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青岛新闻网 > 专题 > 焦点新闻专题 > 新闻网独家 > 青岛日报独家新闻 > 新闻报道 > 正文  
透视青岛港人才集聚的背后
青岛新闻网  2005-09-14 09:16:24 青岛日报
 

  高级工占技术工人总数的70%,远远超过发达国家20%至30%的水平———

  青岛港:人才集聚的背后

  日前,青岛港集团4225名技术工人迎来属于自己的节日,第十七届操作技术比武与2005年度技术工人应会资格考核同时展开,此前技术工人资格考核应知理论考试已结束。
而这只是青岛港十几年来坚持“以人为本”和“人才强港”,不断培养和造就人才从而实现了港口可持续发展的一个缩影。

  青岛港集团有关负责人介绍,今年本届比武和考核共设比武赛区19个,项目48个;考核赛区13个,项目53个,历时16天。比武和考核囊括了从一线装卸机械操作到食品雕刻在内的集团所有工种。同时,青岛港还首次将参加考核的范围扩大到了农民承包工。农民承包工中属于资格考核工种范围的技术工人,在本岗位工龄满2周年的都可报名参加考试,现有282名符合条件的农民承包工将参加桥吊、门机、轮胎吊、叉车/装载机、吊车等13个工种的资格考试。考核成绩合格可享受50元考工补贴,并享受两年一固定的待遇,对比武优胜者,集团还将统一对获奖赛区和选手进行表彰奖励。

  事实上,一年一度的技术比武已成为青岛港为全港广大技术工人搭建的成才平台之一,越来越多的技术工人通过技术大比武和资格考核练就了自己的绝活和硬本领,掌握了所在行业的先进技术,并通过考核享受到了考工补贴和与本工种职业资格证书相应级别的技能津贴,成为港口技术领域里的“金蓝领”。

  目前,青岛港集团拥有初级和高级职称的人数已由17年前的263人和149人增长到2074人、1048人,享受集团高级技能津贴的高级技术工人已达3565人,占全港技术工人总数70%以上,不仅远远领先于我国4%的水平,而且大大高于世界发达国家20-30%的水平。

  青岛港始终一贯地坚持人人都可以成才的人才观,坚持德才兼备的育人观,坚持谁能干谁干的用人观,坚持德为重、信得过、靠得住、能干事的选人观。在青岛港,从来就没有40、50的年龄限制,十几年来,没有一名员工从青岛港下岗;在青岛港,也从来没有对低学历劳动者的歧视,而是“只要肯干,就有活干”。

  在青岛港,已有112名农民承包工转为合同制工人,他们的平均收入接近于青岛市职工平均工资的2倍。农民工也已经成为青岛港发展的重要力量,在新出炉的青岛港十大员工品牌中,大豆装火车17分14秒的全海区第一高效“万年速装”就是由农民工徐万年所创出的。

  在保证人人有岗位的同时,青岛港自掏腰包,加大投入,不断提高员工素质,使每一位员工都成为从肩扛手抬的劳动力密集型向以鼠标为代表的技术密集型转变的中坚力量。为此,青岛港年年开展“五学”活动,开展技术工人考工晋级和技术大比武,邀请院士、专家讲授现代科技管理知识,举办财务、MBA、英语、计算机、港口管理等各类知识和技能培训班,对新入港的大学生组织开展军训和培训,努力培育员工成才。

  同时,青岛港还建立起完善的员工晋升机制,不唯学历,不唯职称,不唯资历,不唯身份,唯贤是举,唯才是用,谁能干就让谁干,谁干出成绩就肯定谁,大大激发了员工们不断进步的热情。在青岛港,有一批以许振超为代表的自学成才的当代产业工人,为此,青岛港耗资34.7万元重奖851名自学成才的职工。在青岛港,80%以上的领导干部都来自于基层、来自于一线,一大批装卸工人、船员、电工、钳工等走上了经理、厂长、部长等领导岗位,并带领员工创造出了辉煌灿烂的业绩。(本报记者 戚一川)

页面功能   】【 小字】【 】【打印】【关闭

相关链接:
 
下一篇:
 
联手演绎啤酒狂欢 四举措延伸“魅力汇泉”
站内检索
 

版式检索

旧报全文检索

专题汇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