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香港文汇报报道,1976年1月8日,新中国第一任总理周恩来因病在北京逝世,当时成千上万的民众自发走上街头,沿十里长街送别周总理。如今30年过去了,人民心中仍深深缅怀着
这位“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好总理。在北京、南京、淮安等地,都有民众自发地组织纪念活动,以表达他们对伟人的追思。
在北京,“周恩来、邓颖超研究中心”8日上午将举行一个“周恩来30年祭”座谈会,晚上还会举行纪念晚会。据周恩来侄女、全国政协委员周秉德透露,因为纪念活动是民间行为,没有很强的经济实力,所以8日晚上来参加纪念晚会的演出者,都是出于对总理的深厚感情,“他们不计任何报酬,一定要赶到现场参加演出。”
此外,中国青年研习会也将自发举行纪念座谈会。据研习会一位会员介绍,大家有一个最大的共同点,就是一直都非常敬仰周恩来,因此大家会聚在一起,通过朗诵怀念周总理的诗歌,来尽情抒发他们对总理的敬仰和热爱。
在南京,民众也自发来到周恩来纪念馆参观,表达缅怀之情。7日上午,记者所见,在入馆口的周恩来铜像前,放置了三个由南京市中小学师生敬献的花篮,上书“缅怀敬爱的周爷爷”。前来参观的市民也都表达了对周总理的敬仰和尊敬,言谈中使用最频繁的是“伟人”两字。
在展馆内,年逾五十的程先生和妻子表示,已不是第一次来纪念馆,他们正是特意选择这个时间来此缅怀,看看周总理留下的文稿、遗物,看看当年周总理住过的地方。“周总理是好人,是伟人”,程先生说道:“我们这辈人对总理是很有感情的,是不会忘记的。”南京大学研究生龚同学告诉记者,虽然自小便通过书本了解周总理,而在参观淮安周恩来纪念馆后,看到总理写给邓颖超的情诗,听到总理在病榻接见外宾的故事,“老师和同学都哭了,对总理的感觉才真正鲜活起来。”
据纪念馆副馆长王化许介绍,场馆每天接待游客达600人次,其中近1/3是市民自发前来参观,而每逢总理生辰、忌日、清明时节,参观人数更会明显增多。
另外,在周恩来的出生地江苏淮安市,从本月初开始,已陆续举办了一系列的纪念活动:1月5号,周恩来的侄女周秉宜到此捐赠了几件珍藏多年的周恩来、邓颖超的遗物;昨天,淮安市楚州区两千多名干部群众在周恩来纪念馆集会,向周恩来汉白玉雕像敬献花篮。
据当地宣传部长陈静介绍,每逢总理诞辰或忌日,故乡人或献上鲜花或默默伫立,已成习惯。 (许煜 罗洪啸 沈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