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从昨天召开的全市重点实验室建设工作会上获悉,2004年我市21家市级重点实验室充分发挥“原始性创新基地、产学研结合亮点、凝聚高层次人才平台和国际科技合作前沿”的四大作用,开创了独具特色的大院大所与大企业结合的产学研“双大合一”模式以及从重点实验室———中试基地到产业园区的
成果转化“三点一线”模式,在国内科技界产生了重要影响。
从2000年底启动重点实验室建设以来,市级实验室和中试基地为推动我市科技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作为原始性创新基地,去年一年重点实验室共争取科研立项225项,争取经费10964万元,其中国家级项目88项,获资助7155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9%和8%;获市级以上奖励55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国际科技合作奖1项,山东省最高科技奖1项,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获国家专利86项,其中发明专利22项,分别比上年增长50%和47%。
重点实验室作为产学研结合的亮点依旧表现“抢眼”。去年共有72项科技成果通过专家鉴定;与企业合作横向课题51项,课题经费1980万元;通过各种形式转化科技成果42项,直接收益2108万元,与20多家企业集团建立了新型产学研合作关系。通过构筑“人才高地”,重点实验室为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凝聚和培养了一批优秀人才。目前全市重点实验室共有固定人员940人,其中709人具有中高级以上职称;博士生导师72人,硕士生导师215人,年内引进人才91人,其中17人为“海归派”。
副市长王修林在昨天的会议上对重点实验室建设提出三点要求:一是瞄准国家目标,努力促进知识创新体系建设;二是继续加大产学研结合的力度,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三是加强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完善公共科技服务设施,逐步实现重点实验室之间以及重点实验室和社会公共资源之间的共享与互动。(本报记者张子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