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青岛新闻网 > 半岛网闻 > 半岛网闻更多 > 半岛城市群 > 正文
威海发生多起街头诈骗案 都是“贪”字惹“拍花”上身
青岛新闻网  2005-03-24 09:49:30 威海日报
 


  威海日报讯 昨天,党报新闻热线以《20元工艺品竟然“卖”了10万元》为题,报道了3月21日至22日北沟派出所辖区内连续发生两起“国宝”诈骗案、诈骗数额高达10余万元的案情。近期市区街头诈骗案屡屡发生,党报新闻热线先后对多起诈骗案进行过报道,但仍有市民上当受骗。

  这些市民的钱为什么这么好骗,骗子
为何这么容易得手?北沟派出所所长李普洲认为,市民为何屡屡被骗,都是“贪”字惹的祸。骗子在行骗前就熟知人们的心理,抓住个别人爱贪便宜的心理弱点,找准突破口行骗。而对不爱贪便宜的人,骗子就很难得手。竹岛派出所一名负责人认为,根据他多年总结的经验,那些发生于街头、公园和社区里的天上掉“陷饼”的好事,结果往往就是“陷阱”。

  李普洲介绍,最近一段时间,还有一些上当受骗的报案者说,他们之所以被骗是因为被骗子“拍花”了。“拍花”之说来自于民间,据称是被骗子拍拍肩膀或抽了递来的一支烟后就迷糊起来,对行骗者言听计从,任由其摆布。对此,李普洲认为,社会上不存在“拍花”之术。他干了19年的警察,曾审询过数百名行骗者,没有一个会“拍花”术。许多市民报案说自己被“拍花”了,但每一次详细询问受骗经过时,他们都承认自己当时并没有迷糊,而是被骗子“说转”了。之所以说自己被“拍花”了,其实是被骗后害怕丢人,或觉得对家人不好交待才编出来的。有20年办案经验的经区怡园派出所民警陶俊石也认为“拍花”术纯属子虚乌有。

  社会学者认为,从科学的角度讲,“拍花迷药”存在的可能性不大,人只要不为外财所动,不贪图小便宜,“拍花”骗财之祸就不会惹上身。

  记者在市区一些基层派出所了解到,春节过后,市区骗子行骗案件有所增加,从诈骗情节看,骗子的犯罪手段并不高明,有的行骗手段甚至很拙劣,稍有社会经验的人都会看出破绽,但仍有不少市民上当受骗。究其原因,就是作案者使用的行骗伎俩一般都是抛出钱财作诱饵,来诱惑那些爱贪小便宜的人“上钩”。他们的主要目标是中老年人,特别是50岁左右的妇女,地点一般都选择在偏僻的公园和街道、社区内。党报新闻热线提醒市民不要相信天上掉“馅饼”的好事,更不要贪图小便宜。目前,我市公安机关正在全市范围内广泛宣传普及“心防”知识,相信随着市民防卫意识的提高,骗子的行骗伎俩终将被识破。

页面功能 【 小字】【 】【打印】【关闭

 
 ■ 站内检索

 ■ 精彩链接
青岛,扬帆2008
新视角看青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