA班9月7日开课
· 五色土-投资收益7% 借款仅需三五天
青青岛短信中心
>>点击进入短信频道  

站内检索
 

版式检索

旧报全文检索

专题汇总

实用信息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