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9月9日电
尽管局部过热在宏观调控背景下有所降温,但消费物价指数却开始持续上涨,人们出于对软着陆能否实现的担忧,以及此前美元的连续加息,对国内加息有所期待。
《瞭望》新闻周刊载文称,尽管最近三个月来,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明显上升,但物价继续加速上涨的动力并不足,一方面,实际
通胀压力并不如一些人想像的那么大,主要是受粮食短期大幅反弹等外部因素的影响另一方面,通胀预期正在下降,价格指数增长有望在三季度出现拐点性变化,将使加息的可能性越来越小。
CPI(消费物价指数)在今年第二季度内逐月上升完全符合市场预期,上涨力度并不是很强,主要动力来自于粮食的合理反弹,扣除粮食合理上涨因素的CPI增长仍然偏弱。1~6月份累计,CPI上涨3.6%,而食品价格所起的作用达3个百分点,即CPI上升的80%强源于食品价格的上涨。
更值得关注的是CPI增长有望在三季度达到峰值,并逐步形成“拐点性变化”,这使年内加息的可能性变得越来越小。
首先,粮食价格呈稳中回落的态势,将促进CPI增幅回落。自4月份以来,尽管粮食价格同比仍持续保持30%以上的高增长,但同比增幅逐月小幅回落,7月份增长31.8%,比4月份的高点33.9%回落2.1个百分点。这种趋势在三季度和四季度将会继续,这首先得益于夏粮丰收和秋粮预期的明显增产将抑制粮食价格上涨的空间。其次受基数的影响。去年四季度粮价开始明显上升,10~12月份平均上涨了9.1%,即使今年四季度粮食绝对价格不变,粮食价格同比也应比前三个季度回落7至8个百分点。
其次,CPI的环比增长率连续三个月负增长,成为CPI增长将见顶的一个重要信号。5月、6月和7月CPI的环比分别下降0.1个、0.7个和0.2个百分点。去年8月份以来除今年2月份CPI一直为正增长,最高环比增长出现在去年9月份和今年1月份,分别增长1.2%和1.1%。但5月份后连续3个月出现CPI环比的下降,这具有相当的转折意味。意味着CPI的继续上升仅仅是时滞作用,没有更强的新因素的推动。
第三,生产资料价格指数增幅的持续放慢,将会在经过半年左右的时滞后对CPI形成向下的拉力。即四季度即使没有粮价上涨放慢或回调的影响,CPI增幅也会下降。一年来,价格已经基本完成了一轮从粮价和生产资料价格的明显上涨到最终消费品价格回升的完整传导链,即因去年生产资料价格和粮价的上涨而引起的总体价格上升效应已较充分体现。人们应该担心的不是物价的继续上升,相反,应该担心的是合理的价格回升是否能够得到保障,特别是明年有可能出现轻度通货紧缩的风险。
第四,最近几年商品房价格的过度膨胀负效应将会显现,即因房价上涨过多而消耗了过多的购买力,从而抑制其他消费需求的增长,可能对价格上涨起短期促进而长期抑制价格的作用。(王小广)
特约编辑:舒薇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