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讯 省城住房市场热度不减,房价居高不下,使得众多市民开始购置第二套住房。许多人投入首付后,然后出租,以租金来支付月供(银行贷款)。这种家有两套房、“以房养房”的消费模式到底是否划算,风险有多大?就此,记者进行了调查采访。
“以房养房”效果不错
王鸣是省城一名律师,三年前,他们以七成按揭15年、月供1100元的方式购买了省城东部一套120平方米的房子。去年,他把新房改为投资用途,对外出租给一家公司,每月租金为2200元。同时,他又买下了同一区域一套85平方米的新房,总价30万元左右,七成15年按揭月供在1200元左右。这样的话,两套房子的月供加起来是2300元,王先生除了用第一套房子的租金外,每月只再加上100元,就很轻松地同时供两套房子的按揭款。“一旦有机会,就卖掉一套赚个差价。”他打着小算盘得意地说。
据了解,购置第二套房产的房主,大多是通过按揭,在较好的小区买下一套新房子,然后举家搬到新房里居住,旧房子则通过中介出租,月租费基本上可以偿还购买新房需付的银行贷款。还有一些市民,干脆将购新房作为一种投资,通过按揭买下新房,进行简单装修后直接出租。由于房子、装修都是新的,月租费自然高,甚至超过每月的还贷款。据花园路上一家房产中介公司统计,目前在该公司登记出租的房子中,50%是以高租金向外招租的。
风险深深隐藏其中
但有业内人士认为,“以房养房”并不是一个简单过程,因为除了支付银行按揭款,还有物业管理费、物业维修基金等固定支出要计算,而个人或家庭的收入却是相对固定的,这时就要注意租金风险和支付供楼款风险。
家住工业南路的沈女士是某建筑公司的员工,住在一套90平方米的房子里。去年2月初房价涨得凶,沈女士在花园路上买了一套90平方米的房子。半年后新房交房,开始了装修,沈女士也开始盘算“处置”工业南路的那套老房子:新房走按揭贷款,月供在1600元,要是将旧房子出租,租金怎么也得在1500元左右。可是新房装好,沈女士两口子搬进去住了半年,旧房子出租的事却一点眉目也没有,几个中介公司的门槛都被沈女士踩得快烂了,每次得到的消息都是“再等等”。新房的按揭款不但没有被旧房的租金养起,旧房的物管费还是一样照交不误,沈女士当初的投资“如意算盘”摔得粉碎。
专业人士认为,租金的稳定与否主要来源于市场租房供求关系的变化。如果一套月租金在1500元左右的房子因为市场供货多的原因出现了超过半年的空置率,租金实际上是掉了50%,而每月两套房子固定的支付款却没有丝毫讨价还价的余地。这样的话,投资危机就会爆发。如果租赁市场不景气,或者个人和家庭收入突然出现大幅度下跌,将有可能造成无法按期支付银行贷款,一旦出现了还贷困难,那么房子就有可能出现被银行收走的风险。
专家提醒切莫跟风
近几年,受国家土地、信贷政策收紧的影响,省城住房供应量在一段时间内出现过供不应求的局面,房价涨幅惊人。在一些开发商的大力鼓吹下,“以房养房”的新房东群体滚雪球般越来越大。这些人坚信,自己的投资行为是在为明天购买了几乎没有风险的保险。但是,他们没有看到,开发商勾画出的诱人前景背后,其实有着巨大的风险。
从省城去年房价变化来看,一般好的位置和地段,价格很少低于4000元/平方米。即便是交通位置稍差一点的,也在3500元/平方米左右。许多楼盘的价格上升空间非常有限,除非是内部认购拿到优惠房子。
事实上,不少投资房地产的人只是纸上富翁,或是“负翁”。因为大多数的房子是有价无市,价格上涨只是停留在理论口头上,而如果真的上市去卖则是另外一回事,很难按照预期的心理价格成交。
房地产楼价的波动性相比股市自然是小很多,但这种风险却是长期潜伏的。1998年广州掀起地产投资热,房价疯长,不少楼盘均价一度被炒到10000元/平方米以上,2000年热潮平息后楼价大跌,多数投资者叫苦不迭,而因此带来的房屋租价大涨大跌,这是最难防范的。
省建工学院房地产研究所的专家指出,对于“以房养房”族来说,最大的问题在于谁也无法保证自己的房子能有固定的租户,租金收入是不确定的。在需求相对稳定的前提下,新的楼盘建成之后会造成某一个区域内房子供应量的增加,因而会稀释这一区域房租的价格,导致租金价格下降。
专家认为,即使在房地产市场十分成熟、房屋价值已基本定型的发达国家,人们投资房地产做新房东时也是慎之又慎,他们往往依赖专业的投资顾问做出房地产投资决策,而很少个人直接投资。
而在国内,在房地产开发商的诱导下,人们一窝蜂地争做新房东,盲目性未免大了些。专家提醒那些有志于做新房东的人们:投资前先冷静地多问问自己:那些开发商画出的“饼”,会不会成为明天的泡影。个人和家庭在增强理财观念的同时,一定要谨慎出手,考虑多方面的因素,为投资安全增加砝码。(记者 郝爱萍 实习生 张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