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你的钱存到我们银行吧!”电话里,刘小姐的声音显得有点急促,“居民储蓄的增幅不知怎么掉的,现在总行给各支行都加大了揽储任务。”
刘小姐是北京一家银行的普通员工,她今年的揽储压力比往年要大得多。国家统计局近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前7个月,居民储蓄存款(含外币)增加1.0387万亿元,比去年
同期减少1309亿元。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2.1093万亿元,同比增长14.2%,比上年同期低4个百分点,增长幅度今年以来已经连续4个月回落。
分析人士说,目前中国居民的储蓄存款增幅已降至2002年4月以来的最低水平。如果这种势头继续保持下去,今年将是维系了近10年高速增长的居民储蓄的拐点。
民生银行客服中心的夏斌认为,储蓄存款增幅持续下滑的主要因素有3个,即物价上升刺激消费,升息预期,以及基金、国债等直接融资市场活跃。
事实上,早在今年4月,央行就已经注意到储蓄出现分流的迹象。当时央行认为,主要原因是居民的金融资产结构有所调整,4月基金和国债发行比较快,基金和国债持有的数量增多,吸收了部分资金。但几个月之后,央行又增加了一条解释———消费稳中趋旺。
央行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2.8%,剔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了10.2%。这表明,居民在物价上涨时保持了比以往更高的消费热情,大量资金流入消费领域。
中国工商银行北京东城支行的刘玫认为,居民储蓄存款增速减缓的主要原因是,储蓄的实际收益成了负值。
她说,与其把钱放在银行里缩水,还不如用来投资,或者干脆将钱花掉。“近几个月,居民对基金、国债、房地产等投资意愿增强,储蓄随之减少。”
此前,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核算司赵春萍撰文说,5种因素造成了居民储蓄存款的分流,分别是:实际存款负利率;股票、基金、国债、企业债和保险等其他金融资产投资;居民消费支出增加;居民房地产投资增加;企业集资和民间借贷活跃。
分析人士认为,居民储蓄增幅下降,与这段时间的宏观调控也有关系。由于银行限贷政策,过去主要靠银行信贷投入的企业,现在不得不自己想办法解决,当企业自有资金不足以解困时,只能求助于民间借贷。
尽管由金融产品多元化引致的储蓄存款分流,有利于提高直接融资的比重,减少银行承担储蓄转化投资的压力,但专业人士警告,应清晰看到过多的储蓄分流对经济发展的不良后果。
赵春萍认为,储蓄存款分流会使货币供应量增幅下降过快,会导致较多的资金游离于实体经济之外,并可能引起商业银行信贷规模的减少。
她说,分流居民储蓄存款的目的在于扩大消费和投资,进而刺激经济尽快复苏。由于居民储蓄过多地转移到基金和股票市场,大量储蓄存款在从商业银行分流出来之后,越来越多的资金游离于实体经济之外,从而降低了整个经济体系的金融效率。
她还提醒,如果居民储蓄存款大量分流,存贷差压力随之减弱,商业银行会更多地强调对信贷风险的控制,进而加剧信贷萎缩。
对于银行业人士而言,他们更担心的是储蓄存款的持续少增可能会影响银行的利润。“钱存得越少,能贷出去的款就越少,银行的利润也就越少了。”刘小姐说。(记者
谭新鹏)
特约编辑:部落