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觉,夏天已去,秋天来临。按照我国传统中医的说法,每个季节都有其顺应节气的保健妙招。记者采访了青岛市中医院针灸推拿中心主任、医学博士刘立安———初秋保健三妙招 第一妙招:养阴
在中医学里,秋天是阴长阳消的阶段,顺应这个趋势
养阴,当然会事半功倍。这好比一株干渴的鲜花,春夏养阴犹如中午浇花,浇下去的水分会被蒸发掉一大半,而秋冬养阴就好比傍晚浇花,同样多的水分不但不会被蒸发,还可兼得晨露的滋养。青岛市中医院针灸推拿中心主任、医学博士刘立安说,临床很多病症,都是阴虚所致。如果身体能够保持阴阳平衡,就会远离疾病。 方法:(1)经常到户外活动,漫步公园、海边,吸取地气(阴气)。
(2)多食养阴食品,如藕、鱼、萝卜、胡萝卜、黑木耳、白木耳、芝麻、土豆、莴苣、白菜、花菜、红薯、蜂蜜、梨、花生、枸杞、麦冬、胖大海等。
第二妙招:收阳
秋天到了,自然界的阳气开始收敛、沉降。刘立安说,应当开始做好保养阳气的准备。
方法:早睡早起宜收阳,对肺有好处。中医认为秋天由肺主宰,应多食酸,少食辛。酸味收敛肺气,秋天肺气宜收不宜散,所以“立秋”后要少吃葱、姜等辛味食物,多吃酸味果蔬,还要禁寒凉。
第三妙招:防燥
秋天很多人都有“燥”的感觉。要多吃一些寒凉多汁的蔬菜水果和流食。
方法:多吃一些寒凉多汁的蔬菜水果和流食,如黄瓜、西红柿、冬瓜等,多喝汤、粥等。少吃花椒、辣椒等辛热食物,更不宜吃烧烤食品。
推荐保健方:
梨粥:梨2~3个,洗净后去核切碎加大米100克,加水煮粥。梨,味甘酸性凉,有生津润燥、清热化痰的功效,大米健脾益气,两者同煮为粥,具有益气健脾、滋阴润燥的作用,可作为预防秋燥的保健食品。张丽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