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网8月20日讯 为使小康路上,不让一户群众落伍,莱西市坚持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
积极打造农民增收致富的平台,引导低收入农民走出了多元化的致富之路。
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为低收入农民增收打好基础。近年来,莱西市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形成了奶牛、肉鸡、生猪、花生、蔬菜、果品等六大产业链条,将全市80%的农户和耕地纳入了产业化经营体系,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的60%来自于农业产业化经营,过去只能靠种地维持生活的低收入农民有了致富的渠道。日庄镇刘家都村8户贫困农民在有关部门的帮扶下发展奶牛养殖,户均收入2万多元,彻底摆脱了贫困。店埠葛家泊村20多户贫困农民靠为村里的花生加工厂收购花生脱贫致富,户均收入上万元。
发展壮大二三产业,为低收入农民增收拓展空间。莱西通过着力抓招商引资,培育壮大民营经济,加快农村城镇化步伐,壮大二产、提升三产,为低收入农民提供多条致富之路。九联集团是在村办养鸡厂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国家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2002年与沽河街道后庄扶村实行了“村企合一”后,大大拓宽了村民的致富渠道,全村有400多名过去只能靠种地为生的低收入农民成了企业工人,年人均收入近万元。一些劳动能力差的村民通过土地入股、加入合作联社等形式,保证了稳定的收入。集团为65岁以上的老人每人每月发放100元生活补贴,保证基本生活,并建设了老年公寓,让老年人免费入住。
培育建设专业市场,为低收入农民增收搭建平台。立足“建一处市场,活一方经济,富一方百姓”,积极推进市场建设,为低收入农民搭建了增收平台。店埠镇东庄头蔬菜批发市场去年交易量达到10亿公斤,交易额10.5亿元。年龄大、身体伤残的村民在市场上搞服务,年收入5000多元。院上镇蔡家庄村立足花生加工专业村的优势,在村内建起花生交易市场,引进企业14家,村里的中老年妇女为加工厂缝麻袋、拣花生果,月收入300多元。水集一村结合旧村改造建设市场,使家家有网点,不能搞经营的老年人靠出租房屋年收入1万多元。
健全农村经济合作组织,为低收入农民增收提供依托。加强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是把农民组织起来共同致富的有效形式。到目前,全市已培育发展农村经济协会56家,农村科技类民办非企业单位12家。直接带动农户1.05万户,辐射农户3.1万户。经济合作组织加大了农民与市场的联结度,增强了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也为低收入农民增收创造了条件。孙受镇迟家庄黄瓜协会发展会员200多户,建设无公害黄瓜基地500亩,一些低收入农户在协会的统一指导下进行标准化经营,人均纯收入过万元。协会还安排村里的伤残户和无劳力户在服务部和市场服务,年收入近万元。
落实各项惠农政策,为低收入农民增收健全机制。认真落实了上级的各项支农政策,增加群众政策性收入。对种粮农民进行直接补贴和良种补贴,去年农民共获利1065.6万元,人均17.18元。积极实施“绿色扶贫”工程,近两年为群众无偿提供速生杨苗木价值600多万元。(青岛新闻网
王国强 通讯员 赵晓 赵梅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