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12月4日消息,中国外交部表示,鉴于目前的气氛和条件,第七次中日韩领导人会议将推迟至适当时候举行,在此期间,中方将继续履行三方合作协调国的职责。
1999年,在日本前首相小渊惠三的提议下,中日韩三国领导人在东盟与中日韩领导人会议(10+3)期间专门举行一次非正式早餐会,次年亦然。2001年,在韩国前总
统金大中的提议下,早餐会改为正式的年度分会,迄今为止已有6次。由于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坚持参拜靖国神社等问题,伤害了中韩人民的感情,毒化了三国间的气氛,在即将举行的吉隆坡10+3峰会上,第七次中日韩三方峰会宣告流产。
中国总理温家宝日前指出,中日关系正处在一个困难的时期,造成这一局面的责任不在中方。中方希望日本领导人尽快拿出实际行动,纠正错误。
众所周知,二战期间,日本对中韩等亚洲国家的侵略给亚洲人民带来重大灾难。对这一历史认真反省、诚恳道歉是日本与有关国家战后建立国家关系的重要政治基础。小泉参拜靖国神社等行为无异于挑战这一政治基础。俗话说:打人莫打脸,伤人莫伤心;日本政要的这类行为极大地伤害了中韩等亚洲国家人民的感情,事后又自说自话,装成无事人。在这样的政治气氛下,对话缺乏基础,所以不谈也罢。
众所周知,东亚地区的10+3峰会是促进区域全方位合作与整合的重要会议。当前,以世贸组织为平台的全球性贸易发展谈判遇到相当的障碍,区域性经济合作却发展迅猛,这成为每个国家寻求发展机遇的契机。日本某些政要在这种情况下频打横炮,横生枝节,真不知所欲何为?
日本社会最近出现一种论调,就是日本要当“亚洲的英国”,要依附美国成为“世界性大国”。历史上,日本曾有过“脱亚入欧”的历史经验,今天,日本某些人又将这一模式视为日本重振的不二之途。日本的这种历史模拟犯了一个时空错位之谬:其一,今日之亚洲不是昔日之亚洲。近三四十
年来,亚洲,特别是东亚地区,许多国家和地区先后经济起飞,已成为世界经济的发动机之一。亚洲今天的现代化水平和文化自信,和60年前积贫积弱的状况相比,已不可同日而语。日本之所以出现百年前的心态,大约和不能平等看待亚洲国家有关,是一种心理失衡,也是一种变态的心理脆弱。
其二,日本不是英国。英国和美国的“特殊关系”,有文化渊源,有历史渊源。而日本二者均不具备。而美国与日本的关系,甚至说不上是“普通国家”的“正常关系”,其间有不少潜在的“钉子”。两国相互借重的意图,心照不宣,彼此互见。日本想上赶着当“亚洲英国”,恐怕也不可得。
其三,日本是东北亚国家,地缘现实不可更改。日本右翼民族主义的上升,未必是美国真正乐见。因此,日本挑战历史定论,挑衅亚洲邻国的做法,无异于一种自我放逐和自我孤立,最后伤害的是日本自己。
日本实在应该把世界上的事好好想清楚,不要陷于一种昧于时势的情绪之中。
(作者为本报高级编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05年12月06日 第一版) 黄晴
责任编辑:屠筱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