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刘宗伟 天蓝、地绿、水清、气爽,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淄博市通过大搞生态建设,已走出了“工业越发展,污染越严重”的怪圈
“两重天”
“大烟囱,冒黑烟,晚上星星看不见,一
年吸掉半块砖”、“走路眯着眼,吃饭捂着碗,推磨打着伞”……这是四五以前,在淄博坊间颇为流行的一些民谣,它反映了老工业区的市民对生存环境的不满和无奈。 老百姓对生存环境仅停留在感性表述上,淄博市环保部门的一组数字则真切地记录了当时生存状态之恶劣:2001年前,淄博市空气质量二级以上天数不足100天,二氧化硫、烟尘、化工工艺废气年排放量均居全省之首,淄博一度登上“全国十大污染城市榜”。
淄博市民恶劣的生存环境如今已成为记忆,天蓝、地绿、水清、气爽,人与自然和谐相生,这是淄博大搞生态建设几年来发生的巨大变化。
淄博市环保局宣教科杜玉玮告诉记者,3年来,淄博每年空气质量好于二级的天数超过300天,主要环境空气质量指标均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实现近十年来最优。SO2、烟尘、工业粉尘和COD排放总量削减率均超过4%。“弹指4年间,恍若两重天”,10月27日,淄博市中心广场,一老者慨叹。
治污:从结构调整上破题
“淄博要整治环境污染,除直接向污染源开刀外,重新调整工业布局、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则是一条釜底抽薪的做法。”淄博市环保局有关负责人称,淄博以重工业为主体,其石化、医药、陶瓷、建材、冶金等工业体系能耗高、污染大,加之当初规划布局不合理,自上世纪80年代中期起,陷入了“工业越发展,污染越严重”的怪圈。而生活环境的日益恶劣,导致人才大量外流,招商引资困难重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面临挑战。生存、环境、发展,三者的矛盾前所未有地凸现出来。
淄博是我省的水泥生产大市,产量位居全省第一。2002年,淄博全市水泥产量1096万吨,而淄博中心城区———张店近郊四宝山地区的水泥产量就达400万吨,占全市水泥产量36%,是淄博市第一产区,同时也是第一污染区。对四宝山地区15家企业42条水泥生产线搬迁改造,毫无疑义地成了淄博市“通过调整工业布局、产业结构升级治污”的第一役。
有知情者告诉记者,“四宝山”之役初期一度艰难,仅市里为此召开的各类协调会不下20次。淄博市还建立了企业搬迁基金,实施政策引导:搬迁一条生产线政府贷款贴息100万元,如果提前搬迁再奖励100万元,原址土地仍归其所有并享受招商引资等优惠政策。
“四宝山”之役2002年底打响,2004年6月就大功告成,比原计划提前了3年半。“淄博市水泥企业搬迁并非简单地把污染源从城市转移到农村,而是借搬迁契机,淘汰了旧的落后设备和技术,新上了现代化、先进的干法技术生产线,完成了800万吨的新型干法回转窑年生产能力建设,实现了淄博新型干法回转窑水泥从零到全省前列的跨跃。
“四宝山”之役大捷后,淄博市一鼓作气,又对另一巨大污染源———陶瓷炉窑治理改造。瓷器生产在淄博已有1400多年历史,各种陶瓷炉窑在淄博境内星罗棋布,最多时达3200余条。数量众多的炉窑给淄博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为此,淄博市先后投资近5亿元,对2300条炉窑进行治理,对近1000条燃煤工业炉窑实施了清洁燃烧技术改造,并关停取缔燃煤工业炉窑680条,年减少烟尘排放量4.6万吨。
借外力改造环境设施
作为老工业城市,淄博污染严重,除“三废”排放量大之外,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滞后。而要彻底改造环境设施,淄博同样面临着资金从何而来?利用市场化手段,借助外力一改资金短缺之苦,这是淄博在生态建设上的过人之处。
2003年11月,淄博市成功举办首届中国(淄博)绿色环保产业博览会暨“环境立市,环保先行”活动周。“环博会”招商引资收获颇丰,分别引进外资24.6亿元人民币和300万美元。
首届“环博会”上,由博山区人民政府与天津环科水务股份有限公司签定的投资5700万元、日处理污水5万吨的博山污水处理厂建设项目目前已建成投运。该项目是我省首家采用BOT模式进行建设的污水处理厂,在全省同等规模中投资最小、运营费用最低、建设周期最短。
淄博市在寻找治污良策的同时,加快制定生态市规划。和其它城市并无二致,循环经济也被淄博列为建设生态市的核心。老工业城市如何发展循环经济?淄博市四处“取经”,先后学习广西贵港、辽宁沈阳、日本周南等国内外先进地区发展循环经济的成功经验。按照“点、线、面”相结合的思路,积极开展循环经济示范企业、示范行业、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及循环经济示范区县建设。淄博市搞好现有设备的配套、嫁接和改造,并通过新工艺、新技术的推广使用,促进化工、医药、冶金、电力等行业不断拉长产业链,实现闭合循环,降低原材料和能源的消耗。
重拳治理水污染
作为生态建设的重要一环,淄博市在水污染的治理上同样可圈可点。淄博市环保局有关人员告诉记者,近几年,淄博累计投资5亿元,完成了沂河、淄河等8条主要河段的点源治理、综合整治。
面对城市污水逐年增加的压力,淄博市加快了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步伐。“十五”以来,新建淄川、博山等8座城市污水处理厂,新增污水处理能力29万吨/日,全市处理能力达到54万吨/日。
张店东部化工区由于水污染引发的“化工味”问题,附近居民曾上访不断。2003年8月,淄博市政府依法对7家企业的部分生产项目限期治理。2004年6月,淄博市再施重拳,对化工区企业部分生产项目实施停产治污。目前,化工区“化工味”的刺激影响范围和强度明显减少,群众投诉率已大幅下降,信访量已较往年同期下降98%。对齐鲁石化所在地大武水源地———亚洲最大的地下岩溶水库,淄博市则成立了齐鲁环保分局,专职负责齐鲁石化及周边地区的水环境保护。经过督导协调,去年齐鲁石化的环保投入达1.6亿元,为历年之最。今年齐鲁石化又计划投资3.29亿元进行污染治理,其中包括12个水污染治理项目,现已完成投资1.2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