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8月18日播出“政府‘点’菜谁买单”,以下为节目实录:
演播室主持人 方静:
你好观众朋友,欢迎收看《焦点访谈》。
刚才这个画面是记者前几天在宁夏固原市原州区的一个村子里拍到的。这
个村民喂羊不用草料,却用自家种的挺好的甘蓝菜,而这里是国家确定的重点贫困县,这个村民又是村里的贫困户。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记者:
你怎么用这么好的菜来喂羊?
王自李 三营镇孙家河村村民:
现在甘蓝菜卖不出去,现在这个菜不值钱,有些人有羊的还能喂个羊,有的猪还能喂个猪,没有猪的就烂在地里了。
解说:
甘蓝菜在有的地方也叫包菜、卷心菜、圆白菜。果然在宁夏固原市原州区三营镇孙家河村,记者看到不少甘蓝菜已经成熟却还没有收,有的已经烂在了地里。
记者:
这么好的菜为什么都烂在地里?为什么不卖呢?
赵兰花 三营镇孙家河村村民:
便宜卖不成。
记者:
现在多少钱一斤?
赵兰花:
一斤一二分钱。我也想卖一些,卖不出去,没有人要,今年菜便宜没有人要。
解说:
村干部告诉我们,今年孙家河村收获了400万斤甘蓝菜,目前有上百万斤的甘蓝菜还在地里没有销售出去。孙家河村种菜已经有20多年的经验了,这次怎么样会损失这么大呢?是农民头脑发热菜种多了吗?村民们说头脑发热的并不是他们。
记者:
为什么你们村今年种甘蓝菜种了这么多呢?
穆国孝 三营镇孙家河村二组组长:
这是统一叫种的。你不种这个,种别的(农作物)就把你铲了。
记者:
这是谁让统一种的?
穆国孝:
就是镇上,我们镇上管的。
记者:
镇上怎么说的?
穆国孝:
镇上说不管你什么情况,只要在园区要连片的叫你(种菜),不连片都不行,地少的少种点都不行。
三营镇孙家河村村民:
硬叫种的,园区只能种蔬菜,其它东西不让你种。
解说:
村民们说,今年春天原州区要搞万亩蔬菜基地重点示范区,按照镇里的要求,村民土地一旦被划入示范区,就只能种菜,除此之外的任何农作物都不能种。孙家河村的上千亩地就被划进了示范区,农民大面积种植的甘蓝找不到销路,而只好喂猪、喂羊,甚至任由甘蓝烂在地里。
在三营镇的赵四村,记者看到的情况和孙家何村的差不多。那么,被划入示范区的其它乡镇情况又如何呢?在记者前往头营镇调查的途中看到路边的地里种了不少南瓜,南瓜摊也是一个接着一个。
记者:
这南瓜多少钱一斤?
头营镇蒋河村村民1:
一毛五。
记者:
你卖得怎么样?
头营镇蒋河村村民:
不好。
记者:
摆了几天了?卖得怎么样?
头营镇蒋河村村民:
卖了三天了,就卖了这么小一个。
记者:
就卖了一个?
头营镇蒋河村村民:
嗯。
记者:
挣了多少钱?
头营镇蒋河村村民1:
挣的一块五毛钱。
记者:
你为什么要种南瓜?是你以前种过,还是什么原因?
头营镇蒋河村村民:
政府叫种的,别的不让种。
解说:
原来,头营镇的蒋河村、头营村也都有不少地被划在了万亩基地重点示范区内。这里的村民告诉记者,他们甚至连种菜的主要品种也被镇里指定好了,蒋河村是种南瓜,头营村是种辣椒。南瓜已经上市,也卖不动了。
头营镇蒋河村村民:
没人要,一般人不喜欢吃这东西。
解说:
记者采访了头营镇和三营镇的几十户村民,对于政府的这种做法大多数人表示了不同意见。随后记者到原州区政府采访,区政府的领导看法与很多村民的看并不一致。他们认为这样做是要加快发展蔬菜产业,搞这个示范区也是区政府今年的一项重要工作。
丁建懿 固原市原州区副区长:
我们今年原州区政府根据原州区的实际,制定了一个扩大蔬菜产业,也就是扩大规模来增加农民收入。在我们蔬菜集中的四个乡镇——清河、头营、黑城、三营,四个乡镇种植一万二千亩高品种、高质量的蔬菜。
解说:
为了确保万亩蔬菜示范区的建成,原州区政府还承诺给农民每亩蔬菜200块钱的补贴。这个地区有的村有种植蔬菜的传统,如果在政府的引导下,能将这里的蔬菜做强做大、做成产业,进而使农民增产又增收,毫无疑问将是受农民欢迎的大好事。但是,仅有雄心是远远不够的,有了万亩蔬菜示范基地,如何提供及时、有效的技术保障,销路如何解决,如何科学地防范市场风险等等都是回避不了的问题。
王彦平 固原市原州区农业畜牧局副局长:
我认为市场在我们这个地方这么一点菜是不成多大问题。
解说:
为了这个示范,原州区政府今年二月还专门下发文件,确定“今年全区建设无公害蔬菜基地重点示范区”1200亩,主要是在头营镇和三营镇,同时示范区还要“辐射带动周边乡镇种菜”,目标是达到总面积5万亩,总产量2亿公斤。但是面对这样的宏伟蓝图,不少农民想的却更为现实的问题,大家都在单一地、大面积地种植蔬菜,风险太大,还不如种点别的经济作物,尽可能规避风险。
孙守军 三营镇孙家河村村民:
菜的话,一年风险大,我每年种是种,只能少种一点,没有这么大面积种过。这么大面积种植以后,如果行情不好的话,给我们造成损失大得很。
沙启斌 三营镇孙家河村村民:
种一样东西太单一,风险大,对不对?我们响应政府的号召,调整农民产业结构,多种一点东西回避风险。
解说:
有些村子虽然有种菜的传统,但并不是人人都是种菜能手,有的农民并不掌握种菜的技术,而种菜又要有更大的资金和人力投入,不如种向日葵、胡麻等农作物省时、省力、省钱。还有的村民认为在万亩蔬菜示范区里,有的地方土质并不适合种菜。
李治邦 头营镇头营村村民:
他们逼着我们种辣椒,我们没有办法种,家里没有劳力,这么大的面积能种过来吗?
