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司海英 图) |
药店售药员热荐高价药有内幕——药厂发奖励老板给提成
昨日,本报《会客》栏目报道了药店促销员一门心思向购药者推荐高价药事。本报记者对此所作的调查发现,这一现象在岛城药店普遍存。一些业内人士透露,目前药店为了鼓励销售而实行的提成制度,是导致这一现象的症结所在,药品代理商为了打开新药市场还专门附加奖励机制,更使这一现象越发突出。
买药遭遇“阴阳脸”
昨天下午,记者走访了中山路和台东等地的药店,一来到药品销售柜台前,就有销售人员主动迎上来,热情地询问需要买什么药。记者告知要治疗糖尿病的药后,售货员就开始不厌其烦地介绍起来。记者发现,销售人员推荐的这些药品在同类药品中价格偏高。如果你坚持要买自己所需要的廉价药品,售药员的热情就不再了。记者记录了如下的对话:
售药员:请问您需要什么药呀?
记者:想给父亲买几盒治疗糖尿病的盐酸二甲双胍肠溶片
售药员:君士达新这种药挺好的,还有那一个新上市的牌子也比较不错。
记者:我记得以前同样剂量的盐酸二甲双胍肠溶片好像挺便宜的呀。
售药员:那些都过时了,我刚才给你推荐的那两种卖得很好。
记者:你还是给我拿以前只卖6元钱一盒的那种盐酸二甲双胍肠溶片吧。
售药员立刻冷淡下来,随手从柜台上拿出了几盒记者点名要的那种老牌子盐酸二甲双胍肠溶片,一边低头开着单子,一边冷冷地问:要几盒呀。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像记者这样坚持的消费者并不多,多数消费者都经不住售药员的软磨硬泡,购买他们推荐的药品。
到底能拿多少提成
与记者相熟的一位业内人士一语道破天机:在相同的时间里,多卖高价药就能多增加个人销售额,就能多赚提成。为了增加销售额,岛城药店普遍引进竞争机制,实行药品销售提成制度。药店销售人员的收入是由基本工资和个人销售药品额提成组成。药品销售人员的固定工资一般在800元—1000元之间。如果拿到可观的收入就必须在提成上下功夫。每个药店都有自己各自制定的药品销售提成制度,一般在总销售额的15%以内。为了在一定的时间里多增加自己的销售额,售药员自然会热衷选择那些高价药推荐。一位药品销售人员坦言:“你想想,我们那点固定工资真是太少了!”
与此同时,记者还了解到,一些药品代理商为了让新上市的高价药迅速打开市场,还自己为药品销售设置一些奖励机制。这也刺激了售药人员喜欢推荐新上市的高价药,从而能够在药店提成的基础上再获得意外的惊喜。
少听忽悠多看疗效
在调查中,记者发现售药人员热衷推荐的那些新药贵药和以前那些经典老药的化学名是一样的,而且生产厂家也是一样的。其实有很多新药就是以前那些药,只不过是厂家为了提高药品价格,而给药品重新起个名字申请一个更高的价格后重新登场。
买药还需因人而异。消费者在购买药品时,千万不要被售药人员热情的推荐说昏了头。售药人员推荐的那些所谓的新药或者一些价格很贵的药未必就是药效最好的药。岛城几大医疗机构的药剂专家坦诚向记者介绍,即使药物成分完全一样、制药工艺完全一样,不同的人吃了也会有不同的效果。为此,专家们建议市民,在购买药品时,不要一味听取售药员的热情推荐。最好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或者咨询有关懂药的专家之后再购买。(记者
田璐)
■相关链接
廉价药成“弱势群体”
看病难,吃药贵,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国家先后十余次降低药价,但效果并不明显。最近,国家发改委再次降低了包括青霉素、红霉素肠溶片在内的99种抗微生物药品价格,从全国范围的执行情况看,多数地方实行新价格后,降价药品就在药店很难买到了。买不到药,降价成了空话,调整成了“空调”。
其实,降价药的落脚点在药店。但从经济学角度考虑,又无法指责商家,因为每个经济人都是自立的,商家因为赚不到钱不再销售部分降价药品也是无可非议的。这就要求国家在制定相关政策时能够更加科学。有数据显示,我国每年新批准的药品达到上万个品种,而我国药品的实际研发能力并没有达到这个数量,不少药品都是换了个名称或者换了个包装后,又变成了一种新药。单纯列举药品通用名达不到治本的效果。而如果从药品疗效上来限制药品价格效果应该更好一些。但一些专家也认为,药店作为药品经销的一个重要环节,也应该担负起相应的社会责任,至少在药品的性价比上,给消费者以明示,并拿出自己的诚信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