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青岛新闻网 > 半岛网闻 > 正文  
 
操东北腔买菜遭遇冷脸 不要“妖魔化”东北人

青岛新闻网  2006-08-10 01:01:26 青岛早报

 

    早报以“说话东北腔,他们不搭理我”为题报道了初来开发区的东北人韩先生买菜时遭冷遇后,一些读者纷纷打电话说出自己的看法,他们当中有的是在开发区的东北人,也有开发区的当地人,还有一些周遍区市的读者。

    记者在与他们的交谈中发现,很少有人去真正地关心摊主
当时的想法如何,而更多的是向记者谈起有关东北人的话题。

    东北人不要不自信

    “其实,无论卖菜老板当时怎么想的,作为一名在开发区的东北人,我首先想到的是:惭愧!”在开发区某单位工作的许先生在电话中说,其实这种小事在别人身上也会发生,但为什么到了东北人身上就被“放大”了呢?他认为,韩先生对受的冷落反应如此强烈,本身就似乎在说明,作为东北人的一种不自信。

    “无论别人怎么说,关键还得从自身做起,”李先生向记者表示,他是黑龙江人,一些本地人对东北人的看法虽然过激,但也不无理由,不过,在他看来只要自己做的正,让时间去证明就可以了。

    当年闯关东多亏东北人

    电话为136××××2558的一位本地人则表示,他的姑姑、舅舅都在东北居住,对于东北人他充满感情,小的时候他最盼望的就是姑姑回家探亲,因为可以吃到她从东北捎回来的大面包和木耳、蘑菇。而且在大人的描述中,他很向往东北的大山,还有漫天的飞雪。至于现在一些人对东北人的看法,他不置可否,但认为宽容理解的多。

    家住开发区武家庄社区的武先生说,他16岁跟随父母“闯关东”,在初到东北的时候,没有粮食吃,是靠邻居家一瓢米、一把菜的接济才度过了难关。东北人的豪爽和热情给他留下了很深的印象。1986年因为老家获得发展,他举家搬了回来。回来后,慢慢发现东北人在关内并不“吃香”?原因是在很多打架斗殴等社会不良现象中,都有“东北腔”。武先生说,这部分人不能代表整个东北人。对此,他感到不平。

    希望多关注好的一面

    “我就对东北人没有什么好印象,他们太粗鲁!”一名女士打电话告诉记者,她曾经在菜市场买菜,两位东北口音的摊主正在隔摊旁若无人地互相笑骂,这让本来打算到他们菜摊买菜的她很反感,随后放弃离开。

    在平度工作的东北人张先生看了报道后打来电话说,希望媒体能够多关注东北人好的一面,不要“妖魔化”了东北人,作为一名东北人他也憎恨那些败坏东北人名声的“害群之马”,但更感谢那些能够公允看待这个问题的当地人。

    于先生是一名警察,他说,不可否认,在当地一些治安事件中,经常会出现东北人的影子,这的确容易让别人对他们产生看法。但假如那名摊主仅仅是因为韩先生操东北口音就冷遇他,就难免过激了。应该相信的是:无论是哪里人,还是好人居多!

    如果你是身在异乡的东北人,无论在工作还是生活当中遇到什么样的困惑,请拨打早报热线82888000,早报记者愿意倾听你的心声。(记者 尹建筑)

页面功能   】【 小字】【 】【打印】【关闭

相关链接:
 
下一篇:
 
31个国家“秀”岛城 亚太国际旅游博览会明开幕
图片新闻
 
热点资讯
 
· 动漫新宠展•奥特曼真人见面会
· 成就月薪5000元的白领精英
· 06年中国百盛服装设计师邀请赛
· 佳世客入住胶州华鲁国际御龙广场
· 谜团揭开海尔首发酷睿Ⅱ"嫌疑"最大
· 半年英语免费学 外教老师带回家
· 对外经贸大学MBA班9月16日开学
· 新托福 New Toefl iBT登陆青岛
· 北交大MBA学历学位班招生
· 青岛啤酒“我是冠军”大赛启动
· 五色土-投资收益7% 借款仅需三五天
· 青岛海尔路CBD 写字楼 D&D财富大厦
青青岛短信中心
>>点击进入短信频道  

站内检索
 

版式检索

旧报全文检索

专题汇总

实用信息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