刘维义 头营镇头营村村民
以前都没种过。
记者:
没有这方面的经验?
刘维义:
没有这方面的经验。主要是我们这块地不适应种菜,这块地盐碱化程度高,不适应种菜,只适应种大麦、葵花,小麦也可以。
解说:
尽管农民有这样那样的顾虑,有各种各样的不同意见,却丝毫不能动摇区政府搞万亩蔬菜示范区的决心。这个示范区的建设还被列为各有关乡镇部门年度考核和平时重点工作的考核内容。于是,一旦谁家的地被划进了示范区,种菜就是硬道理,不种就是不行。
杨荣 固原市原州区头营镇副镇长:
我们也非常清楚,农民在种植农作物方面有种植经营自主权,但是想纯粹靠群众自愿,他自主经营,作为一项产业,一个地方的经济发展是很缓慢的。政府的作用主要就是引导,但是我们在引导当中确实也存在一点行政干预。
解说:
在行政干预之下,大多数农民只能按指令种蔬菜,有的农民怕到头来血本无归,就壮着胆子偷偷摸摸地种上了别的农作物。
沙启斌:
晚上偷偷摸摸地,就是九点钟以后偷偷摸摸地浇水,浇完了以后,总算把水浇上了,最后为了种地,晚上十点钟以后,叫人家播种机来把这个东西播上。
记者:
你偷偷摸摸、好不容易种了这个胡麻,后来怎么样了?
胡启斌:
后来被人家铲了,现在就剩这么点,长这么高的时候,遍地绿的时候,就被人家铲掉了。
解说:
这些就是被铲了以后残留下来的胡麻,它是一种用来炸取食用油的油料作物。沙启斌说不止他一家有这个遭遇,在示范区里不少人只要种了其它作物,长势再好也要被铲掉。
杨灯秀 三营镇孙家河村村民:
我想种葵花,我种点葵花我还能卖,他不让我种葵花,种了他铲了。
王志合 三营镇孙家河村村民:
阳历四月份,麦子长有一拃高的时候就铲了。
记者:
用什么铲的?
王志合:
旋耕机。
记者:
旋耕机是什么东西?
王志合:
就是四轮大拖拉机,后面刨的那个。
解说:
这就是农民说的旋耕机。今年春天的时候,这里的农民如果不愿意种蔬菜,而是种了其它的农作物,比方说小麦、向日葵、胡麻什么的,就会被当地的干部用这种机器把他们的青苗连跟铲掉。
孙成海 三营镇孙家河村村民:
给我们的土地承包证,我们现在用不上,我们的土地不让我们种,人家别人种,人家叫我们种什么我们就跟着种什么,种了别的(农作物)就被人家铲了。就这样的,我们现在拿着这个东西有什么用?没什么用。
杨荣:
一般种植前我们干预不让你种,有个别种的几户我们也铲过,铲除了。如果一个地方把一个产业做大做强,不进行一刀切,不进行适当行政干预,这个产业是永远做不了的。
解说:
靠着行政干预,靠着一刀切,万亩蔬菜示范区终于按规划摆在了那里。在忐忑不安中,村民们等到了收获季节,可等到的并不是喜悦,而是苦涩。当然面对烂在地里的蔬菜,农民着急,政府也着急,区、镇政府又是上网发布求购消息,又是动员干部掏钱买菜,但还是解决不了大问题。眼看着辣椒、西红柿就要大规模、集中地上市了,村民们手足无措,而曾经豪情万丈的决策者们当初的豪情也了无踪影。
杨荣:
我们现在在辣椒这些价格方面,市场的情况作为我们也只能是祈祷了。
解说:
烂在地里的蔬菜给农民造成了损失,同时也给当地政府的决策者们一个教训。其实这样的教训早已不是第一次了,孙家河村的农民说以前按政府的要求,他们种过蓖麻,种过西芹,种过树苗,到头来吃亏的都是农民。在孙家河村,随处还可以看到当年种了又卖不出去的树苗当柴禾烧了几年都没有烧完。
孙向国 三营镇孙家河村村民
国家说政府引导、农户自愿,你政府引导,你没有引导,你甚至是误导,而且是强迫,不管你干啥,你只要种下这个东西不如我的意,我给你全部铲了。
演播室主持人 方静:
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做强做大特色产业来发展农村经济,当地的这种思路当然是没错的,但是决策是否科学,在技术和营销等相关环节是否能够提供扎实的支持和服务等等,这些是不可回避的问题。否则,如果不顾实际,无视农民的意愿,一味地做大做强,到头来只能是适得其反。
好,感谢您收看这期的《焦点访谈》,并欢迎您给我们提供更多的新闻线索,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