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图/张异
有法院研制出“电脑量刑”软件,输入案件情节就能得出刑期;重庆人士质疑“有电脑判案还要法官干啥”
&
nbsp; 山东淄博市淄川区法院研制了一套“电脑量刑”的法律软件。输入案件的具体定罪情节,电脑就能判决出一个刑期。
有人支持电脑量刑,认为可以防止法官滥用权力,避免同样案件由不同法官审出“不同结果”的弊病;但也有人质疑说,永远没用完全相同的个案,这正是允许法官拥有自由裁量权的所在。让程式化的电脑来处理千变万化的案件,只能是司法的退步。
对于电脑量刑的孰是孰非,我市律师、检察官和法学专家对此发表“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看法。
观点不一:
阳光量刑防审判诟病?
李勇律师:法律规定不可能面面俱到,法官自由裁量的范围过大,常出现同一案件由不同法官审出“不同结果”的现象。把具有强大记忆和检索功能的电脑技术,运用到司法审判中,恰到好处地弥补了法官这一“人为因素”对量刑的影响,使审判成为“阳光作业”。
“电脑量刑”是科技的进步,也是科技服务于司法实践的具体运用。电脑量刑时,不带任何观点、社会关系、人际关系,只“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能严格依法量刑,防止出现“同案不同刑”的诟病。
有电脑还要法官干啥?
政府公务员张先生:说到“电脑量刑”,不由得使人想起“电脑算命”来。电脑也是人制造的,目前电脑的逻辑思维能力远不如人脑的水平,怎能审案量刑?
电脑果真能审案判案,是否就不需要法官这个职业了?法官配备几名电脑软件工程师,效果岂不更好?
渝北区一检察官:“电脑量刑”可以克服人为干扰,表面上看来公正,实质上是一种机械操作,不能适应千变万化的案件情节需要。这些千变万化的案件情节,直接影响定罪量刑,法官可依据自由裁量权对此作出准确判断,机械化的电脑则无能为力,所以“电脑量刑”并不可取。
西政刑法硕士叶瑞:按现行的诉讼法,裁判权只能由法官行使,电脑无权裁判,因此无论是电脑直接确定刑期,还是电脑软件参与合议庭的“合议”,均无法律上的依据。
从法理上讲,裁判权属于公权力,公权力来源于法律的授权,若没有法律授权就无“权”,所以“电脑量刑”缺乏法律依据。
电脑量刑作判案参考?
陈伦律师:法律对量刑的规定仍过于笼统,造成法官自由裁量权太大;个别法官的业务素质不高,易滥用权力,导致司法腐败。
在此背景下催生的“电脑量刑”,为司法审判提供了一个“客观”的尺度和标准,可为法官正确判罚提供重要参考,限制了法官自由裁量权的滥用,有利于法律的公正统一实施。
社会上对司法不公的议论,主要是相同罪行和相似情节,在量刑裁定上差别太大而引起的。但有了电脑辅助,在一定程度上可使法官在量刑时有所参考和遵循,尽最大可能避免量刑时出现畸轻、畸重现象。从这个意义上讲,电脑量刑也是一种进步。
但电脑量刑过于“教条化”,只能按固定程序进行“思考”,无法应对千变万化的案情。因此,它只能是对判案起到一种辅助的参考作用,绝不应该代替法官的思考和判断。
本组稿件由记者肖玉实习生梁杰英采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