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眼前空荡荡的收购站,胡奕发一脸无奈。从这个月月初开始,他关闭收购站大门,停止了废品收购业务。一年来,他放弃了求职机会,和两个志同道合的年轻人把全部心血都投在了废品收购上。然而仅仅半年时间,他们的生意就陷入低谷,到了入不敷出的境地。
三个大学生的创业实践
虽然失败了
却得到了一份宝贵的人生经验
去年毕业离校时,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生胡奕发和室友忙着整理个人物品,旧书刊旧报纸堆了一大堆。等他们装好箱来到寝室楼下准备把这些废书报卖掉时,原本等在那里的师傅已经走开了。这件事触发了胡奕发的灵感。他想,碰到这种情况的人一定不在少数,既然大家都有这方面需求,何不组织人专门收集废品呢?几天后,他在网上碰到正在计量学院读大三的老同学陈东。想法一讲,两人一拍即合。陈东把当时正在筹划的个人网站改造成一个专做废品回收的电子平台。要卖废品的人在网站上输入相关信息,他们再把这些信息转到废品回收站,客户就可以足不出户地等着上门收购,轻松便捷。没有前期宣传,也没有完善的后期配备,去年年底,定名为“浙江废料车网”的网站低调开通。不久,浙江万向职业学院三年级学生朱彤彤也加入进来。三个人开始了创业实践。
血本无归遇到很多现实问题
网站一面世,三个人都把注意力放在了网站推广上。没有吸引投资,他们只能采用小成本宣传方式,校园内张贴、街头散发传单等。但收效甚微,网站的知名度没有打响,平均日访问次数还不超过两位数。朱彤彤说:“我们还走错了一步,没和学校接洽废品收购业务,没有得到承包权。如果得到了承包权,生意就不用愁了。”除了网站缺少投资等内部因素,社会对于卖废品网络的接受程度也没有纳入考虑中。为此,记者在市民中做了个随机调查,多数市民表示卖废品通过网络有些走“弯路”。吴山新村一位大伯说:“每天社区都有一些来收废品的师傅,我们直接卖给他们就行了。再说家里的废品一般是老年人来处理,我们哪会上网啊?”体育场路写字楼的一位后勤人员说:“打一个电话就会有人上门来收购,通过网络中转不是多此一举?”由于生意没有大的进展,今年3月胡奕发几人用借来的钱租用下沙镇某村一个150平方米的民用仓库,作为废品基地,把收购生意从网络扩大到实体。但业务量依然没有明显起色。因为对废品收购行业了解不多,他们遇到越来越多的障碍:一些不诚信的零散收购人员经常在旧报纸中做手脚,塞进砖头、矿泉水瓶子等蒙混过关;造纸厂回收商拖欠钱款,资金收不回来,流动资金越来越少。此时,互联网对他们的废品收购基本起不到任何帮助。有一段时间,除了他们三个几乎没有人访问过网站。于是,他们的业务也从网上过度到收购站。三个人轮流值班,在收购站等着收购员送货上门。有了实体收购站以后,“网络”几乎失去效用,废品收购还得依托网下操作。然而,网上收废品一定没有出路吗?记者电话采访了生意红火的江西南昌市“江南废品收购网”负责人张先生。他告诉记者,网站建成4个多月来,累计访问人数已经超过了16万次,而且通过网站联系收购业务的人也很多,成交率达到97%。看来,废品收购与网络“联姻”还是有一定潜力的。但关键问题在于如何把网络资源充分利用起来,把网络优势最大化,否则网络收废品就会成为一种华而不实的噱头。
行业缺少规范即将进行整顿
采访中,胡奕发和伙伴表示,入行之后才知道,这一行业还很不规范。他算了一笔账:“一般上级回收商在收购时要扣除一定斤两,100斤纸板在送货前一般要加水10斤左右,扣除的分量刚好可以和水的重量持平。如果不加水就会亏本。”小胡说,扣除水分重量是业内公开的秘密,而扣除水分没有统一标准,“一般是收货员目测决定”。此外,寻找废品回收厂家还要有专人“引路”,每发一车货“引路”人的好处费必须计算在内,这也增加了成本。小胡说,一车5吨重的纸板,运输费300元,装卸费120元,加上克扣和介绍费,利润只剩下70元到80元。平均一个月发5到6车货,仅仅能收回500元,还不够负担仓库的租金。这半年多里,他们一直把精力放在维系资金链上,几乎没赚到钱,连借来的钱也打了“水漂”。记者从杭州市贸易局了解到,目前杭州废品收购行业确实不够规范。今年7月“杭州市废旧物资回收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成立,目前针对杭州废旧物资回收工作的条例也在酝酿之中,全市废品收购行业将开展一次大规模整治。市贸易局还建议有关职能部门定期公布行业指导价,让废旧物资回收交易市场更透明。(见习记者艾丹青杭州日报)
责任编辑:孙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