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协作渐行渐近 青岛市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隋映辉谈青、烟、威三市产业配套■本报记者刘宗伟 产业链上找定位
“都想做造船基地,都想发展电子、食品,产业结构一旦趋同,其带来的结果是,产业集聚能力低、产品配套功能弱,胶东半岛青
、烟、威三市必须努力规避这一现象。”自2003年“建设半岛制造业基地”正式提出起,不时有学者出来提醒。记者近日从胶东半岛制造业基地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获悉,在经过近两年规划、调整,青、烟、威三市的战略重点已基本明确。 “实际上,一个大的产业,涉及好多门类,它的重复定位有时很难避免,关键要素是,要在产业链上找准各自定位、形成配套。”青岛市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隋映辉以汽车产业为例作了说明。他称,胶东半岛三市都在发展汽车产业,目前,青岛以重卡、城市客车为主,烟台以家庭轿车为主,威海以越野车、环保电动车为主,三者各有所重,形成了较好地错位经营。当然,在汽车产业上,三市的“软肋”一目了然:三市各自拥有的多家汽车配件厂既不能完全为自己提供配件,也不能为两个兄弟城市提供配件,没有形成产业集群。这一点,三市都应学习深圳,广州发展汽车产业,深圳则重点发展汽车电子零部件,为广州马自达配套。“在区域经济一体化过程中,三城市都要务实,该当大哥时就做大哥,该做小弟时就要做小弟。”
这些年,青岛家电制造业发展迅猛,已成为中国三大家电制造业基地之一。而现状是,海尔、海信、澳柯玛三大巨头不少产品线的零配件,都要到我国南方采购,其主要原因是,上述地区已形成了完整的家电产业链,产品配套能力极强。在家电业利润连年走低的大背景下,生产企业对采购半径大小、配套能力强弱有了较高要求,因此纷纷“往南走。”烟台或威海能否在家电电子零部件产业集群方面有所突破,主动与青岛对接,延伸产业链?
创新机制助推
隋映辉认为,青、烟、威三市产业重点由趋同较重到各有侧重,是一个很大进步,但要做到相互错位、优势互补直至经济一体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这个漫长征程中,如何协调三市间利益分配是决定性因素。
如何协调三市间利益分配,长三角、珠三角已有很多经验可搬。上海、南京的招商引资项目可落户苏州或南通等城市,企业税收由上海、南京与项目所在城市按一定比例分配。另外,也可尝试通过入股形式投资并分享利润的思路,比如,青、烟、威三市都想做造船基地,是否可把烟威项目取消,以股份制形式投资到青岛,这不仅保证了各方利益,而且集资本、技术、人才等优势,可使造船基地迅速做大做强。青岛造船基地强大了,烟、威两市可围绕它发展相关配套产业,最终形成极具特色的产业簇群。
另外,应改变对干部考核机制。同时,出台《招商引资指导意见》,探讨成立三市产业协调发展组织,根据产业规划布局,专业化招商,从而实现更好的配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