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网2005年6月7日讯
青岛市委九届五次全委(扩大)会议提出:先进性教育活动要坚持实践标准和群众标准,突出解决好五个实际问题,即普通居民的住房问题;城乡统筹和南北差距问题;失地农民、城市拆迁居民和弱势群体救助问题;群众就医、就业和子女上学难的问题;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问题。在整改提高阶段动
员大会上,省委副书记、市委书记杜世成又作了进一步强调。各区市和有关单位按照市委要求,迅速行动,从解决群众就医难、就业难、子女上学难的问题入手,采取切实措施,努力把先进性教育活动办成群众满意工程。
一、解决群众就医难的问题。一是督促各医疗机构进一步简化就医流程、优化就医环境;二是制定10个单病种控制标准,降低部分常见病的医疗费用;三是加大对违犯诊疗规范和乱检查、乱用药行为的查处力度;四是推行各医院之间检验报告、化验单相互认可制度,避免病人重复检查;五是推行医疗质量公示制度,引导患者选择医院、科学施治;六是加大药品和一次性耗材的集中招标采购力度,让利于民;七是加强职业道德建设,纠正行业不正之风,从源头上治理"红包"和"回扣";八是强化社会监督机制,通过媒体、社会各界的参与和支持,加强对医疗卫生行业的监督;九是建立健全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切实为社区居民提供有效、经济、方便、综合、连续的卫生服务。市南区提出:按照"每个办事处建一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六个社区卫生服务站"的模式,努力构建"一刻钟社区卫生服务圈";十是加强疾病信息网络、疾病预防控制和医疗救治体系建设,提高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和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能力;十一是完善农村医疗机构管理体制,推进新型农村医疗合作制度改革,为农村群众提供高质量的诊疗服务;十二是结合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和创建文明行业,深入开展优质服务活动。
二、解决群众就业难的问题。一是建立申报制度,搞好及时性援助。组织区市、街道(镇)和社区劳动保障服务机构对辖区内就业困难居民逐一进行申报登记,健全工作台帐,实行网络管理,及时将需要援助的困难群众纳入结对帮扶范围。同时,对临时申报帮扶的就业困难人员,做到随时出现、随时帮扶。二是实行跟踪服务,搞好定向性扶持。对已经实现再就业或自谋职业的,协调落实各项优惠政策,督促用人单位与再就业人员签订劳动合同、缴纳社会保险;对尚未实现再就业的,结合其再就业意向和市场需求情况,有针对性地帮助寻找工作、推荐用工信息,尽快促使他们上岗就业;对有创业能力和创业愿望的就业困难群体,积极引导其参加创业培训和技能培训,帮助其实现自主创业。有些区市建立劳动力培训基地,实施"再就业培训工程",定期举办职前培训、"小老板"培训和创业能力培训。三是开展"四送一落实"活动。组织开展"送政策、送岗位、送技能、送服务和落实促进就业补贴"活动,对招用就业困难人员的用人单位,给予优惠政策,鼓励用人单位提供更多就业岗位。四是积极搭建就业平台。在落实好促进就业和农村劳动力转移政策的基础上,加强城乡统筹就业信息平台、技能培训平台和管理服务平台建设,力争每年新增城镇就业12-16万人,保持就业增速大于失业增速和登记失业率逐步下降的态势;对30多万有就业能力和转移就业愿望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力争在2-3年内全部实现向二、三产业转移。平度市建立以劳动力市场为纽带、镇(街道)劳动保障事务所为基础、社会职业中介机构为补充的上下贯通、覆盖城乡、功能完善、便捷高效的劳动力市场网络体系,力争年内完成城镇就业5000人、转移农村劳动力1.5万人、完成境外劳务输出200人。五是建立就业岗位开发机制。立足经济发展的重点,建立有效的就业岗位开发机制,实现经济发展与就业的同步增长。建立公益性岗位储备制度,使公益性岗位数量保持在1.2万个,确保有求职要求的就业困难人员安置率达到95%以上,力争实现"兜底"安置。
三、解决群众子女上学难的问题。一是提高办学水平和能力。郊区各市进一步加大投资和校舍建设力度,实施"青岛市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工程"、"创建规范化学校工程"和"教育信息化建设工程"。二是落实困难学生减免学杂费制度。市内各区对贫困家庭子女和残疾学生实行"两免一补"(即:免书费、免杂费,补助一定的助学金)。三是建立助学保障体系。市南区、四方区通过建立专项教育基金、组建助学队伍,逐步完善助学工作保障机制和长效机制。平度市今年已向14300名贫困学生发放助学金272万元。李沧区实施"春蕾女童"扶助计划,与贫困学生结成"一帮一"助学对子143个,每年为每人提供400元补助金和价值200元的学习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